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最近,杠桿游戲特別想寫一個天馬行空的文章。
我和朋友說,干地產、懟培訓、促生育、反互聯網帝國、改醫療……其實為的都是一個大目標,當然包括很多人說的“一切為了生小孩”,但格局不僅僅于此。
1
干地產、懟培訓、促生育、反互聯網帝國、改醫療……一件接一件
我想先總結和闡釋一下小標題的具體意思。
首先,針對地產的調控再發重磅通知,調控已經形成完整的閉環;
然后,義務教育”雙減”意見,讓我們迎來走出東亞怪圈的希望;
接著,《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不僅僅是一兩個月前的提倡和允許生三孩,而是全面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完全就是基本放開生育了;
最后,針對各大互聯網帝國、數據帝國的隱私數據整肅、反壟斷,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賺錢要有底線,個人的隱私和數據不容隨意用于謀求暴利;
同時,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的推進,醫改深化……
先從最近的事情開始說。
第一,干地產。
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門發布了7月13日印發的《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通知主要從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以及物業服務四個方面切入,對房地產市場秩序進行全面規范。
此前一天,7月22日,韓zheng副zl出席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并講話。指出,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建部和央行分別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房地產調控和房地產金融調控發表權威解讀。
住建部在解讀中表示,未來將對調控工作不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堅決予以問責,下一步還將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完善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落實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堅決查處經營貸、消費貸、信用貸違規用于購房。
央行強調,下一步,將繼續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持續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
從2020年的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管理,2021年搞22城集中供地、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一步一步,“房住不炒”的預期逐步加強,長效機制真的是建立起來了,在杠桿游戲看來,房地產調控實現完整閉環。
圖表來源|大偉看樓市(特此感謝)
大偉看樓市統計,2021年截止日前(7月末),全國房地產累計調控超過320次,其中中央各部門的調控政策高達46次,2020年同期只有30次左右。
中央部委房地產調控同比超過50%。
在強大的調控體系完善之下,杠桿游戲注意到,連一向以房貸利率低于全國的上海,也上調利率了。有消息稱上海首套房貸利率將從現在的4.65%調整至5%,二套房貸利率從5.25%上調至5.7%。
上海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住房贈與管理的通知》,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的,住房自轉移登記之日起5年內仍記入贈與人擁有住房套數。
第二,懟培訓。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大家俗稱“雙減”意見。
“雙減”意見,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積弊甚深問題的一次系統性糾偏。
此前2018年發文說,對于民辦幼兒園,要遏制過度逐利行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雙減”的出臺,其實早有鋪墊。
當然,落實“雙減”政策,必須直面現實,如何最大程度滿足家長對更好更高教育的追求,而不是無視,甚至否定——東亞社會的應試怪圈,如何打破?
第三,促生育。
同樣是日前,《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看這條新聞時,我和家人說,名義上計劃生育制度還在,但取消了社會撫養費,入戶、入學、入職都脫鉤,其實基本也就是生育自主了。
第四,反互聯網帝國。
無論是對資本的無序擴張整治,還是保護個人隱私,強調數據安全,特別是針對互聯網帝國隨意使用個人數據牟取暴利的治理、反壟斷,拉開了規范我國市場經濟公平秩序的先河。
第五,改醫療。
2021年初,國辦發文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醫改藥改的深化,希望更大程度減輕病人及家屬負擔。
……
2
到底要干什么?
