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中關村(000931,股吧)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海淀區人民政府、西城區人民政府指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和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主辦的2021中關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動開幕式--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峰會暨2021“光大杯”第五屆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啟動儀式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成功舉辦。
峰會分為開幕式和三場主體大會,以“聚焦金融科技創新,打造數字金融應用場景”為主題,匯聚國內外百余位金融科技領域領導專家、行業領袖、企業高管、高校學者,共同就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等前沿話題展開探討,分享最前沿的創新實踐與探索,展示金融科技創新領域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聚焦金融科技創新,精彩賽事即將引爆
上午舉行的開幕式環節由海淀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劉建民主持,峰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程進行線上直播。
海淀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劉建民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李興鋒、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林劍華、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融科技處處長柳陽出席活動并致辭。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李興鋒
李興鋒副司長指出當前金融科技發展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新時期金融科技工作,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一是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審慎監管;二是著力彌合發展數字鴻溝問題;三是全面深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四是堅守金融領域科技倫理底線。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
陸書春秘書長指出我國金融和科技融合協調發展的態勢更加明顯,金融科技統籌推進、守正創新的理念不斷增強。一是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扎實推進,二是金融科技監管創新不斷完善,三是金融和科技協調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四是金融科技產業生態持續繁榮,五是金融科技研究與人才支撐進一步夯實。但與此同時,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挑戰,主要集中在機制、安全、倫理、人才等方面。
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林劍華
林劍華副區長在致辭中指出,海淀區是中關村的發源地,是全球著名的創新發展高地。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海淀區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全力推進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示范區建設。2020年,海淀與西城共同制定發布了《北京推進國家級金科新區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在產業培育、政策創新、行業交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布局。在產業培育上,海淀區在融匯國際大廈打造金融科技發展的“樣板間”,吸引金融科技企業入駐的同時,配套上交所北方基地、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等專業機構,組織運營“金融科技會客廳”,為企業提供技術交流、融資對接、上市路演等服務。在政策創新上,海淀區聯合中關村管委會推出“海淀金科七條”,爭取人民銀行在金科新區率先開展監管沙箱試點;“兩區”建設海淀方案聚焦金融科技領域,提出深入建設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試驗區,積極推動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貿易融資、智能監管等領域落地一批應用場景,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場景對接上,針對金融科技企業缺乏實際金融應用場景等突出問題,海淀區組織開展了10余次聯通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10+10”系列對接會,通過需求發布、技術路演等,推動金融與科技相互理解、相互賦能。同時緊扣“一會一賽三論壇”主平臺建設,聯合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等專業機構,持之以恒的辦好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創新大賽,不斷提升辦賽水平、創新辦賽理念、拓展辦賽成果,發現一批金融科技前沿技術,挖掘一批金融科技應用場景,聚集一批金融科技專業投資機構,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科技賽事品牌。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融科技處處長柳陽
柳陽處長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必須要堅持科技向善、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定位,在夯實技術根基、安全根基、信任根基中深耕細作,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人民群眾。就本次系列活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共商共議,把推動金融科技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北京城市發展的共識凝聚起來;二是選優創優,把適應首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優秀科技項目和人才選拔出來;三是共享共融,把符合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打造出來。
2021“光大杯”第五屆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啟動儀式
峰會現場,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王汝芳,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融科技處處長柳陽,海淀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劉建民,中關村西城園管委會副主任王愛軍,中國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副行長王文浩,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共同啟動2021“光大杯”第五屆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副行長王文浩
王文浩副行長在大賽啟動儀式中指出,中關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動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盛會,代表著金融科技發展的風向標,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光大杯”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是金融科技系列活動的重要篇章,通過競賽助推先進理念、創新應用與金融業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為金融業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作為本次中關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在金融安全、金融風控、監管科技等領域挖掘出了華控清交、慧安金科、博雅正鏈等一批優秀的金融科技企業,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2021年光大銀行的加入,為大賽注入了新的創新活力,大賽將繼續積極創新賽制,提升賽事品質。今年大賽將面向海內外篩選一批優質創新項目企業參賽、提供大咖級導師的訓練指導、匯聚政產學研頂級資源要素、打造金融科技領域創新創業的頂級舞臺!
