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閉幕,奧運五環旗在東京的國立競技體育場內緩緩落下,被象征性地交付給2024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方法國巴黎。
回顧過去的17天賽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在8月8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賽事每天都過得如履薄冰,“好在沒有出現最壞的結果:賽事因疫情而中斷”。
與17天前的開幕式一樣,由于疫情,閉幕式現場除了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的成員、日本政府官員、各國駐日使節等,看臺上依舊沒有其他觀眾。而場內參加閉幕式的各國運動員代表與開幕式相比更為稀少。這是因為東京奧組委的防疫政策規定:一旦結束比賽后,奧運選手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日本。
原本57年后再度回歸日本本土的這屆奧運會承載了日本各界的諸多期望:提振經濟、展示高酷炫科技、震后福島再登國際舞臺……但疫情讓這些目標全都“退居二線”,取而代之的是舉辦一場“安心且放心”的運動會。因此,出現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最奇特的場景:碩大的賽場內,運動員僅在隊友的吶喊和觀賽下在這個體育競技的最高榮譽殿堂內拼搏。
縱覽8月8日閉幕式當天的日本媒體,顯要位置已讓給了逼近日本、即將給關東地區帶來顯著降水的今年第10號臺風“銀河”(Mirinae)。
最終的獎牌榜顯示,美國以39枚金牌和113枚總獎牌數,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中國以38金和88枚總獎牌數位居第二;東道主日本則位居金牌榜第三和獎牌榜第五。
而此次疫情下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也給半年之后將召開的北京冬奧會帶來不少啟發。
與變異毒株賽跑
疫情,是自去年延期以來本屆東京奧運會始終無法回避的話題。盡管這不是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屆與各種傳染病搏斗的奧運會,但卻是首次因疫情延期的奧運會。因此,無論是國際奧委會,還是東京奧組委,在這一傳染性強且毒株不斷變異的疫情前,要確保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并無先例可循。
在賽前,東京奧運會主辦方幾番更新防疫手冊,規定了運動員、教練、參賽官員、記者等奧運相關人士的種種防疫措施,甚至試圖構建一個閉環,來確保奧運村與賽事的舉辦地與疫情隔離。但“防疫氣泡”卻在奧運會開幕前就早早地破裂了。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東京奧組委公布的數據顯示,自7月1日統計以來,與奧運相關的確診人數已達430人。8月4日,奧運村內首次出現集體感染,導致希臘花樣游泳隊退出奧運比賽。
“對于很多普通日本民眾來說,奧運會就像是個‘平行世界’,”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教授安倍清志(Kiyoshi Abe)表示,“仿佛與真實世界的疫情毫無關聯。”在奧運村外,截至8月7日,日本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100萬例,達101.84萬例。7日新增了15753例新冠確診病例,創去年疫情以來新高。
其中,東京都依舊是日本疫情的“重災區”,單日確診已在5日突破5000例。在日本的醫學專家看來,由“德爾塔”變異毒株引發的第五波疫情遠未到峰值。
據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學者大曲貴夫的預測,如果疫情持續,2周后,僅東京都一地的單日確診會超過1萬例。
此外,除了“德爾塔”變異毒株,日本已在6日證實從7月20日秘魯入境人員中發現一例“拉姆達”(Lambda)變異毒株感染案例,這是首次在日本確診該變異毒株感染病例。
拉姆達變異毒株在秘魯首次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值得注意的變體”。據悉,“拉姆達”變異毒株的傳染性強于“德爾塔”。
目前,菅義偉表示,力爭本月底實現至少40%的日本民眾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
經濟提振可忽略不計
由于疫情,東京奧運會史無前例地采取“空場”模式,再加上3月底已官宣不接待外國游客,在如此特殊的情況下,東京奧運會顯然無法如此前估算那樣賺得盆滿缽滿。
東京奧組委去年底給出的數據顯示,疫情下東京奧運會的成本較此前的1.35萬億日元(約合794億元人民幣)上漲了22%,為1.64萬億日元(約合965億元人民幣)。這也使得東京奧運會成為“史上最貴奧運會”。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奧運的經濟效益,一般通過舉辦的前后時間段體現,而在舉辦當年,未必有效益最大化的體現。
在沒有疫情前,日本國內的多家金融機構紛紛預計,本屆奧運會將為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帶來0.2~0.8個百分點的提升。對此,陳子雷認為,如今奧運效益難以顯現,對經濟推動作用更加微弱,“雖然運動員等相關奧運人士以及日本民眾仍有部分國內消費,但不會對三季度GDP帶來明顯的提振效應。奧運賽事的收益還是主要靠轉播費用。”
瑞信日本首席經濟學家白川浩道并沒有否認奧運舉辦對經濟的利好,但認為目前對經濟的直接影響要小得多,間接影響似乎更小。
根據日本經濟學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此前的估算,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空場舉辦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達2.41萬億日元(約合1420億元人民幣)。
無法展示的基建細節
在歷屆奧運會的籌辦中,奧運場館的建設以及城市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翻新或再投資往往會吸引大筆資金,也是奧運開支的重點。
1964年日本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前,新干線正式啟用。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菅原寬明(Sugawara Hiroaki)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率先啟用的這條新干線連接東京和大阪,將原本6小時左右的車程縮短至4小時內。同時,為解決東京都內的擁堵問題,當時還啟用了首都高速道路,旨在更快捷地連接羽田機場與當時的奧運村。此外,如今已成為東京重要交通工具的單軌電車,也是在那場奧運會前正式投入使用。
不過,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再回歸本土的本屆奧運會,日本政府并沒有大興土木,多是沿用此前留有的各項基礎設施。“但是,這并不等于在基建方面本屆奧運會沒有遺產,”他說道,“此次日本政府更注重有形與無形基建的集合。”
比如,通過創造“無障礙社會”(barrier-free)的理念來打造一個“共存的社會”。具體而言,為了使輪椅在普通道路上更適合出行,主要城市標識了更清晰的標志;在機場、車站,增加電梯數量、擴大電梯容量;引入能裝載輪椅的公交車、出租車;新干線增加輪椅空間等。菅原寬明認為,即便奧運會結束后,“無障礙社會”理念也適用于日本高齡少子化社會的現狀。
其次,通過各種新技術鞏固基建的防災功能,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社會。菅原寬明表示,畢竟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遭遇不少臺風、熱浪等地質災害和極端氣候,因此防災減災迫在眉睫。
最后,他表示,其實本屆奧運會在基建方面還融入了很多對國外游客“友好”的細節,比如多語種導航等。但由于嚴格的入境政策,海外游客暫時無法感受到這些細節,實屬有些遺憾。
17天前,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國家體育場運行團隊主任常宇現場觀摩了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盡管東京奧運會受到了疫情影響,但開幕式還是有不少亮點。”他表示,“北京冬奧組委正在積極籌備,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以簡約、安全的方式,呈現精彩的冬奧會開閉幕式。”
在東奧的賽事期間,北京冬奧組委還派出工作人員參加觀察員項目,主要任務就是從疫情之下的東京奧運會汲取經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