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可以在家門口取快遞了!”今年上半年,最讓張軒(化名)感到欣喜的,莫過于家門口終于有了快遞中轉站,以后寄東西和取快遞再也不用跑到十公里以外的縣城了。承擔張軒所在村里快遞寄收任務的,不是任何一家快遞公司,而是村口一家小小的超市。
眼下,各大電商正在開展年中大促銷,農村快遞到達問題再次受到關注。近期的國常會也提出,要促進農村電商與農村寄遞物流融合,分類推進快遞進村。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達22.4萬處,設在農村的有7.1萬處。從快遞業務量看,我國農村人口分布最廣的中西部地區的快遞業務量之和,還不及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
快遞業務量及東西部差距,和旺盛的農產品(000061,股吧)電商零售情況,形成強烈的反差。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聯合艾媒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有望從2020年的6107億元升至近8000億元。但是,也有50%的受訪網民因“方便”而選擇了線下消費農貨?爝f進村,顯然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對于快遞進村,農村居民需求大呼聲也大,但對各大快遞公司來說,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各大快遞公司在農村仍是苦苦掙扎求存,“送一單賠一單”,全靠基層網點硬扛,以及快遞總部持續不斷的補貼。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各地發展水平不一,已經成為拓展農村消費的“絆腳石”,如何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
村民:拿快遞要到十公里以外的鎮上
喜歡網購的張軒以前經常為取快遞的問題發愁,“半年多前,我們村里的人取快遞都要開車到鎮上取,有的家里的年輕人在鎮上上班,就會讓家人把快遞寄到公司,下班時順帶拿回來。”張軒告訴記者,因為不能實時取貨,網購的商品只能是一些日常用品,生鮮類的商品全都在村里購買!拔乙话阋恢苋ヒ淮捂偵,把所有貨品都一次性拿回來!睆堒幗榻B,他們那條村所屬的鄉鎮有三家快遞公司網點,還有兩個驛站,由于那個小鎮上的人口比較集中,往來取件寄件的人絡繹不絕,生意很好。
家住湖南省衡陽市鄉下的湯女士也向記者表示,自己和家人每次網購的商品都要到鎮上取。但是,去年以來,某社區團購平臺入駐,在村里招募了幾個團長,村民就開始在這個平臺上團購商品,由團長統一去商品集中點取貨,然后帶回村里送貨上門!八麄冇袝r候會在村里的某個點集中發貨,村民也可以自己去取的!睖空f,有了這個社區團購平臺后,村民就更少到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了。
對許多地區的村民來說,除了電商進村,還有農產品出村的需求,這恰恰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家住寧夏鄉下的吳大叔近期開始忙碌起來,因為他種植的硒砂瓜當下正到了收獲的季節,每天都忙著采摘、打包,給快遞物流公司裝車送進城里銷售。吳大叔明顯感覺到,快遞物流進村之后,增加了他的經濟收益,他也因此增加了種植量。
據了解,農產品出村工程已提出多年,剛推行時,由于農村物流體系不完善,通過互聯網把農產品銷售到各地的村莊也不多,所以進村的快遞公司并不多。但如今農村直播電商的發展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在不少農作物產區,從事電商的村民大幅增加。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農村電商約有3萬家,每年出村的農產品銷售額高達千億元。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和艾媒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農貨新消費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農貨正在進入規;孪M階段,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有望從2020年的6107億元升至近8000億元。
快遞公司:鄉村業務“送一單賠一單”
早在2014年,國家郵政局便已啟動“快遞下鄉”工程,2020年出臺《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更是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納入戰略部署重點。如今“快遞下鄉”工程的效果如何?國家郵政局《2020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9.4%、13.3%和7.3%,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9.6%、11.9%和8.5%。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人口分布最廣的中西部地區快遞之和,不及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對于快遞服務向農村下沉的情況,快遞物流信息服務商快遞100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達22.4萬處,設在農村的有7.1萬處。
國內一家頭部快遞公司相關人士胡賢(化名)對記者表示,農產品外銷業務多的農村區域,自然就能吸引更多進城的物流、快遞業務,而且是批量的,但非核心產區,快遞公司進村的意愿就不是很大。
“不是我們不想進村,而是太燒錢了!焙t對記者表示,即便農村的快遞業務量正在飛速增長,各大快遞公司在農村仍是苦苦掙扎求生存,“送一單賠一單”,生存全靠基層網點硬扛,以及快遞總部持續不斷的補貼。
快遞100CEO雷中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快遞公司之所以在農村難以開展業務,主要原因是,客觀上說,鄉鎮地區居住密集度低,業務量本身不足,加上交通條件限制,導致運營成本較高;主觀上看,快遞末端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低,鄉鎮站點老板缺乏多元化經營意識;快遞公司近年來低價競爭,對快遞派、寄價格一降再降,也導致鄉鎮網點運營成本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縣城常住人口只有1萬人,平均每天有300單快遞。當地快遞網點負責人常繼鵬告訴記者,每單包裹快遞企業給的派費是1元左右,一個月收入是9000元,但因為要及時處理這些快遞,一個人忙不過來,必須再招一個快遞員,“我每月要付這個人的工資是4000元,自己房租成本是1500元,車輛費用是2000元,再除去生活成本,幾乎不賺錢!