專家云集,金句頻出
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杜寧
大會一“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專場”由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杜寧主持。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首席技術官呂仲濤、清華大學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全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主任朱軍、拉卡拉(300773,股吧)集團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唐凌先后發表主旨報告。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
呂仲濤首席技術官以《金融科技時代下的創新與安全》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指出技術創新、開放共享是把雙刃劍,在給金融發展注入新動能的同時,數據隱私泄露、業務交叉風險等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與穩健經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的風險問題:一是新技術應用引發的風險,二是銀行業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持續升級,三是產業鏈不成熟導致的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四是生態風險事件增多。商業銀行要全方位打造穩定可控、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銀行,讓客戶信賴、監管放心,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第一,要推進數字基建,筑牢安全運營的根基,為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第二,堅守安全生產底線,深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可靠轉型;第三,加強新技術安全和網絡安全防護,完善對外合作風險管控。
清華大學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全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主任朱軍
朱軍教授以《安全可控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前沿探索》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認為,關鍵隱私數據的保護非常重要,如何在數據不可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是技術側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搭建融合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的機器學習平臺是一個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在保護隱私、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提高業務效率。
隨后,中關村銀行執行董事、行長楊新軍,百信銀行首席數字官、智能科技群組總裁于浩瀚,融慧金科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張羽,神州信息(000555,股吧)金融科技副總裁、神州信息金融研究院院長戴可發表主題演講。
中關村銀行執行董事、行長楊新軍
楊新軍行長以《厘清金融科技創新與金融安全邊界,助力民營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數字化轉型對銀行金融機構新一輪科技技術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打破傳統模式,加快線上化、開放化數字銀行建設;第二,要有提供差異化、定制化金融服務的能力;第三,需要建立和強化敏捷開發、快速交付能力。銀行數字化轉型對金融安全也提出了新挑戰:數據安全保護和科學化管理刻不容緩;金融科技技術安全需要正視技術升級,需要穩中求進;基于大數據的信貸業務,資產安全問題更值得高度關注。在具體實踐中,北京中關村銀行通過自主平臺的搭建,加速金融服務的場景化、風控自主化,參與發起設立了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服務體系——長安鏈等探索自身數字化轉型之路。未來,北京中關村銀行將致力于打造“無處不在”“銀行即服務”的開放性銀行,以數字化手段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金融需求。
百信銀行首席數字官、智能科技群組總裁于浩瀚
于浩瀚首席數字官以《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數據運營能力》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數字化銀行有兩大特征:智能和敏捷。在轉型過程中,要認識和管理數據的價值。在此基礎上要明確三個方面:一是要首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照搬工具智慧事半功倍。二是做好業務、流程、人員等的整體聯動。三是創造數字文化,全部用數據說話。
融慧金科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張羽
張羽首席戰略官以《風險模型與模型風險》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金融科技(信貸領域)的實質是用數字化的手段去管理好風險,而模型是金融科技的必要環節和必要條件,但是模型本身也是一種風險源。隨著模型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隱藏在全流程模型構建中的風險也越大,做好模型風險管理則越來越重要。模型風險管理不只是管好單一的模型,而是要能架構一個企業級模型風險管理的體系,確保做好模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副總裁、神州信息金融研究院院長戴可
戴可副總裁以《場景引領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要從業務、技術、運營三方面布局,通過場景引領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首先,在業務方面,除了要將用戶的需求解構,還要挖掘其潛在需求,以做到引導開發。要努力做到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方向明確、價值可衡量。其次,在技術方面,運用觸點的挖掘、系統化的串聯以及場景的沉淀指導金融科技產品的研發,運用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不斷積累系統的建模能力、分析能力及組建能力,運用多云數據的基礎持續提升數據價值。最后,在運營方面,從頂端SaaS層面上的運營和數字中臺、業務中臺的運營兩個落腳點切入,幫助或者共同支持用戶完善場景運營能力,最終實現金融科技的賦能。
