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忽視了警告,而天氣的極端程度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作者: 吳將
西歐部分地區遭遇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破壞”。
連日來,一場罕見的巨大洪災正在歐洲大陸肆虐,而受災最嚴重的德國已有超過15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四名參與救災的消防員,另有數百人受傷及超過1000人失蹤。
根據氣象學家和德國官員的說法,這一場橫掃德國、比利時、瑞士和荷蘭的洪水可謂“前所未見”。短時間內遠超均值的降雨量引發了洪水,并導致山體滑坡,多地街道被淹,房屋被沖毀,造成的經濟損失一時難以估量。
不僅僅是小城鎮和農村地區,連大城市也受到影響。一位居住在德國科隆郊區的華僑周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家離洪水最嚴重的地區大概有30~40公里,情況雖然沒有那么嚴重,但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這是我人生中地下室首次被淹,水位超過了一米,前后一共持續了幾個小時。”周女士已在德國生活了十多年。她稱:“還好消防員及時趕來疏通了主管道,才讓水退去。但是,之前放在地下室的家具、洗衣機、烘干機什么的,全部都壞了。”
剛從美國訪問歸來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災情表示震驚,并計劃于當地時間7月18日訪問災區。聯邦財政部長肖爾茨(Olaf Scholz)也于17日表示,將為受害者提供超過3億歐元的緊急援助,并準備為災后重建工作撥款數十億歐元。
德國西部受災嚴重
截至記者發稿時,據德媒最新統計,德國西部的萊法州(Rheinland-Pfalz)和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共有20多個縣市遭遇洪水襲擊,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緊鄰波恩(Bonn)的阿爾維勒(Ahrweiler)及周邊部分地區。
據德國官方統計,截至當地時間18日早上,僅阿爾維勒地區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110人,另有670多人受傷。
一名阿爾維勒的居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河水一開始泛濫,洪水就從山下涌過來了,也就是兩分鐘的事情,院子就被水淹沒了,有及腰那么深。我們必須從窗戶逃出來,爬上山,才能自救。”
另一位女士則說:“幾乎整個晚上,河邊都是人在尖叫求救的聲音。我現在穿的衣服不是我的。房屋沒了,里面的東西都沒了,我失去了一切。”
據德媒報道,由于多處大壩面臨潰壩的風險,許多地區的居民不得不緊急疏散。比如,流經海默茲海姆鎮(Heimerzheim)的斯威斯特河(Swistbach)平時只有2米寬,但洪水來臨時一下子暴漲至200米寬,這使得整個城鎮幾乎所有房子的地面一層與地下室都被淹沒。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附近的阿爾河(Ahr),沿岸到處都是水中的房屋、損毀的橋梁、被破壞后的野營地廢墟。
由于災區的電網和變電站也多處被洪水淹沒,不少城鎮處于斷網、斷電的狀態,這也導致大量居民失聯。據德國內政部稱,已有1.5萬人參與西部地區救災,其中包括900名士兵,目前救災仍在進行中,預計傷亡人數可能繼續上升。
有受災居民稱,這是他們所在社區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受到的最嚴重破壞。
雖然近一兩天,德國西部的降雨量有所緩和,不過風險似乎還沒完全過去——17日南部的巴伐利亞州和東部的薩克森州也開始陸續遭遇強降雨,并引發了當地的洪水。
據德媒報道,巴伐利亞州離德奧邊境不遠的阿切河(Ache)水位正在急劇攀升至創紀錄水平,情況十分嚴重,沿岸的街道都已被洪水侵襲,水位高位半米。據悉,巴伐利亞州至少已有一人因洪水而死亡。
除了德國之外,在比利時也至少有20多人因洪水而死亡,荷蘭、盧森堡和瑞士等周邊國家亦受到不少影響。
專家:氣候變化或引發更多災難
據德國國家氣象局(DWD)氣象學家曼尼塔(Marco Manitta)解釋,引發這次洪水的直接原因是,德國西部地區上空處于低壓狀態,而周邊被高壓包圍,這導致低壓處的濕潤空氣無法溢出,最終越積越多引發極端的暴雨天氣。
據DWD統計,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其24小時降雨量最大時達到了158升/平方米,遠遠超出了正常情況。部分德國氣象專家和媒體將其稱為“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專家霍夫曼(Peter Hoffmann)表示,全球變暖會從兩個方面影響極端暴雨事件的頻率:一方面,高溫會加速水的蒸發,同時更溫暖的大氣也可以儲存更多的水分;另一方面,全球大氣并不會均勻升溫,兩極要比赤道升溫更快,這意味著全球溫差會減少,大氣的流動也會降低——最終結果是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的持續時間也會變久。
鑒于災難的嚴重程度,德國教育和研究部長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呼吁開展針對性的研究,以改進對此類極端天氣的預測及預防措施。
不過事實上,此前災難并非完全沒有預警,上周初歐洲洪水預警系統(EFAS)就發布了“極端洪水警告”;德國氣象部門14日也曾發出警告稱,阿爾維勒地區將有持續的大暴雨,消防隊也一直處于戒備狀態。
據當地民防機構一位發言人稱,很多人都忽視了警告,而天氣的極端程度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英國雷丁大學的水文學教授漢娜·克洛克(Hannah Cloke)表示這本來是一場可以避免的災難,但人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事實上,北半球其他地方目前也正遭受著破紀錄的熱浪和火災侵襲,這應該作為提醒,在一個越來越暖化的世界里,我們的天氣可以變得有多危險。”她說道。
德國環境部長舒爾策(Svenja Schulze)表示將向洪災受害者提供緊急援助。她同時指出,氣候變化已經來到德國。這些事件顯示了氣候變化對我們所有人的影響。
財長承諾迅速提供經濟援助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肖爾茨已承諾向洪水災害者提供超過3億歐元的緊急援助,同時還提出了一項數十億歐元的發展計劃,以盡快對災區被毀壞房屋、道路、橋梁進行修復。
“這需要全國展示實力。”肖爾茨強調說,“傷害是巨大的,任何失去生意和房子的人都無法獨自承受損失。我們現在必須團結起來,作為一個國家,迅速、慷慨和不官僚地幫助洪水的受害者。”
肖爾茨針對受災者的第一批緊急援助最快應該在7月份就會陸續發放;重建方面的資金援助可能會稍晚一點,但“今年一切都應該到位”。
此外,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 (Peter Altmaier)還提議給遭受洪災的企業提供一次性10000歐元的無償補助。
德國保險協會總經理安斯木森表示:“今年顯然是2013年以后最具破壞性的一年,大雨和冰雹天氣在6月份已經造成了估計17億歐元的保險損失。”而此次洪水可能會讓保險公司再度遭遇重大虧損。
一位在德國從事保險業多年的經紀人霍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在德國如果房屋損壞,住宅建筑險或家庭財產險可以為投保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賠,但默認的保險范圍并不包括洪水、暴雪、山體滑坡、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災害,除非投保人在投保時選擇了附加的自然災害險,這通常需要額外支付20%~30%的保費。據統計,在德國擁有自然災害險的戶主不到50%。
周女士就表示,因為考慮到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幾率很低,她此前并沒購買專門的自然災害險,如果這次保險公司拒絕理賠,而惡劣天氣又越來越頻繁的話,她可能會改變之前的想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