上述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
一切為了生小孩——杠桿游戲覺得,格局小了,目標不僅僅于此。
具體一件件分析。
人生“加杠桿買房-投資-財務回報(自由)”,是挺美好的——杠桿游戲這幾年也老說,不參與這個游戲,你更慘。挺悖論的,我其實覺得這樣下去不好。
最終無論如何,能玩這個杠桿游戲的人,不會是多數。或者有些人玩的時機、投資的城市非常不利,想割韭,沒想到自己就是韭菜。
多數人,特別是較大的城市,城一代其實為一套房都夠累了,因為還有醫療、教育、養老等負擔。甚至還有短暫的失業憂慮。
投資房產的目的,終究要“韭菜”來接盤,否則達不到目的。韭菜自然越來越累,同時韭菜本身越來越少。
這會造成至少4個嚴峻問題:
第一,韭菜越來越辛苦,社會分配等于越來越失衡。
第二,韭菜沒錢消費,因為各種壓力、支出太多,包括教育培訓支出。導致的消費不振問題,長期困擾我們,對就業、經濟的提振又形成問題。
第三,因為韭菜壓力大,本身城市化、意識改變之后,人的生育意愿就下降,這一下更不想生了。
第四,上述壓力之下,人心不古,對世道人心、公平正義造成極大傷害。
所以,房地產要逐步去杠桿,要讓人不覺得第一套基本住房是壓力;培訓要治理,義務教育階段要回歸學校教育為主,最大程度減輕家長的負擔和焦慮;醫療必須改,降低病患負擔,讓人有更健康的身體,可以更長時間勞動工作。
同時過度的培訓、刷題,其實讓所有家庭陷入“教育軍備競賽”,既花錢,學生和家長也累,最后提前學來的知識,和無限刷的題,對于個人思維的擴展、創新力的培養,幾乎是無意義的。
而可以考好學校的人,依舊考好學校;考不上的,多數還是沒希望。
當大家陷入加杠桿炒房思維、“教育軍備競賽”后,生育率的提升更加不會有希望。
圖表來源|中泰證券(特此感謝)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比2019年下降了18%,比剛剛放開二胎的2016年下降了30%多……
中國目前的生育率為1.3,如果不改變,意味著每代人減少三分之一,觸目驚心。
以后更加老齡化,別說缺乏創新人才,連基本的勞動力、韭菜都越來越缺乏。
于此,我們更加好理解,為什么要義務教育“雙減”,杠桿游戲覺得還不夠,高中應該早日普及,當ta念書到18歲后,再讓其思考念職教大學,還是選擇一般大學。
最后杠桿游戲想談談反互聯網帝國。這不僅僅是市場秩序、個人隱私、數據安全等問題,背后也是收入分配問題。
因為一個互聯網、科技企業一旦變成數據帝國,其盈利的套路非同一般,動輒幾何級的回報檔次,自然其股東、管理層、員工的收入或股票回報驚人。
經濟要追求效率,但個別行業的特殊暴利,建立在多數人的隱私被濫用之上,這樣就不對了。
這樣的“發財和成功”,也是錯誤的示范,小朋友、年輕人覺得去互聯網大廠,或者創這樣的業才是前途——可是,這對于技術創新、人類進步真的產生了根本性意義嗎?
上培訓班、刷題,考上還行的大學,然后羨慕這樣的崗位,畢業后去干這樣的工作,這好像是個惡性循環。
技術進步和真的創新我們不奢談,這些大廠動輒都是996,你想想員工還談什么生活,談什么多生小孩?
所以,無論從提高生育率,還是培養和塑造更加自我、富有創新能力的下一代角度,上述舉措,系統起來看,都是富有意義的。
3
一盤史詩級的大棋
綜上,干地產、懟培訓、促生育、反互聯網帝國、改醫療……不僅僅是為了促進生育,保持人口和經濟活力,更是在下一盤大棋,一場深刻的國家治理改革和創新追求。
這是一場逐步去“地產杠桿發財心理”,促進財富公平,維護靠勞動和科技、智慧致富世道人心的“調控”;
這是一場希望所有中國小朋友脫離無意義的“培訓和題海軍備競賽”,更快樂,擁有更有開心童年的努力;
這是一場希望教育部門和家庭各司其職,讓下一代更加適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更富創新精神,能有更多才藝和愛好的教育和人生起點培育的實驗;
這是一場為自主生育創造更好條件的系統性努力;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維護個人隱私,防范信息數據被濫用,特別被不當商業使用謀取暴利的糾偏;
這是一場對只追求經濟效益,不考慮社會分配拉大,對過去過分縱容互聯網帝國的再平衡;
這是一場希望降低全民醫療支出,提升全民福祉和健康水平的改革……
一個社會只有全民福祉高,從小更快樂,更尊重個性和愛好,才能談創新;一個社會世道人心不能壞下去,投機取巧、全民杠桿不能無節制;互聯網帝國、數據帝國不能隨便拿公眾的隱私、數據去牟取暴利,讓少數人受益,擴大社會分配失衡;一個普通家庭,不能只是韭菜命,辛苦勞作不敢消費只為一套房子,甚至到不愿意生育的地步,還要擔心看不起病、養不起老……
這便是上述系列動作的目的,在杠桿游戲看來,我們在下一盤史詩級的大棋。
種種動作,讓杠桿游戲想起8年前重要會議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60條改革意見。
猶記得當年看完60條內容,特別振奮,感覺特別有希望。
加上那一年前后,鄭智上大手筆fantanfu;經濟上一再說不搞大水漫灌,不走老路,要實現經濟結構的徹底改變……蜜月之年。
努力吧,讓大家都有希望。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杠桿游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