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哈啰出行正式對外表示,經過公司管理層慎重考慮,哈啰出行已向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發出聲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IPO申請。后續將會根據國家監管要求和資本市場環境,適時推進IPO事宜。
哈啰出行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業務從共享單車,逐漸進化為包括哈啰單車、哈啰助力車、哈啰順風車、哈啰打車、哈啰電動車,以及酒旅、到店服務等多元化的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今年4月,哈啰出行首次提交IPO申請,計劃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募資用途主要用于技術研發和業務擴展。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謀求美股上市的企業都陸續撤回或暫停上市進程,哈啰出行此舉并不意外。國內企業緊跟國家步伐,順應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將企業資本市場操作主動納入國家上下一盤棋的宏大格局內,是對自身、用戶和社會更負責任的做法。事實上,哈啰近期新業務動作頻繁,電動車建廠、小哈換電融資、打車業務多地開城,業務開拓節奏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南北新建兩工廠,哈啰電動車一季度貢獻超7000萬收入
媒體報道,今年7月上旬,哈啰電動車和天津寧河區政府宣布達成合作,將在天津市天寧工業園區投建“兩輪電動車超級工廠”。 該工廠滿產年產能能夠達到300萬輛,有望成為行業內產能最強的單體工廠之一。此外,在今年初,哈啰電動車還悄然在無錫布局無錫迅逸電動車有限公司。
與建廠相對應的,是哈啰銷售渠道的快速擴張和銷售數據的高速攀升。據了解,二季度哈啰保持了極高拓店速度,加速拓展門店網絡。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哈啰終端銷售門店數量已遠超2000家,數量已經超過小牛等品牌。與此同時,根據天貓發布的榜單數據,618期間,哈啰電動車棒途品牌在天貓二輪車品牌銷售金額,排行第五位;線下網點中,哈啰體系內的門店傳出618佳績——河南省新鄉市所有哈啰門店訂單增長率超過225%;杭州哈啰玩途旗艦店618單天售賣35臺,創下門店有史以來的峰值。
據哈啰5月5日更新版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超14億人民幣。其中共享兩輪業務收入從6.21億增長至11.7億,同比增長89%;順風車業務收入從6400萬增長至1.68億,同比增長高達162%。整體來看,哈啰2021年一季度的訂單和交易額均增長迅猛。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業務在一季度也有不錯的增長,新業務共貢獻超7000萬的收入,逼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其中營收增長主要來源于電動車售賣。電動車正在成為哈啰新的增長飛輪。
自2016年成立以來,哈啰在共享兩輪業務中積累了豐富的用戶基礎,同時與上下游產業鏈建立了深度聯系,這些都正在與其電動車業務形成協同和互補。
值得注意的是,碳達峰頂層設計的出臺、以及電動車行業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也為哈啰進軍該領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新國標出臺以及碳達峰帶來的新機遇和增長空間,兩輪電動車正在進入關鍵轉折點,而家用電動車兩輪市場背后的巨大空間,也是刺激哈啰進入這一賽道的直接原因。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日均兩輪出行次數超過10億,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保有量達到4億,且每年還有4600萬增量,二輪電動車是80%國民首選的交通工具。與此同時,我國電動兩輪車保有量在3億輛以上,且新國標的推行驅動上億輛“非標車更新”,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近期,哈啰旗下的小哈換電業務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包括大灣區基金、磐谷資本、慕華資本等參與到本輪投資中。