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棋牌室傳染鏈”還在增長。
8月3日0-24時,江蘇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5例(南京市報告3例;揚州市報告32例,其中2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截至目前,揚州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26例。
結合目前已經公布的確診病例軌跡看,確診病例主要是在棋牌室打牌的居民及其密接。而這輪揚州疫情的源頭,要最追溯到7月29日報告的2例確診。
根據官方公布的活動軌跡,7月21日,揚州第1例確診——64歲的毛某寧由南京江寧區乘大巴來到揚州住在其姐姐家,7月27日因發熱前往友好醫院就診,7月28日確診。毛某寧在揚州的一周內,7月21至24日都在四季園小區秋南苑內一棋牌室打牌。而毛某寧的密接,也就是揚州市的第2例確診,也在7月21日至25日,每天去史可法東路的宏遠棋牌室打麻將。
在8月3日下午江蘇省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明浩介紹,截至8月2日24時,揚州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94例中,輕型31例、普通型61例、重型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例。從發現來源看,麻將館暴露人員占64%,集中隔離點占7%,主動就醫占16%,社區篩查占11%。從年齡分布看, 14歲以下1人;60歲以上66人,占比68.8%。
棋牌室的老年人,成為此次揚州疫情的關鍵。
不只有打牌
作為宜居城市和美食之都的揚州,當地居民的娛樂生活不只有打牌。
一位揚州市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可以用“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來概括,“早上皮包水”指的喝早茶、泡茶館, “晚上水包皮”就是泡澡(冬天)、足療推拿(夏天)。
“揚州是個旅游城市,生活節奏慢,老年人也多,很多人都是小富即安的心理,所以市民的生活也比較愜意。加上對疫情的認識沒有切身體會,內心就不是很重視。另外,不僅是打麻將,年紀大的居民也喜歡逛公園、鍛煉身體。”該揚州市民說。
翻看本次揚州大部分的確診病例的軌跡,病例也基本為買菜、散步、餐館聚餐、打麻將等。這種愜意的生活,被21日由南京江寧區來揚州的毛某寧打破。
根據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3日下午發布的通告,7月29日,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依法對毛某寧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偵查。
通告顯示,經初步調查,7月21日上午,毛某寧擅自離開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來揚州,居住其位于揚州市邢江區念四新村的姐姐家中。7月21日至27日期間,未按照邗江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關于實施各類居民小區封控管理的通告》要求,主動向社區報告南京旅居史,并頻繁活動于揚州市區多處人員高度密集的飯店、商店、診所、棋牌室、農貿市場等,致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揚州市區擴散蔓延,造成極其嚴重后果。
根據通告,毛某寧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向所在社區報告,隱瞞行程。在公安機關第一時間對其調查時,其拒絕說出來揚之后的行程,拒絕執行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引起按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新冠肺炎擴散傳播。
頻繁去棋牌室打牌的確診病例,也造就了感染場所:場所密閉空氣不流通,病毒不僅通過呼吸道傳播,還通過接觸傳播。上述病例2去的宏遠棋牌室,就是一個可容納超100張桌子的棋牌室,這種環境加速了德爾塔病毒的傳播。
“不少老年人可能沒有防控意識,有的感染上了,因為沒癥狀可能還沒意識到,接著到處吃吃喝喝。而且揚州城市本來就不大,主城區人口密度高,這樣就會導致傳播快。”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揚州市民認為。
根據“揚州發布”的信息,從8月3日零時起,該市對主城區(邗江區、廣陵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科技新城、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除封閉小區(自然村)外的所有小區(自然村),實施升級封控管理措施,例如封控管理小區(自然村)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并確保有2人以上24小時值守,其他出入口一律關閉。每戶每天限一人憑出入證(由各社區、村組自行制作)和蘇康碼、行程碼、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出小區(自然村)采購生活必需品。
在8月3日上午揚州市召開的第五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揚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勁松表示,截至目前,揚州市共有高風險地區1個,中風險地區29個。通過對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已排查出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3235人,均已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甄別管理。另外,揚州市基本完成主城區第二輪大規模核酸檢測。截至8月2日24時,主城區共完成采樣149.84萬人。
在8月3日下午舉行的江蘇省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尚建榮介紹,嚴密人員密集場所管控,指導各地暫停棋牌室、麻將館等場所營業,組織力量對用水、用電、防火等逐一開展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另外,按照“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江蘇省暫停審批大型群眾性活動。目前,全省45371家棋牌室、麻將館已全部暫停營業,已審批的擬于8月份舉辦的19場大型活動已全部取消或延期,文娛場所、線下培訓機構已分別采取暫停營業措施。
老齡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城市
對于老齡化水平高的揚州而言,排查和防控工作又有哪些難點?
