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具有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業已成為各地爭相培育的“新物種”。業界將這類企業形象地稱為“瞪羚”,并用一個地區“瞪羚”企業的多寡來衡量該區域創新活力的高低。
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再次明確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之后,這一趨勢變得更為明顯。規劃綱要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在受訪專家看來,以“瞪羚”企業為代表的眾多成長性、創新性突出的中小科技企業,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培育“瞪羚”企業已成為完善創新體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布局。
粵港澳大灣區是“瞪羚”企業主要孕育地和棲息地,在粵港澳大灣區以“國際一流”和“世界級”為目標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在廣東省以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為抓手的創新發展過程中,“瞪羚”企業的真實生存狀態如何?它們如何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答案也必將極富啟發意義。
為此,繼2020年攜手成功推出瞪羚企業大型專題報道后,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再度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策劃推出第二季“高成長企業論·2021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大型系列專題報道”,聚焦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先進材料/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攜手投資機構、專家學者深入一線調研,并將以深度文字報道、長短視頻及系列研究報告等全媒體形式推出10期深度專題,持續發現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產業集群新趨勢、新格局。首期將于7月28日精彩呈現。
管窺大灣區創新活力
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大型系列專題報道仍將通過深入一線的調研采訪,以發現的眼光剖析優質企業商業案例、行業群體共性特征和產業創新發展趨勢。調研組先后深入到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先進材料/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并對一批瞪羚企業進行了調研采訪。
不僅如此,今年的系列專題報道還更關注企業、產業和區域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互動問題,潛心研究了東莞、佛山等大灣區代表城市在培育瞪羚企業培育上的路徑模式,同時還剖析了長三角等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做法,以資參考借鑒。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東孕育壯大了一批高科技企業。如今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大灣區更要依托良好的科技創新平臺和堅實的科技產業基礎,努力在創新上尋求突破,這其中高成長企業將成為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產業鏈的重要力量。
長城戰略咨詢合伙人、華南中心總經理孔偉強長期研究瞪羚企業群體。孔偉強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因為市場經濟發達,企業成長迅速,瞪羚企業在數量和質量上均處于全國前列。
“今天的瞪羚企業,就是明天的龍頭企業,這類企業是解決各行各業‘卡脖子’問題的關鍵,因此需要政府的前瞻性布局。”孔偉強表示,在我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過程中,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日漸強化,以瞪羚企業為代表的一批極具成長性和創新性的中小科技企業,是完善創新體系、重塑產業優勢的關鍵。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程永林對此也頗為贊同。他認為,在新經濟時代,抓瞪羚企業就意味著抓住新經濟業態。瞪羚企業往往更符合當前新經濟環境下產業轉型發展趨勢,是推動傳統產業顛覆式變革的引領者,在未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布局中,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東正處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東省工信廳高度重視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并正致力于為“瞪羚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智力支持、金融支持和市場支持。
此前,廣東啟動了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要打造一批集群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群。對于上述目標,廣東首先要挖掘和培育一批“瞪羚”企業。
瞪羚企業的成長需要哪些助力?如何讓瞪羚企業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瞪羚企業又為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注入了什么動力?這是以“國際一流”和“世界級”為建設發展目標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創新強省”“制造強省”為發展追求的廣東省需回答的問題,而答案也必然極富啟發意義。
因此,本次系列專題報道試圖通過深入的一線采訪和實地調研,管窺大灣區創新活力,呈現活躍在戰略性產業集群中的瞪羚企業群像,洞察瞪羚企業成長規律,挖掘創新創業者們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探索、發現和奮進故事,并揭示他們的思考與抉擇。
激活產業集群發展動能
實際上,當前國內各地對“瞪羚”企業的重視早已成為共識。例如,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武漢東湖、廣州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等均出臺了相關的“瞪羚計劃”。
受訪專家認為,各地之所以重視培育瞪羚企業,究其根本是看到了其背后強大的帶動作用。瞪羚企業往往是產業鏈中優中選優、高成長性的企業,很多已成產業鏈中的骨干甚至鏈主,將來最有可能成長為領軍企業、龍頭企業。
“瞪羚企業的快速成長意味著對上下游有更多需求與帶動,政府培育瞪羚企業,能激活產業集群發展動能,最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鄧偉強說。
程永林表示,瞪羚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前沿個性化的需求和問題,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努力難以跨越“死亡谷”,這就需要政府給予相應政策精準支持。“對政府而言,支持瞪羚企業發展,有助于促進產業集群形成,加速資源優化配置,增進區域經濟繁榮。”
因此,本次系列專題報道更專注于從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的維度開展瞪羚企業研究與報道,希望通過洞察其“飛躍死亡谷”的共性特點和規律,發現高成長企業及企業家的“成長密碼”,前瞻科技發展動向。
以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培育發展為例,國鴻氫能、鴻基創能、雄川氫能等企業通過前瞻布局氫能產業、加大研發投入與商業化運營,實現了大灣區氫能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躍升;以中力新能源科技、鉅威動力為代表的瞪羚企業,則在鋰電池市場中率先布局儲能市場搶占了先機。
不僅如此,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大型系列專題報道,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還依托南方財經大灣區數據中心,搭建了全國首個專門、專業、持續更新的大灣區瞪羚企業數據庫,并創新推出企業創新能力診斷等功能模塊,努力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發展和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數字化治理方案。
目前,該數據庫已納入2268家大灣區瞪羚企業,并建立了細分行業、公司主要人員、企業規模、營收、稅收、資產、負債、投融資、股權、知識產權、地域等多個數據維度。“有了專門的瞪羚企業數據庫,我們就可以研究梳理出這一群體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的需求、訴求,并以此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實現精準扶持。”南方財經大灣區瞪羚企業數據庫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將于今年11月底舉辦的“2021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上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發展論壇”,聚焦包括瞪羚企業在內的高成長企業群體的發展大機遇。在該論壇上,2021年度瞪羚系列調研報告、相關智庫數據產品將發布,企業與投資機構和地方政府的對接合作服務平臺將搭建。“2021南方財經國際論壇”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聯合主辦,敬請關注。
(作者:李振 編輯:包芳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