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稱,如果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的碳價格為每噸44美元,發達國家的收入將增加25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將減少59億美元。
歐盟正在逐步推進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立法進程。根據歐盟7月14日公布的一攬子氣候政策改革計劃以及此前的議會決議內容,該機制經由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12月出臺的《歐洲綠色協議》中提出,首要目的是避免“碳泄露”,于2020年3至4月進行了公眾咨詢,計劃于2023年完成立法程序,2026年開始實施。
根據歐盟委員會給出的解釋,碳泄漏是指由于氣候政策提高了生產成本,企業可能需要把生產轉移到其他排放約束比較低的國家。這樣一來,它們的總排放量反而提高。碳泄漏的風險在某些高耗能行業中可能更高。
不論最終的實施細則如何敲定,可以確定的是,隨著CBAM的引入,出口到歐洲市場的鋁、水泥、鋼鐵、化肥和電力的生產商將必須支付與歐洲生產商所支付的相等價格。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7月14日發出警告,稱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可能會改變貿易模式,有利于資源效率高、工業生產碳排放較低的國家,但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對緩解氣候變化作用不大。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稱,如果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的碳價格為每噸44美元,發達國家的收入將增加25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將減少59億美元。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7月2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降低關稅、減少壁壘,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
碳邊境調節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單邊措施,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既違反WTO規則,沖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嚴重損害國際社會互信和經濟增長前景,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要求,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以及“自下而上”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制度安排,助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風,會極大傷害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和能力。
劉友賓強調,中方始終認為,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出路。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各國是命運共同體,應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國家自主決定的制度安排,通過更廣泛的全球合作,采取符合各自國情的氣候行動,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