毫無疑問,兩輪換電服務未來將于其兩輪電動車業務產生更大協同價值,這也是資本看好并壓住這一賽道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300750,股吧)也看好兩輪市場并在持續加注哈啰。2019年,哈啰旗下換電品牌“小哈換電”獲螞蟻集團以及寧德時代聯合注資,并在去年4月宣布再獲上市公司中恒電氣(002364,股吧)2億元投資。今年3月31日,哈啰出行完成約2.4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其中寧德時代投資5億元。不難預見,伴隨螞蟻和寧德時代兩大戰略股東的加持,哈啰所能獲得的發展資源將是可以想見的。
哈啰打車19個城市招募車主
隨著滴滴被網絡安全審查,網約車市場正面臨著重新洗牌。7月,在廣東9個城市上線之后,哈啰打車正在深圳、成都、杭州、廈門、沈陽等全國19個城市啟動車主招募,預計會很快會在這些城市陸續上線。
哈啰打車已在廣東廣州、中山、珠海、惠 州、茂名、湛江、陽江、河源、汕尾等城市上線。相比很多同行,哈啰打車對乘客采取更實惠的價格,尤其是中長里程,而特價車更是便宜。目前很多城市新客減免可以達到15元。
作為2021年重點發力的業務,哈啰從解決行業痛點出發,通過在優勢市場的 “高性價比”差異化戰略,悄然切入網約車市場,“以高性價比”差異化策略提升了市場份額。
哈啰出行普惠事業部總經理江濤在去年哈啰打車上線時便表示,網約車新業務的出發點來自用戶需求:“在哈啰運營順風車業務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各種渠道調研乘客和司機的需求,發現目前的出行市場仍存在‘打車難,打車貴,選擇少’的痛點。”
一方面通過“高性價比”的差異化競爭吸引用戶使用,另一方面哈啰打車也在車主端給予更低的傭金和更大自由度的選擇權。“現在大量訂單抽傭在25%~30%,還有一些超過30%,這個行業已經到這個階段了。因此當時哈啰打車說抽傭15%,包括司機都很開心。”網約車城市運營合作商表示。
事實上,在四輪業務上,哈啰早已在順風車業務已經站穩腳跟。根據先前披露的招股書,2020年,哈啰完成近1億次順風車服務,總交易額70億元,市場占比分別為38%和30%。
今年一季度,上線兩年的順風車收入從6400萬增長至1.68億,同比增長高達162%。行業人士表示,“哈啰順風車可能在今年成為順風車行業最大規模的玩家之一。”
哈啰“飛輪”效應:用戶長期價值有望繼續放大
“飛輪效應”一詞最早來自于亞馬遜,其含義是一個公司中不同業務板塊之間相互耦合賦能,就像不同的齒輪,每一次轉動都對下一次轉動提供了勢能,最終“飛輪”會越轉越快,企業的價值也就越來越大。
哈啰出行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李開逐曾公開表示,基于數億龐大用戶基數,哈啰出行未來的構想是成為一個以出行為基礎的普惠生活平臺。具體來說,哈啰將逐漸變成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服務。
哈啰從高頻但低單價的單車業務開始,商業版圖不斷擴張。值得注意的是,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哈啰出行還上線了多個本地生活新業務,如到店團購、哈啰酒店、哈啰打車等,新業務進攻態勢滿滿。
得益于哈啰飛輪效應,哈啰2020年營銷費用3.6億元,在收入中占比6%。這意味著,哈啰已經實現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新業務的快速增長,形成了較高的品牌壁壘,品牌和流量對于新業務破局帶來的巨大賦能價值。
數據顯示,34%的哈啰用戶已使用過其兩種或以上服務,這表明多場景業務相互協同和滲透的效果已經顯現。哈啰的品牌效應和流量效應使得每個新業務都能夠很快“熱啟動”,并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業務拓展。
此外,用戶平均交易額的增長明顯。根據招股書的披露,2017年使用哈啰服務的用戶,在當年的平均交易額為13.1元,到了2020年,該群組用戶的年平均交易額已大幅提升至70.6元。具體到每個季度來看,哈啰交易用戶平均交易額(GTV per QTU,Quarterly Transacting Users)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自1Q18至4Q20,交易用戶平均交易額從5.1元增長至37.4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71%。
基于未來哈啰發力更高客單價的電動車等更高客單價業務,單用戶的長期價值將繼續放大。(來源:財聯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