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距離喀什有5個小時車程,整個縣域常住人口4萬人。前幾年,多家快遞企業嘗試在這里開設網點,但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最近兩年都悄悄消失了。當地快遞從業者伊力亞爾·依明表示,這里平均每天的快遞單量只有500單左右,一個快遞企業要在這里設網店、購置物流車、招聘快遞員,這500單快遞根本彌補不了這些成本,幾乎是送一單賠一單。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近年頻繁爆出鄉村物流出現二次收費問題。近期有報道稱,在廣西賀州,有快遞公司張貼海報,稱自2021年6月1日起取消鄉鎮網點,快件只到市區。為方便鄉親領取自己的快遞,網點會安排車輛托運,但托運到鄉鎮自取點的費用要向客戶收取。根據海報內容,鄉鎮自取點將額外加收2~5元費用。
破局:“共享配送”成共識
“做會虧錢,不做又不行。”胡賢無奈地對記者表示,如果別的快遞公司突破了農村市場,不做這塊業務的公司就會很被動,畢竟城鎮業務量已經很飽和了。事實上,數據顯示,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6077元。這意味著,農村居民將有更豐富的消費需求,而城市居民對高品質的新鮮農產品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此外,近年的一個明顯趨勢是,越來越多大學生、農民工等具有知識和技能的“新農人”逐步回流農村,帶動了更多的物資流動,完善的物流體系的重要性也因此凸顯。
據記者了解,盡管困難重重,但已有快遞公司正在抓緊布局鄉村市場。在多種模式探索中,“共享配送”成為業內共識。簡單來講,就是將縣域這一級多家快遞企業整合起來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享場地、人力、運力等資源,縮小快遞員配送區域,提高配送密度,通過單一品牌包裹配送集約為多品牌包裹配送,實現1+1>2的配送能力升級。
雷中南介紹,目前快遞100收件端能夠對市面上十余家快遞公司打通數據,支持“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10余家快遞品牌共配掃描,適配40多家官方快遞公司的電子面單,對于末端網點來說比較實用、方便。
早在2019年7月,菜鳥網絡就在全國縣域農村推廣共同配送項目。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在總部,菜鳥與申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合資成立溪鳥物流科技公司,向鄉村共配網絡輸出“溪鳥技術系統”,加上菜鳥自主研發的“溪鳥共配系統”,共同為縣鄉村搭建高效、便捷、穩健的農村共配物流服務網絡;而在基層,縣域快遞公司自主成立合資公司,建立以縣域快遞共配中心和鄉鎮共配網點為依托的農村共配網絡。通過分撥場地的統一選址和規劃,實現快遞包裹處理場地、流水線集中統一,實現成本核算、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只有通過市場化和規模化,才能讓快遞進村支撐力更強,可能性更大。拋開上行單量優勢較大的縣域不說,要在絕大多數普通縣域實現快遞進村,快遞共配是目前較具操作性的方式!痹撠撠熑藢τ浾弑硎,快遞共配集成了多個品牌的村級快遞包裹,通過增大規模單量,減少快遞進村的虧損壓力。據菜鳥網絡透露的數據,目前菜鳥在縣域、鄉村的共同配送業務已在29個省域的1000多個縣落地,落地縣域的快遞成本平均降低三成!拔覀冋J為,做農村快遞,做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長期耕耘,不能過于急功近利。”上述負責人表示。
業內建議:政府應牽頭進行資源整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這是2014年國家郵政局啟動“快遞下鄉”以來,“快遞”連續8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第二次強調“快遞進農村”。近期的國常會再次指出,加快發展農村寄遞物流,進一步便利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是推進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釋放農村內需潛力的重要舉措。