“中關村金融科技典型應用場景案例分享”圓桌對話
“中關村金融科技典型應用場景案例分享”圓桌對話環節,由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主持。現場邀請了獲得2020中關村管委會金融科技資金支持的金融科技示范應用場景對接項目企業代表參與圓桌研討。其中包括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CEO,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張旭東,博雅正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青山,海致科技集團總裁、海致星圖創始人兼CEO楊娟,北京本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凱,光大科技創新總監兼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王碩。這些項目經過層層篩選,從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采用了區塊鏈、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金融知識圖譜等多項前沿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小微企業融資、股權登記托管等領域形成了創新合作模式,助推金融機構的特色業務定位和前沿布局,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專業化水平,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
大會二“探索金融科技前沿,尋找行業新著力點暨《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數字金融應用場景實戰》成果發布會”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主持。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研究中心主任莫曉康、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普先后發表了主旨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
楊濤院長以《金融科技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認為金融科技的價值在于如何提高金融的效能、彌補功能的短板、保障金融的安全和發揮價值外溢作用。除了服務金融自身,金融科技還要有更長期、更社會化、更民生的作用。未來,我們要在數據、技術、需求和制度四個方面予以重視。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研究中心主任莫曉康
莫曉康主任以《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未來25年金融科技之核動力革命》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指出21世紀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移民潮,全人類從物理空間向賽博空間移民。對物理世界自然規律的探索形成了傳統的科學理論,而對賽博空間自然規律的探索,就形成了賽博空間的科學:隱私計算。而與之相對應的工程技術就是區塊鏈。它們共同的理想是:構建全球互信的基礎設施,把人類幾千年基于間接信任的商業模式(以至于社會管理模式),變成基于直接信任商業模式。從技術上說,就是用分布式的程序和算法替代對可信第三方的依賴。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普
黃普首席科學家以《長安鏈-自主可控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認為區塊鏈技術首先必須自主可控,在此基礎上搭建開放生態,讓區塊鏈的可信功能遍及互聯網和物聯網,在碳交易、供應鏈金融、醫療、通信等各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數字金融應用場景實戰》成果發布
之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重磅發布《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數字金融應用場景實戰》成果。該成果已由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精選銀行、保險、第三方支付、監管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等7大領域、14個金融科技企業案例進行剖析,系統反映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及數字金融應用場景發展態勢。該成果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煉案例的業務“干貨”、總結發展趨勢,為“后疫情時代”金融科技企業的新發展和數字金融的新突破提供切實可行的落地建議。
圓桌對話
圓桌對話環節,邀請到了北京優全智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晁曉娟、慧安金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黃鈴、明世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康莉、北京口袋財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理事袁雨來、RealAI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荔園,圍繞“金融科技在業務發展上的著力點有哪些?解決了哪些痛點?”和“金融科技實踐案例分享”等話題展開深入分享。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政東
大會三“數字經濟&綠色金融背景下金融科技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政東主持。在主旨報告環節,英國駐華使館參贊(金融與專業服務)高瑞、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中國和世界金融服務的未來”倡議負責人Kai Keller、奧緯咨詢資深董事合伙人莊瑞豪 (Johnson Chng)先后發表了主旨報告。
奧緯咨詢資深董事合伙人莊瑞豪
莊瑞豪以《點金成綠:決策者如何引導金融科技走進綠色金融系統》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他認為,科技與監管是推動金融服務業變革的關鍵因素,也將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過去的幾年,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僅付出了很低的成本便占有了最優的客戶資源與渠道。目前,金融業向綠色轉型尚未能全效運作,其主要原因在于數據分析領域存在很大差距且缺乏完整的評估框架。金融科技或將在不遠的將來為金融業向綠色轉型提供一致的標準,透明的信息以及高效的流程,從而加速這一進程。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科軟董事長、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產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左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莊懷玢、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陳曙東、中國政法大學區塊鏈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資本金融系教授、博導胡繼曄、科大訊飛(002230,股吧)金融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智慧金融領域資深專家楊鶴、維擇科技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楊居正先后做主題演講。
