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電子發票是一面鏡子,那么它正在照見數字經濟的亮眼發展速度。
發票電子化,實質上是稅收治理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突破。發票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沉淀下來的數據。《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中給出了一條明確的時間線:2021年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24小時在線免費為納稅人提供電子發票申領、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有序推進鐵路、民航等領域發票電子化;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
據天眼查專業版大數據,我國目前有1000多家電子發票相關企業。僅大象慧云一家發票及稅務信息化管理平臺,成立至今已累計開出超過100億張電子發票,2020年開票量同比前一年增加40%。
線上開票需求大爆發離不開創新科技的發展,在此背后,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天眼查,正依托大數據核心能力構建的可信商業元宇宙及API接口技術,對大象慧云等平臺進行大數據賦能,利用可信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信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構建可信連接,按下稅務數字化的加速鍵。
大象慧云與天眼查攜手加速發票電子化
如果你在飯館吃完飯開發票,一定會感受到這個變化:前臺開具紙質發票,忙活5分鐘都不見得能開出來。現在只需掃個二維碼,即刻跳轉到開票頁面,輸入公司名稱之后,公司全稱、稅號、地址等信息一鍵彈出,不到10秒鐘就能獲得一張電子發票。
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的線上開票體驗,少不了大象慧云這類線上開票平臺的支持。
大象慧云是一家提供發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稅務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創新型互聯網企業。在平臺運營初期,經歷過企業稅號、地址等信息儲備不足的陣痛期,開票服務、稅號查詢等方面的客戶體驗有待提升。
早在2017年,大象慧云便于天眼查建立合作。5年以來,基于天眼查開放平臺的數據和技術賦能,大象慧云系統整合公開的企業稅務類大數據,在紙電票一體化開具領域不斷提升服務效能。
據了解,天眼查開放平臺是天眼查數據產品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收錄全國近3億家社會實體信息,擁有300多種數據維度。
天眼查API接口支持毫秒級響應,7*24小時穩定調用。接入“搜索”“一般納稅人”“企業基本信息”等多維度組合API數據接口后,大象慧云便能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識別、匹配、自動填充企業完整名稱和稅號,簡化用戶開票動作,隨時實現便捷開票。
助力企業開票服務數字化 未出現一次服務中斷
“每年618、雙十一等電商大促節日,大象慧云都會迎來用戶申請開票的高峰期。從后臺數據來看,開票申請量相比日常需求至少增加5倍到10倍。大象慧云通過天眼查API接口調用各項開票數據,無數次抗住瞬時暴增的開票壓力,業務系統未出現一次服務中斷。”大象慧云首席技術官陳皓透露。
這只是大象慧云線上稅票服務的應用場景之一。
據介紹,目前大象慧云服務1千多個大型集團企業客戶、10萬多個中小型企業客戶,C端用戶超2千萬。長期合作的企業級大客戶包括京東、亞馬遜、騰訊、快手、環球影城、首創等。
在天眼查大數據的賦能下,大象慧云正打破傳統財稅數字化壁壘,為行業企業稅務數字化轉型注入更多勢能,助力企業經營提質增效,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以國內的自營式電商平臺京東為例,每天需要處理大量企業、用戶大件消費等場景產生的開票需求,如果依賴人工開具紙質發票,不僅效率低下,更需在開票、寄送環節承擔巨大的人力開支。基于平臺技術能力及天眼查的大數據支持,大象慧云能夠輕松完成京東的線上開票任務。
天眼查賦能多領域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皓表示,作為一家企業綜合稅務服務平臺,在對接企業開票需求方面,對于開票穩定性、數據準確性、更新即時性要求極高。天眼查大數據信息具有全面、精準、及時更新的優點,是商業查詢領域提供企業綜合服務的首選合作伙伴。
未來,大象慧云還將與天眼查在發票開具、納稅申報、涉稅風險管控等數據服務場景展開深入合作,引入企業司法信息、經營風險信息、知識產權等大數據接口,持續賦能大象慧云企業風險庫建設、大象優稅云產品升級等,助力企業級客戶在發票、財稅領域規避經營風險。
除了賦能大象慧云這類線上開票平臺,天眼查已廣泛應用于銀行、證券、保險、互聯網金融、IT互聯網等行業,助力各行業企業在數字時代實現商業價值提效和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0年,天眼查數據生態已經直接服務3700家大中型企業,間接服務千萬家中小微企業,成為企業提質增效、提升決策確定性的首選工具。可以預見,在天眼查等大數據平臺的賦能下,未來數字中國建設將會進一步加速推進,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