破解“快遞進村”難題,除了企業端發力外,還需要政府牽頭協調整合資源。全國政協委員沈南鵬建議,政府應推動縣域郵政網絡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快遞企業通達鄉鎮和村莊的低載線路給予運營補助。此外,地方主管部門在規劃鄉村公路時,建議納入郵政、商務部門掌握的物流運營信息,根據實際物流需求優化路線。他還建議,探索快遞物流企業末端攬投的創新政策,出臺無人貨運創新應用試點的指定區域、行駛路權和空域等操作指引;拓展集裝箱車輛優惠政策,ETC折扣和集裝箱車輛優惠疊加使用可擴展至全國,降低商貿物流成本。
上海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趙小敏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下鄉”最大的挑戰就是利益分割問題,要努力通過破解前端的價格戰難題,為后端的投遞網點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我認為,在構建鄉鎮完善的物流體系過程中,要避免重復建設,要利用原來更好的資源,比如供銷合作社、中國郵政以及公共交通服務、商業連鎖企業、家電渠道的資源,形成合力,用好‘借雞生蛋’,結合快遞企業自身的網絡特點,全面實施資源交換,產業聯動,屬地參與,因地制策,優勢互補,股權多元化,最終實現多方共贏!壁w小敏說。
趙小敏認為,農村寄遞市場潛力巨大,既是郵政快遞業發展的一片沃土,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尤其是主流快遞公司,應該早規劃,早行動,擴大資本開支的力度,合理調配已有資源,最大限度實現精細化布局,方能及早占據市場,為未來發展贏得先機。
打通鄉村快遞“最后一公里”
雖然“快遞下鄉”工程2014年就已啟動,但近兩年才開始被頻繁提及。尤其是今年,關于“2025年前實現村村通快遞”、“快遞進村”等提法在多個會議和場合都被重點強調,還有很多當地政府已把“快遞進村”寫進2021年要務中。
為何“快遞進村”工程在這兩年進入發展快車道?先看一組數據。2020年鄉鎮快遞業務量達300億件,占全國總量的35.99%,預計今年鄉鎮快遞量將占總量的四成,達到400億件。此外,截至2020年底,中國的網購人數達7億人,其中農村網購人數達2.5億人。
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和農村新零售的崛起。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以及新崛起的社區團購平臺,都新增了“農鮮直采”的業務,農產品出村進城已是大勢所趨。在城市居民對農村新鮮農產品的旺盛需求推動下,農村居民規;a也有了更大的動力,從而加大了他們大量采購生產工具、物資的需求。
不少農民購買種子、化肥、大棚農膜、畜牧用品、農用機械等,都會通過電商平臺采購。淘寶官方曾透露,過去一年,農民在平臺上購買農資商品總額高達百億元;淘寶平臺上也有近5萬個農資賣家,每年提供超過1800萬種農資產品。數據顯示, 淘寶農資用品買家,56%來自六線以下的縣域鄉村,河南、四川、云南、廣西、山東都是采購大省。
應該說,在有核心農產品產區以及電商業務比較集中的地方,快遞物流體系相對完善,但不容忽視的是,更多農村和偏遠地區,卻面臨快遞市場遲遲無法打開的局面。曾有快遞業務員表示,自己有一段時間跑過鄉村業務,總體感覺快遞網點之間的距離很長,車輛的空載率很高,下鄉的車輛沒法滿載回來,尤其在云貴地區的村落,山路多耗時長,收入根本覆蓋不了成本。收件少、派件多 ,派件成本遠高于收件收益,企業自然不愿意進村。
作為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快遞物流體系的完善意義重大。要想打通鄉村快遞“最后一公里”,當前可行的辦法主要有三個。第一,市場化共同配送為快遞物流降本提效,共同配送能對當地快遞企業進行系統、管理、服務標準的統一,也就不會出現收不到派費的情況,也解決了二次收費的問題。第二,推動商流與物流結合,即推動鄉鎮或村級快遞共配站點中的線上電商、社區團購和線下快遞超市等多業態融合,使其成為一個消費屬性愈加濃重的新型農村物流合作社,并演變為一個可支持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樞紐。最后,政府在其中也要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比如在鄉鎮構建園區、產地倉庫以及服務站,只有鄉村具備了這些基礎設施,企業才敢入場。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