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很好,千萬不要驕傲。”上海閃送員余師傅對兒子小余說。據了解,小余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獲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大類錄取。考慮到小余的經濟狀況,閃送將為他贊助一年的學費。
小余拿到錄取通知書后,第一件事就是從安徽老家來到上海,把通知書親手拿給父親看,還拍下了父親第一次看到錄取通知書時的動人畫面。當時余師傅正在跟幾個閃送同行在路邊等待接單,小余舉著手機笑盈盈地走過來:“爸,我給你看樣東西。”
“是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閃送同行在一旁開玩笑:“這是真的嘛?”余師傅驕傲回答:“這還有假!”余師傅邊說邊打開通知書,精致的微型“清華園校門”從通知書中“站”了起來。雖然早就知道兒子已經被清華錄取,但第一次看到通知書的余師傅,還是難掩驚喜。
余師傅不忘勉勵兒子:“不要驕傲,要繼續努力,為國家做貢獻。”說著又趕緊把錄取通知書放回孩子的背包,跟其他同行打趣道:“我要回去慢慢看。”
余師傅叮囑考上清華的兒子不要驕傲,必須繼續努力。
一、注重“效率”和“心態”,教出清華學子
其實,小余考上清華,余師傅并不意外,畢竟小余一直都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穩重,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而且知道家里的經濟情況,非常懂事,學習就是一直跟著老師的進度走,也沒有上過補習班。
余師傅透露,自己學歷不高,但兒子學習很好,是全家的幸運。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力不如孩子,但在外打工多年,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所以一般只給孩子方向性的指導,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
小余跟著父親,體驗了“助理閃送員”的工作。
“我跟他媽媽常年在外打工,經常見不到他,但孩子知道父母的難處,從來不給我們提要求,這些年來我們每天都打電話聊天,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些遺憾。他現在這么優秀,更多的還是靠他自己努力。”余師傅說。
小余的心態一直很好,不是“死讀書”。余師傅說,他一直提醒孩子效率和心態的重要性,尤其是高考的時候,大家都準備了三年,考試時比的就是心態。“小余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穩重,又聰明好學,我們做家長的,能做的就是不要給他壓力,讓他發揮正常的水平。”現在小余已經考上了清華,余師傅對小余說的最多的還是不要驕傲,必須繼續努力,不辜負國家的培養。
二、謹記父親教導,欲勤工儉學提升能力
雖然關系很親密,但分隔兩地的父母和孩子互相都是“報喜不報憂”。小余在高考之后才知道,父親在務工之余還兼職跑閃送。小余說:“爸爸本身做體力工作,辛苦的事情也從來不跟我說,知道他跑閃送之后,我心里也挺過意不去的。這么多年來,父母為了自己和弟弟,很不容易,這次想親手把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第一時間拿給父親,也算是給他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小余的父母學歷不高,父親高中畢業,母親初中畢業,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小余和弟弟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經濟壓力很大。閃送為其贊助一年的學費,對小余也是不小的幫助。
小余也明白,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大學期間,他打算在學校做一些研究助理類的兼職工作,自己勤工儉學賺生活費。他說:“家里什么條件我自己清楚,空余時間如果用來娛樂和休閑,其實也就是白白浪費掉了,做研究助理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責任心。”
小余說,自己非常佩服父親。雖然父親不善于表達,但每次與他交流時,都能感覺到父親對自己的尊重和真摯的愛意。小余說,“我爸一直是說得少、做得多,對家庭特別有責任心,而且他性格很沉穩、待人友善,對我影響很大,我在高考時能穩定發揮,也是因為心態一直比較好。”父親的教導一直深深刻在小余的心里,他說:“考上清華只是一小步,還是要時刻保持謙虛,厲害的人太多了,我得努力追趕大家。”
小余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后,第一件事就是從安徽來上海把通知書送到父親手上。
三、清華學子應在國家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小余自己選擇的機械、航空與動力大類,是以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力學與航空等學科為基礎的工程技術類專業,學生在大一時將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大二才會進入各院系進行學習。
小余一直關注國際局勢,深知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要性。他說,如今我國的基礎研究和高精尖技術研究的能力將越來越重要,必須盡快補全技術短板。他選擇機械、航空與動力大類,也是因為這些知識是全球工業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基礎,這些技術對國家未來有幫助。小余說,“一定要把自己的未來與國家的發展相結合。不辜負祖國的培養,這也是清華學子的擔當。”未來如果有機會,他想投身科研,為國家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小余大學期間將勤工儉學補貼生活。
結語
李大釗同志說過,青年應“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像小余這樣的清華學子,有能力、有擔當、有追求,未來必將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小余還沒來過北京,對首都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最想去的是天安門和故宮博物院。小余對清華的生活有很多規劃,他現在是共青團員,希望大學時能順利入黨。他笑言:“在清華,體育不及格不能畢業,我也會加強鍛煉,做好準備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