中科軟董事長、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產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左春
左春董事長以《保險業務參考模型中的營銷互動新趨勢》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保險業務中私域流量是改善了的保險公司客戶、營銷、代理人渠道等系統。私域流量有獨特的IP,強調知識互動。未來保險是互動的,從而造成了私域流量。未來保險的銷售有一定的經濟、咨詢等等這類特征,在專家或者顧問營銷方面會有很大的發展。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莊懷玢
莊懷玢院長助理以《未來量子科技》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她指出,世界正處于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曙光中,全球量子信息科技飛速發展,可能為金融等領域帶來顛覆性創新和重大的產業變革。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都是未來量子科技的發展焦點。國際上普遍認為金融領域將是最先體現新量子革命的領域之一,已有諸多國際知名金融機構開始對量子信息科技進行戰略投資。呼吁我國金融行業積極關注量子領域及北京量子院的發展。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陳曙東
陳曙東首席科學家以《知識圖譜技術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研究》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她認為數字時代對數字的融合共享、認知推理等提出了很急迫的應用需求。研發認知推理相關核心技術,是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關鍵。通過構建以圖為中心的新型大數據技術棧,形成系列金融科技產品,將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支撐。
中國政法大學區塊鏈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資本金融系教授、博導胡繼曄
胡繼曄主任以《數據安全法與數字金融監管》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數據安全法》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底線,被我國列為第五生產要素的數據也真正有了法律定義,為數據保護等措施提供應有之意。數據生產要素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數字金融,國際上對數字金融的治理也已經越來越重要。當前在國際數字金融治理標準方面,我國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形勢。中國必須從國家的戰略的高度來充分認知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重大的影響,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實行多邊主義,提升央行數字貨幣透明度,向更多的國際社會宣傳我們的理念,從而未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科大訊飛金融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智慧金融領域資深專家楊鶴
楊鶴總監以《AI時代的數智新金融》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她認為,人工智能無時無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金融、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行業超腦,推動整個社會經濟智能化發展。
維擇科技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楊居正
楊居正先生以《無監督AI算法助力金融智能風控》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談到,算力、算法和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數據是智能的基礎,而在數據使用邊界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風控需要強大的算法為數據補位。無監督機器學習算法不依賴于歷史標簽、不局限于已知攻擊模式、利用“好人分散、壞人扎堆”的邏輯檢測不斷偽裝、不斷對抗現有風控手段的欺詐者,是對現有風控手段的全面升級和有效補充。它通過用一些比較弱的特征去發現一些強的可疑行為。同時,通過無監督的引入,能夠真正的將現有風控防御從被動轉向主動,實現對現有風控體系的“升維”加固。
雙百強報告發布,場景創新層出不窮
報告發布:《2021金融科技競爭力報告》、《2021金融科技專利報告》
峰會最后,由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發布《2021金融科技競爭力報告》和《2021金融科技專利報告》。他指出,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百強企業集中分布于北上深,涉足領域最多的是軟件/系統服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增長最大的是綜合類企業,融合創新模式逐漸成熟,數字化轉型加速。成立時間為6-10年的企業增多,金融科技發展在保持活力的基礎上逐漸趨穩。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百強企業的專利申請量顯著增長,銀行金融科技研發力度持續加大,金融科技專利集中度較高,場景創新層出不窮。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峰會自2017年起至今已舉辦四屆,歷經幾年發展,在打造一個國際化交流平臺的同時,也推動我國金融科技行業安全穩健發展,已成為我國金融科技產業領域的年度盛會、北京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新名片”。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鄧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