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場景,深耕客戶,業內人人知,行外少人曉。
在金融行業里,銀行、保險、私募……這些金融企業與大量C端用戶打交道,往往聲名卓著,即使是中小金融企業,也都有一定的品牌認知。
用戶日復一日地理賠、申貸、贖回,金融機構每天對這些業務進行處理。但用戶們所不知道的是,在這些日常行為的背后,其實還有隱形的業務環節,幫助金融機構的效率更高,成本更優。
金融壹賬通(OCFT.US)正是一家這種“大隱隱于市”的金融服務企業,它的準確定位,是中國領先的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云服務(Technology-as-a-Service,TaaS)平臺。
2021年8月4日,金融壹賬通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在SaaS化及平臺化戰略的引領下,金融壹賬通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88億元,同比增長31.9%,毛利潤6.08億元,同比增長21.8%。
自上市以來,金融壹賬通的營收與毛利潤已連續6個季度保持同比兩位數增長。
金融壹賬通之所以可以保持高速增長,除市場容量持續提升外,主要得益于該公司依托平安集團33年金融從業經驗,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
今年年初,金融壹賬通提出了“SaaS化+平臺化”的戰略升級,為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扎實貢獻。
01 高起點打造核心競爭力,營收、毛利雙增長
營收毛利雙增,這是金融壹賬通本季財報的縮影。
金融壹賬通的核心業務,主要針對銀行、保險、投資等金融服務行業的多個垂直領域。從中小金融機構的痛點出發,推出多種整體解決方案,提供上述機構切實需要的產品。
這個業務模式,自有其背景。近年來,互聯網與利率市場化改革,催生了一批金融業新生業態。第三方線上支付、理財、保險平臺興起,使得傳統中小金融機構在運營模式上,開始面臨效率與成本的競爭。
壓力之下,還同時伴隨著內生的難題——中小金融機構不同于平安、招商這樣的大機構,可以依托充足的人力、技術、資金資源,以及成熟的金融從業經驗,構筑牢固的核心競爭力。
它們往往希望進行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卻又受制于高昂的建設成本,以及對業務需求的錯配而停滯不前。
因此,作為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兩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壹賬通不僅為平安集團各業務板塊提供日常科技服務,還在“金融+生態”的模式中開展外延。這正是其業務的由來。
金融壹賬通通過其模塊化業務,將旗下產品按需組合,形成滿足客戶端到端需求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在不同場景下提升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風險。
目前,該公司業務覆蓋了大部分中小銀行和保險公司,并且逐步布局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金融機構。
近年來,公司依托其核心業務能力,受到市場及客戶廣泛認可。公開數據顯示,金融壹賬通營業總收入從2018年的14.1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3.1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84%。
營業毛利潤則從2018年的3.8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4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7.29%。
具體而言,金融壹賬通以“智能客服和車險理賠”為主的運營支持業務板塊,以及2020年新推出的云服務平臺業務,是其業績主要增長點。
根據公司財報,金融壹賬通來自于第三方外部客戶的收入增速逐年提升。2021年上半年同比提升11.8%。
金融壹賬通的云服務平臺業務,將產品進一步延伸至基礎設施層面,縱向全覆蓋IaaS、PaaS及SaaS,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提供核心系統及端到端業務應用,以一站式、系統化的互聯網核心解決方案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
02 聚焦場景,深耕用戶
成立于2015年的金融壹賬通,長期致力于將廣泛的金融服務行業專業知識與市場領先的技術結合在一起。
具體而言,金融壹賬通依據客戶需求,輸出標準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針對重點客戶,提供相配套的定制化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時,金融壹賬通會調用API 接口,讓客戶的技術和業務人員獲得產品。
對金融壹賬通而言,這種服務方式除可以快速為客戶提供服務外,還可以將其自身產品標準化,保證公司對外服務質量,更容易搶占客戶,跟眾多依托人員密集型的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的傳統金融IT 廠商相比,具有明顯差異。從而獲得越來越多的用戶,自2017年至今,金融壹賬通的優質客戶逐年增加。
金融壹賬通對各種金融交易類型規模進行標準化定價,諸如貸款規模、已處理索賠數量、數據庫查詢和API調用次數等。
當客戶成交量高速增長時,金融壹賬通遵循“業務交易量越大,客戶為單筆交易或單個賬戶支付的費用越低”的收費原則。
在保證金融壹賬通收入上浮彈性的同時,兼顧客戶的營業成本,確保長久合作的穩定,從而實現雙贏。
在客戶使用某一產品產生實際效果后,金融壹賬通的銷售團隊會繼續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其它產品或者整體解決方案。
隨著業務的發展,截至6月末,金融壹賬通優質客戶數量及百萬級合作客戶數量同比增長均超過30%,客戶粘度越來越高。
03 長遠布局或迎收獲期
作為金融商業科技云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擁有一支強悍的研發團隊,不斷深挖其業績護城河。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涵蓋銀行的前中后臺,還需要全行在頂層設計戰略規劃、IT架構及數據治理、業務創新、經營管理變革等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為更好的推動科技賦能行業轉型,截至2021年6月30日,金融壹賬通全球專利申請數為5075件。
僅2021年上半年即新增239件,其中境外專利申請數1199件,境內專利申請數3876件。金融壹賬通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5.37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13.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
金融壹賬通的研發緊貼用戶實際需求,而不是為了“炫技”。比如“資管新規”落地后,商業銀行對資產配置標準化的需求持續提升。
在此背景下,金融壹賬通基于平安對委外投資數十年的研究經驗,結合中國市場的特點,推出KYM智能投研系統。該系統可以在投資領域,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一體化智能投研服務。
在技術實踐中,基于對全市場公募、私募基金產品和管理人進行研究,結合宏觀環境“路況”、資產風格“車況”,構建了三維模型,實現了“路車人”聯動的投研體系。
還有該公司旗下“大數據風險識別預警系統”,基于大數據為銀行提供實時風險識別與風險預警服務。通過整合行內外信息,全面展示企業的風險信息、經營情況等;同時通過設計并部署基于前沿機器學習等算法的規則模型,實時產生預警信號,并反饋信號處理結果。
金融壹賬通還為金融機構提供Gamma Voice智慧語音解決方案,該產品基于數萬小時金融數據訓練,構建底層算法引擎、中層AI中臺、上層應用、通用模板、訓練服務構成整套方案,幫助金融機構實現AI場景落地。有效激活了70%存量客戶、降低75%整體運營成本、人均產能提升5倍。
或許,當前的金融壹賬通并不為公眾所熟知,但作為一家隱身于金融機構背后的公司,“行外少人曉”似乎并不重要;打造金融圈中的“業內人人知”,才是這家企業的核心價值。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