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一件驚天丑聞,從發生到發酵需要多久?
1小時?5分鐘? 1分鐘?10秒鐘?
有一家自稱“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企業,給出了這個問題的全新答案:10天!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10分鐘,不是10小時,而是10天!
2021年8月7日晚間,微博用戶“趙宏民”發布博文:阿里巴巴認證員工匿名稱——領導要求下屬ktv陪客戶,被客戶猥褻,灌醉后,領導開了房間,進出房間4次,同時實施了qj;和hr及p10都反饋了無結果,受害者在食堂發傳單。
消息一出,社交網絡爆炸,這場掩蓋10天(7月27日事發,8月7日發酵)之久的驚天丑聞,終于公之于眾,引發了全社會關注。一時間,阿里巴巴相關員工以及包庇惡行的領導,成為了眾矢之的,引發公憤。
10天是一個什么概念?10天,阿里巴巴可以創造數百億收入;10天,足夠神舟十號飛船飛行672萬公里;10天,一只勤勞的工蟻走完它奮進的一生;10天,足夠張勛走完一場江山復辟的鬧劇……
10天時間,足夠微博發酵N場熱點事件。然而,對于一家擁有龐大勢能的企業來說,社交網絡時代的傳播規律在它身上無效,因為它就是規則的制定者。
有恃就會無恐!
所以當丑聞發生后,阿里管理者第一時間形成共識:壓制!
事實上,阿里的壓制策略頗有成效。三天過去了,相安無事!五天過去了,相安無事!七天過去了,相安無事!好了,按照社交輿情傳播定律來看,72小時的黃金傳播時間早過,吳亦凡這么大的事情也不就討論兩三天么。
別繃著神經了,大家準備慶祝點“正能量”吧。于是乎,《2020-2021阿里巴巴集團社會責任報告》橫空出世。世人紛紛點贊,阿里好有責任心。
這兩件事情,一美一惡,幾乎同時上演。就像一幕精彩的舞臺劇一樣,在左邊舞臺上,這份《社會責任報告》登上各大媒體版面,阿里巴巴高管形象愈發光輝;在右邊舞臺上,高管層層壓制,阿里受害員工聲音遲遲無法發出,只能選擇通過食堂發傳單的古老形式申冤。
何其諷刺,何其諷刺,何其諷刺!
正如花兒街參考的林默所言,你不能從一個人渣身上推定一個公司的問題。但你能從一群明哲保身的人身上,窺見一家公司的病態。
我建議阿里巴巴邀請漫畫家,把這兩個畫面合在一起,掛在阿里巴巴高層辦公室,并把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那一天定為阿里的官方恥辱日,永遠紀念,警示后人。
然而就阿里的表現來看,阿里方面并沒有真正想去反省。2021年8月8日,我再次登上微博,在熱搜中已然看不到阿里事件的相關內容。這一切都在想象之中,當初投資阿里巴巴投資微博,目的顯然不是商業回報。
阿里的問題哪里是個別員工的混蛋,而是自上而下的價值觀扭曲問題。如果阿里不去從根源上重塑價值觀,那么蔣凡事件、P8事件、侵害女員工事件等將會一次次重演。
最后,送給相關大企業一句忠告:違法犯罪引發民憤,控制輿論引發上憤。
PS:本文作者丁道師,現已在蜻蜓FM開通《丁道師雜談》頻道,歡迎大家點擊原文鏈接,收聽音頻版的內容。
丁道師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體人”概念,隨后簡稱為自媒體,影響至今。
2011年,丁道師加盟速途網絡,先后擔任速途專欄主編,速途執行總編輯兼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
2014年丁道師作為自媒體代表,牽頭起草《中國自媒體的自律規范》,并在網信辦座談會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是企鵝號、一點資訊、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專欄、雪球財經等主流科技媒體和新聞客戶端的專欄作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丁道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