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8月4日揚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8月3日0—24時,揚州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例,2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
目前揚州全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26例,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2例、普通型79例、輕型43例。截至目前,揚州共有高風險地區1個,中風險地區44個。
揚州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通過對病例流行病學調查,現已排查出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5617人,已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管控。但截至2日24時,陽性病例來源于隔離點發現的還僅占少數。
據了解,自7月28日以來,揚州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已第4天超過南京,這也是揚州市首次報告出現危重型病例。
4日揚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揚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勁松表示,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了整體騰空,并配備了呼吸機、監護儀等設備。4日對該院6號樓的2層和4層進行“三區兩通道”調整改造,對重癥監護病房進行優化。
第三輪核酸檢測已推遲
揚州此輪疫情源自南京病情外溢。
7月21日上午,毛某寧擅自離開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來揚州,并在21日至27日期間未主動向社區報告南京旅居史,直到27日到揚州友好醫院就診時,被發現新冠檢測呈陽性。
在7月21日至27日之間,毛某寧頻繁活動于揚州市區多處人員高度密集的飯店、商店、診所、棋牌室、農貿市場等,致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揚州市區(主城區)擴散蔓延。
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揚州實際已發生社區傳播。盡管揚州此輪疫情源自南京病情的外溢、但目前南京尚未發生社區傳播。常榮山也告訴記者,接下來揚州病例數量有可能會超過南京,需加緊防控。
7月28日,來自南京江寧的毛姓老太與其姐姐成為確診病例之后,揚州本土確診病例大幅上升。自7月29日至8月3日,揚州確診病例分別是4例、10例、12例、26例、40例、32例。
8月1日,江蘇省長吳政隆在揚州市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表示,這次揚州疫情發生早、發現比較晚,在人員聚集的密閉場所,老年人居多,現在情況尚未見底。而自7月27日發現疫情后,揚州快速加緊防控、推出系列“封城”措施。
(揚州核酸檢測現場;來源:揚州市民供圖)
自7月28日起,揚州主城區范圍內的娛樂場所、室內文化體育場所、培訓機構、托育機構、室內宗教場所、洗浴中心等一律暫停開放。
7月31日深夜,揚州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5號)》,封控主城區通往全市其他地區的道路、暫停主城區公共交通。除了高風險、中風險地區,主城區低風險小區也實施封控,呼吁小區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并對進出人員嚴格執行“查碼”。
非主城區通往揚州市外的道路也處于管控狀態,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司乘人員及其車輛,方可進出。
也就是說,從8月1日起,揚州尤其主城區基本處于“封城”狀態。
同時,自1日起,揚州也開啟主城區第二輪大規模核酸檢測。8月2日,揚州開啟停工。確診病例數量仍在上漲。3日凌晨,揚州再度升級防控要求,主要增添了主城區低風險小區每戶每天限一人出入的限制。
據3日揚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揚州已基本完成主城區第二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原計劃將于今日啟動主城區第三輪核酸檢測,不過因為統籌考慮小區封控、采樣效率等因素將初步推遲于5日啟動。如何更安全、高效的檢測?揚州正在明確流程和細節舉措。
加強社區篩查能力
社區傳播和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的情況,也讓揚州疫情形勢更為嚴峻。
此前發布的病例活動軌跡顯示,揚州確診病例以老年人為主,他們主要是棋牌室出入、逗留人員。這類場所空間狹小、相對密閉,傳染風險較大。同時不少確診病例曾前往菜市場等人口流動較大的公共場所,帶來社區傳播的風險。
從發病時間看,最早為7月23日,之后每日均有發病,目前高峰出現在8月2日(40例)。
最近幾日,主城區揚州市民防控意識也明顯增強,盡量閉門不出。例如居住在邗江區的王茗茗,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9日從老家返回揚州準備入職,碰上疫情后就開始“家里蹲”。即便買菜,2日她也通過外賣平臺下單,快遞員將貨品送到門衛處,她再到門衛處領取。同時,她的入職時間已初步推遲兩周。
同樣,對于主城區居民李湖,3日升級的防控措施——每天限一人出門一次并不對她帶來困擾,“我們好多人都盡量一次也不出去,實在不行了才去買菜。”李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來源:揚州寶應縣市民供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陽性人數新增的大部分是通過發熱門診、核酸檢測發現,在隔離點發現的還很少。這也意味著新出現的病例信息尚未被由此前的流調掌握。從江蘇公布的數據來看也存在該情況。截至8月2日24時,揚州疫情從發現來源看,麻將館暴露人員占64%,主動就醫占16%,社區篩查占11%,集中隔離點占7%。
還值得注意地是,揚州前兩輪核酸檢測,或多或少存在“漏檢”風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三位位于主城區低風險區的市民了解到,此前核酸檢測通知主要由小區喇叭進行播放,同時保安等物業工作人員、鄰里之間會主動同步信息。然后由居民主動自愿前往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再對人員信息進行登記。
這種形式可能存在少數人比如老年人不知道、或者由于心理壓力不愿意進行核酸檢測的“漏檢”情況。當下,揚州正在加碼排查力度、升級相關舉措。
對此,常榮山表示,嚴格意義上漏一個也不行。“得把全員檢測完才能叫完成第一輪,否則第二輪就沒有意義”。他也呼吁,揚州要趕緊推進全員核酸檢測,“對于德爾塔,一定要加密核酸檢測,只有通過這種密集的、專業化的方式,才能把火苗撲滅,否則解封后可能會死灰復燃。”
另外,他也認為當下揚州重點在于加強社區篩查的能力,若有條件,用抗體拉網檢查是比單一核酸檢測見效更快的方法。
(作者:朱玫潔 編輯:周上祺)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