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7日,除西藏、新疆外,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透過數據,尤其是增長速度,可以了解各地的經濟恢復程度。城叔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不少“一騎絕塵”的現象,不少指標的前兩名與后面眾省拉開了差距。
比如經濟體量,廣東、江蘇遙遙領先,但彼此間差距正在縮小;看GDP同比增速,湖北脫穎而出,比第二名高出11個百分點,GDP總量超越湖南,位居第8位;看兩年平均增速,海南自貿港奪得頭籌。
不過各地區的經濟恢復也有跡可循。
自貿港建設,讓海南的免稅產業蓬勃發展,也推高了各項指標的快速增長;疫苗生產,讓北京的工業經濟增勢突飛猛進;新能源汽車銷售,讓安徽的社消零增速表現亮眼;“一帶一路”建設,讓山西進出口總額超過疫情前水平……
這些都成為地區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點,最終構成“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全國經濟形勢。
論增速,海南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楊歡 攝
從經濟總量上看,29個省份中,GDP過萬億的有19個。
廣東“粵老大”、江蘇“蘇大強”依舊穩坐頭兩把交椅,5.72萬億和5.52萬億的體量,但兩者間的差距在縮小。2021年上半年,廣東與江蘇的差距從去年同期的2511.28億元,縮小至2026.68億元。山東“魯大壯”繼續位居第三,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3.89萬億。
從經濟增速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12.7%,在這一水平線及以上的省份有11個,分別是湖北、海南、浙江、北京、江蘇、廣東、安徽、江西、山東和重慶,上海增速與全國持平。
湖北高居榜首,增速高出平均水平15.8個百分點,實現生產總值2.28萬億,反超湖南,排在全國第8位。此外,中部地區的江西和安徽也表現亮眼,江西超過陜西,升至第14位,安徽則是過去十年來經濟總量首次超過上海,晉級十強。
但大家都知道,湖北2020年上半年經濟基數太低,因此結合“兩年平均增速”來觀察,與2019年同期相比,更能反映地方經濟對比疫情前復蘇的程度。
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湖北僅增長1.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4個,廣東、北京、上海、天津均在其中,其他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
海南則迅速走出疫情陰霾,兩項增速指標均脫穎而出。海南屬于“體量小,跑得快”的類型,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實現2885.85億元,同比增速17.5%,全國第二,僅次于湖北;兩年平均增速7.0%,位居全國第一。
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推動,2020年6月以來,海南獲得諸多利好政策加持,其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亦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海南省統計局以“高開穩走、穩中有進”來總結。
據海南省統計局解釋,海南經濟之所以能夠加快恢復增長,得益于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高2.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9.5%。
海南省統計局核算處處長蔡智芬介紹道:“隨著自貿港建設加快推進,大宗商品交易、離岸貿易和離島免稅購物等業務都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免稅行業的火爆程度,在海南幾大機場可見一斑。城叔此前經過三亞鳳凰機場,大致估算,兩名離島游客中就有一位提著cdf購物袋。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下降23%的情況下,中國實現了48%的增長,海南貢獻了其中一半業績。
論工業,北京高速增長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比之下,“兩年平均增速”排名第二、三的江蘇和浙江更為難得,畢竟都已經是5.52萬億和3.46萬億的經濟體量。經濟復蘇,工業是兩個省份最強大的支撐力量。
上半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5%,兩年平均增速高達10.8%,比2019年同期增速高出4.8個百分點。
在代表新動能的工業產品中,如工業機器人、太陽能(000591,股吧)電池、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產量均高速增長,增速分別高達92.8%、36.6%、167.8%和51.2%。
浙江亦不遜色。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居全國第四,兩年平均增速超過了10%,居全國第三。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6個行業實現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8.2%,兩年平均增長18.5%。
統計各省規上工業增加值來看,北京41.40%的同比增速、16.7%的兩年平均增速,可謂一騎絕塵,躍居全國第一。
北京的工業經濟何以高速增長?究其原因,據北京市統計局公布,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主要工業行業中,醫藥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9倍,兩年平均增長94.2%。
回顧2020年,前三個季度北京醫藥制造業增加值為下降2.3%,第四季度逆轉頹勢,拉高全年的醫藥制造業增加值水平,最終以同比增長9.4%收官。
所以,醫藥制造業今年上半年呈高速增長之勢,很大程度緣于北京是目前國內最主要的疫苗產地。
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姜廣智也介紹稱:“今年以來,位于北京的科興中維、北京生物兩家新冠疫苗企業擴產上量,累計向國內供應超15億劑、保障全國90%以上接種需求,產值突破1220億元,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大幅增長31個百分點。”
當然,北京傳統的工業強項——電子信息也表現不俗,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7%,與生物醫藥產業共同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成。
論需求,安徽激活新能源汽車
圖片來源:攝圖網
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也是反映內外需求的指標。
各省份消費修復進度各有不同,從2021年上半年社消零同比增速來看,增速最快的海南(46.4%)與最慢的寧夏(11.7%)之間的差距達到34.7個百分點,這在過去并不常見。兩年平均下來,江西、安徽、海南增速均超過10%,內蒙古則為負增長(-0.9%)。
海南的消費復蘇與免稅市場的爆發強相關,那么江西和安徽社消零較快增長的支撐點是什么呢?
從商品類別看,新能源汽車對兩省的貢獻都比較大。
江西公布,上半年江西汽車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銷售額570億元,增長34.7%,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2倍。
安徽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更是亮眼。據披露,從商品類別看,安徽限額以上商貿單位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智能手機分別增長4.7倍、1.3倍和94.2%。
進出口總值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元人民幣,總額創歷史新高。
分省份來看,上半年進出口總值突破萬億元的省份有6個,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其中廣東以38015.3億元的數值遙遙領先,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1%。
看增速,山西和青海又是“一騎絕塵”,上半年青海實現進出口同比增長119.7%,山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8.4%,兩省數據與后面拉開了差距。
青海和山西進出口總額超過疫情前水平,都得益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上半年青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3億元,占20.3%,增長51.6%,增速高于全國24.1個百分點。
山西貨物貿易進出口則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前三大貿易伙伴為美國、日本、東盟。同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進出口260.9億元,增長107.5%;對RCEP協定貿易伙伴貨物貿易進出口365.4億元,增長134.5%。
記者|吳林靜
編輯|楊歡 何小桃 杜波
校對|盧祥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