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
先來看看具體數據: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看點一:上半年GDP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市場機構普遍預計,受到同比基數上升影響,二季度GDP增速會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望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長。
最終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二季度增長7.9%。
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中國財政科學院原副院長白景明在同日舉行的國是論壇“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經濟運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出現恢復性增長的勢頭,今年一季度出現爆發式增長,從上半年數據來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不過,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經濟繼續下行至潛在經濟增速的可能性在加大,下半年要警惕經濟超預期回落的風險。
看點二:居民收入增幅仍略低于GDP增速,但差距在縮小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沒有跑贏GDP增速。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能否實現逆轉,跑贏GDP增速,也是經濟半年報的一個看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萬元,同比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12.0%,兩年平均增長5.2%,略低于經濟增速,基本同步。
但值得一提的是,與一季度落后于GDP增速較多不同,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兩年平均增長7.4%,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與GDP增速的差距縮小。
劉愛華表示,實現兩年平均5.2%的人均收入增速成績相當不容易,成果非常顯著。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收入增長仍會得到較好支撐,從而對消費形成有力的支撐。
此外,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7。
看點三: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劉愛華表示,上半年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63.5%。
7月12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今年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0%,回到疫情前水平,就業形勢向好,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但當前我國城鎮就業壓力仍然較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尤其要堅持“就業優先”。
劉愛華表示,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回落,主要歸因于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穩就業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16-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達到了15.4%,比一季度末增加了近2個百分點。
對此,劉愛華表示,這意味著在就業總量穩定的同時,也要看到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下一階段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延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優化就業服務,擴大就業容量,鞏固就業穩定的態勢。
看點四: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5%,占比持續提高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4.9%;環比增長0.70%。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升級類商品仍在快速增長。比如:限額以上單位18個商品類別同比增速均超過10%,其中七成以上商品類別同比增速超過20%。
更重要的是,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壯大。全國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5.0%,這一增速不僅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還遠遠高出社會消費品整體增速。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占比持續提高。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者海外出行受限,這給國內消費市場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發展窗口期。消費的潛力和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
從最終消費來看,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471元/人,同比增長17.4%。
看點五: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同比增2倍
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兩年平均增長13.2%,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快6.7和6.2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4%,兩年平均增長12.5%,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4.2個百分點。從產品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的產量同比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中國財政科學院原副院長白景明在同日舉行的國是論壇“2021年中競技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上半年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收獲期。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5.0%、69.8%、48.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新能源汽車增長205%,是綠色發展的重要議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速也顯示在工業利潤上。
“正是這種增長以及利潤水平,將帶動吸引市場進一步的投資。”白景明認為。
看點六:主體活力增強,全國法人單位數首次突破3000萬個
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市場主體較快增長。6月末,根據統計局的基本單位名錄庫統計,法人單位數首次突破3000萬個,同比增長了16.6%。
劉愛華表示,疫情對新產業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國積極應對挑戰,努力化危為機,針對重點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比如,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采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等創新支持政策,加大“雙創”力度,創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有力地促進了新產業、新業態的成長壯大。
“今年上半年情況看,“三新”經濟的快速成長發展態勢得到了延續。”劉愛華說,“三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對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
看點七:CPI同比漲幅與一季度持平,實現全年調控目標無虞
上半年,物價總體穩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一季度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上漲0.4%,一季度為同比持平。上半年,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0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8.8%,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王軍表示,盡管今年來PPI走高,但歷史上歷次工業品通脹都很難完全傳導到下游,加之當前正好處于豬周期底部,多項因素都不支持終端物價快速、大幅走高。不過,考慮到基數原因和其他因素,下半年CPI會有小幅走高。
“預計三、四季度CPI會在2%以上運行,但肯定不會超過年初政府所設定3%左右的目標。”王軍表示。
看點八:貨物進出口規模創新高,外貿份額還有提升空間
早前,有關部門已經公布了上半年進出口數據。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規模創了新高。
劉愛華表示,從總體的數據情況來看,在國內外經濟持續復蘇以及去年基數比較低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實現了比較快的增長。綜合判斷,全年外貿進出口有望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
張建平認為,出口能夠保持13個月連續的正增長,在目前疫情和全球衰退疊加背景之下,難能可貴,并且超預期。下半年外貿增速有可能回落,企業應該對做好心理準備和市場預期。但中國在全球的外貿份額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要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貿港在貿易便利化、電商綜合試驗區這些平臺的減稅降費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貿易高效的功能和作用。跨境電商的規模最近5年增長了近10倍,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會給中國的外貿注入新的動力。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