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控政府債務風險,今年國務院提出降低政府杠桿率(政府債務余額/國內生產總值)。因此政府杠桿率變動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公布了今年二季度宏觀杠桿率報告。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政府杠桿率為44.6%,比一季度末的44.5%微幅上升,相比去年底下降了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杠桿率為19.4%,地方政府杠桿率為25.2%。
為何今年上半年政府杠桿率相比去年底會下降?這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政府發行債券進度較慢,政府債務余額增長放緩。另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經濟恢復性增長,保持較高增速(12.7%)。
上述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政府債券發行進度較為緩慢。上半年國債僅新增3401億元,地方債新增1.88萬億元,共計新增2.22萬億元,僅為全年新增債務限額(7.22萬億元)的30%。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一般會過半。
今年地方債發行進度慢,主要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慢于前些年。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項中新在近期上半年財政收支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上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較去年有所放緩,主要是今年專項債券恢復常態化管理,適當放寬地方發行時間要求,這樣既不會影響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資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債券資金閑置。
另外,去年巨額專項債資金對投資拉動效應會在今年上半年有所體現,疊加今年上半年穩增長壓力不大,財政收入形勢較好,地方也并不急于發債。
報告認為,下半年政府發債速度會大幅上升。根據財政預算報告,今年政府新增債務7.22萬億元,預計年末政府部門杠桿率升至46.5%,全年上升0.5至1個百分點。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國務院提的政府杠桿率,其實是包含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這部分債務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賬面上,并不在政府部門,而是非金融企業部門中。因此這里的政府杠桿率下降是廣義概念,并不只是上述政府部門杠桿率。
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58.8%,較去年底下降了3.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杠桿率正在向2019年水平(151.3%)回歸,未來大概率仍繼續下行。
今年以來,財政部、銀保監會等強化了對政府隱性債務監管,遏制隱性債務增長,城投債融資發行審核更加嚴格,城投債融資明顯收緊。
中泰證券研究所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投債凈融資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減少745.58億元,特別是今年5月受年報更新和公司債批文放緩的影響,城投債融資為凈流出325.53億元。
報告認為,城投債面臨集中到期兌付壓力,年均償債量2.55萬億元。2021年將迎來一輪城投債償債高峰。融資平臺資產盈利能力較弱,自身償債能力不足。融資平臺總資產凈利率(ROA)的中位數由 2011年的2.23%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 0.63%,與一般市場公司ROA的差距由1.43倍逐漸擴大至2.81倍。
報告稱,若以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與帶息債務之比小于5%作為判斷僵尸企業的基本財務指標,有超過半數的融資平臺可歸入僵尸企業,城投債違約風險加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