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4日電 (魏薇 實習生黃晨發(fā))“經濟一旦復蘇,有些政策就可以逐步退出。”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24日上午召開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1北京峰會上如是說。
樓繼偉在論壇上致辭 來源:主辦方提供
樓繼偉表示,疫情導致資本價格上漲和債務高企,在經濟受到壓力的時候,很多時候并沒有反映為物價上漲。但是經濟一旦復蘇,正常的需求恢復會產生通脹壓力,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具有先導性,會先上漲。“我們目前已經處于這樣一種局面了。”他如是說。
下一步通脹走向如何?會不會出現(xiàn)上世紀70年代滯脹的局面?樓繼偉指出,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是強度和表現(xiàn)方式會不同。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問題主要在供給側,主要國家采取的是高稅收、高支出、過度管制。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解決不了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只能造成物價上漲,形成滯脹。
“本次疫情供給側問題也很大,采用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紓困。經濟一旦復蘇,有些政策就可以逐步退出,中國的財政政策力度就會開始收縮。”樓繼偉進一步表示。
他強調,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杠桿率高企和逆全球化,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的政策都比較謹慎。中國用語是財政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同時堅持繼續(xù)去杠桿;美國在討論的問題是何時開始緩慢退出。
樓繼偉認為,美國的財政政策目前是紓困性政策,在復蘇時容易很快退出,和中國的情況是一樣的,問題比較大的是貨幣政策什么時候退出。“從謹慎的角度估計,今年縮表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很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樓繼偉說。(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