去年年末發布的《揚州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揚州市戶籍人口數達457.14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18.84萬人,占總人口數26.00%。預計到2025年,揚州市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0%。報告顯示,1986年,揚州就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13年。
今年發布的揚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也顯示,相比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8.7%這一數據,揚州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揚州市七人普數據,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普查標準時點,揚州市2020年常住人口為455.98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9.97萬人,增長2.2 %。其中主城區為人口凈流入主陣地,市區人口凈流入30.82萬人。從年齡結構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527419人,占11.57%;15-59歲人口為2846179人,占62.42%;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86199人,占26.0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11673人,占19.99%。
從戶別結構看,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揚州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7人,受人口流動日趨頻繁、住房條件改善和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影響,家庭戶規模比2010年揚州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人減少0.43人。
目前,防控信息和通知多由手機短信和微信等方式通知,這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否能及時地接收到有效信息。
以揚州市邗江區的翠崗花園社區為例,在一萬多名居民中,七成左右都是老年人。
根據江蘇政務服務網介紹,位于主城區邗江區邗上街道的的翠崗花園社區,轄區內有居民3621戶,總人口12500人。翠崗花園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我們老年人占比在70%左右,1個網格員負責500個居民,排查他們的軌跡主要通過行程碼,平時各種通知也都會在網格群里發布。”
1人對應500人的工作量,也讓該社區工作人員“忙得腳不沾地”。3日下午,記者撥打邗上街道辦和翠崗花園社區居委會的電話近30通余通,終于接入,而由于電話是解答居民疑問和防疫情況為主,最終采訪在2分鐘內就結束。
該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近期大家都是忙得腳不沾地,正在準備第三輪的核酸檢測,還在招募志愿者。
對于獨居老人、不擅長使用手機等特殊人群,他們社區的各類排查和通知信息該如何發布?據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對于特殊人群社區有一個統一名單,這些沒有行程碼的老人如果出門了,社區可能會都會逐一問一下。“之前對待這些特殊人群,我們都是打電話或者上門去問他們有沒有去過那些中高風險地區、重點地區。”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他們小區已經處于封閉狀態,只留一個門進出,老年人這兩天基本上都不敢出門。
數字化遇上老齡化
當前,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水平越來越高,真正觸網和使用移動端的老年人又有多少?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國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為26.3%,其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用戶占比為11.2%。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去年年末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使用手機的老年人約2.74億戶,其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老年人約1.34億戶,近1.4億老人在網絡上呈現“沉默”狀態。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生活上遇到許多不便和困擾。
騰訊此前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互聯網報告》也顯示,對于老年人來說,手機能帶來豐富的移動生活,但也伴隨著使用障礙,超4成老年人僅會使用基礎功能,移動生活不能得到最大滿足,基礎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手機中的最大問題。
工信部明確,2021年1月起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首批將完成與老年人等群體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115個公共服務類網站和43個手機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讓老年人可以用到更多界面簡單、操作簡單的服務產品。
揚州確診病例60歲以上近七成,高老齡化城市這些防控難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