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新冠常態化防控至今,已有6家醫院暴發院內感染,進而引發疫情
圖/IC
文|《財經》(博客,微博)記者?信娜 辛穎 凌馨?實習生?孔欣慰
編輯|王小
鄭州,甚至整個河南的疫情都起始于一家醫院。
作為河南省入境人員定點收治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下稱“鄭州六院”)發生新冠肺炎院內感染。最初兩名感染者被緬甸入境確診患者感染后,新冠病毒開始在醫院內傳播。
8月11日,河南省衛健委通報,7月31日至今,全省現有本土確診病例134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2例。至此,鄭州六院院感已致146人感染。
在鄭州公布的128名感染者行動軌跡中,直接在鄭州六院發生交集的有89人。
7月31日,鄭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付桂榮和鄭州六院黨委書記馬淑煥被免職。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考察鄭州六院等地后再度強調,對院感零容忍。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常態化防控至今,中國已有五個地區的醫院出現院感,進而引發疫情。
引起新冠疫情的醫院分別是鄭州六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石家莊市藁城人民醫院、青島市胸科醫院、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這其中,有三家是新冠定點醫院。
多位感控專家指出,一家醫院如果出現院感問題,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醫務人員對院感認識不足,或者是有些規定執行力度不夠;二是醫院建筑設計、硬件條件達不到要求。
8月10日深夜,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院內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通知》,再度強調各地要指定綜合能力強、具備重癥救治條件、感控管理水平高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
一位北京專科醫院管理人員參加了最近國家衛健委召開的全國視頻會議,會中專門提出,只有嚴格滿足各項要求的醫院,才能作為新冠定點醫院。
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變異株肆虐全球,“確實對醫院防控提出很多挑戰,我們也在及時調整具體的細節。”一位北京三甲醫院感控人士說。
以1000多家新冠定點醫院為主構成的中國醫院防線,能承受變異株、人口流動等帶來的壓力嗎?
第三次新冠定點醫院失守
“監管部門每天都會來督查院感防控。以前也有定期檢查和臨時抽檢,但沒有這么密集。”鄭州一家二級醫院的副院長告訴《財經》記者。
“現在手機也不敢碰,除非電話一直響才會接”,一位江蘇的地方醫務人員認為,醫護人員的防控意識更強了,戴著手套接診前后,每次都要手消。
南京疫情初發三天,這位江蘇醫務人員所在醫院要求每天都要檢測核酸,現在是隔一天測一次。“我們自己弄了一個核酸檢測監督表,標注時間,隨身帶著自我提醒”。對住院病人的要求是,入院前3天每天檢測核酸,入院后一周至少測3次。
從8月初開始,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李亮連軸轉了好幾天。“作為醫療機構,現在疫情防控要從嚴管理,把住入院關”,從普通病人的分診,一直到病人住院,以及住進來以后的排查,都要“嚴防死守”。
在李亮看來,現在無論是各項措施還是管理,都跟去年最嚴格的時候類似。
這與最近多地出現感染案例有關,尤其是南京疫情和鄭州六院疫情,這兩者沒有關聯。鄭州六院疫情是一起院感事件。這已經是2020年常態化防控以來,新冠定點醫院出現的第三次院感,讓各地醫院再度緊張起來。
“最近全國的排查力度很大,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改不掉就停業整頓。”瑞金醫院感染科教授倪語星說。
2020年10月,青島市胸科醫院是青島市新冠陽性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曾發生新冠病毒感染者在住院期間與普通病區患者共用CT室的聚集性疫情。官方定性為醫院聚集性疫情。
一位衛健系統知情人士所了解的情況是,發生院內感染的青島市胸科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都存在醫院整體設計不合理,導致局部發生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
青島疫情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還有,指定了不具備條件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
從青島市胸科醫院各個區域的分布看,做CT檢測的平房緊挨著新冠患者所居住的樓,CT室的另一側也是一棟住院樓,住著結核病人。兩邊的通道都是互通的,室外也是直接相通,且住院樓正對著CT室排風扇。
上述衛健人士指出,這個傳染病醫院整體建筑布局,內部設計、設備不合理,并不符合新冠定點醫院要求。時任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曾強調,要把新冠肺炎患者和非新冠肺炎患者嚴格區分開來,定點醫院要獨立。
上述衛健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通過基因測序發現,青島市胸科醫院內感染者所攜帶毒株高度同源,表明他們是因物理暴露導致感染。
出現相似問題的還有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2021年6月,廣州第八人民醫院在對醫務人員進行的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發現兩名陽性感染者,均為該醫院醫務人員。據上述衛健系統人士介紹,這起院感事件也與傳染病醫院整體設計不合理有關。
截至發稿,此次鄭州六院的院內感染因何發生,還沒有官方通報。
上述衛健系統人士說,現在利用檢測和分子測序等現代手段,新冠院感基本上都能找到準確的引發原因,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傳染病醫院,歷史欠賬太多
鄭州和青島發生院感醫院的相同點是,作為新冠定點醫院的同時,同時還收治結核等其它傳染病病人。再向前追溯,醫院的發展歷史大多與結核病醫院相關。
李亮對《財經》記者說,在各地,傳染病醫院或者胸科、肺科醫院的前身大多從收治結核病為主發展,家底很薄,建設方面的欠賬很多。
青島市胸科醫院是由原青島市第四人民醫院與青島市結核病防治院合并而成,鄭州六院原為鄭州市傳染病醫院,2001年與鄭州市結核病防治所合并。很多傳染病和結核病醫院都是建國初就成立的,已經六七十年,因此,以結核病醫院為根基發展起來的醫院,普遍面臨建筑陳舊,交叉感染風險更高的難題。
李亮分析,在當時是按照很高的規格建設,但這么多年過去,醫院還是原來的建筑形式。按現在的防控要求來看,很多地方是完全達不到的。最明顯的是,當初在建筑設計上,并沒有特別考慮到區域的隔離,比如檢查部門和醫技科室是否要區域隔離。
在有些地方,結核病醫院仍然堅持純粹的結核病專科醫院,比如黑龍江的幾家地方醫院。還有一些原來以結核病為主的醫院變成胸科和肺科醫院,治療結核病只是一部分,還會治療其他胸部疾病,比如肺癌、呼吸疾病等。青島市胸科醫院便屬于這一類。
還有一些直接就被劃歸到傳染病醫院或成為傳染病醫院,鄭州六院便在此列。它的另一個名字是,河南傳染病醫院。
無論走哪種模式,在李亮看來,各家醫院所獲的支持與需求并不匹配。
2019年8月27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華曾回應市民反映的青島市胸科醫院基礎設施陳舊,醫療條件與普通公立醫院相比差距較大等問題,如整個樓道里只有一個洗手間,洗漱如廁都在一個小房間,環境差、蚊子多。
張華當時回復,青島市委、市政府對胸科醫院的建設已經做出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會重新改建這家醫院。
改建方案是,青島市胸科醫院原病房進行改造,另在周邊選擇合適建筑或地塊建設胸科醫院院區。但因各方原因,該項目并未動工。
青島市胸科醫院出現院內感染幾天后,青島衛健委公開提及改建,未來青島市胸科醫院將搬遷至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會設立兩個區域,分別為感染病區和綜合診療區。胸科醫院現在承擔的工作任務會放到感染病區內。
鄭州六院在當地人的印象,也停留在“很老,也很小”。鄭州六院官網介紹,醫院占地4.8萬平方米。北京新冠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是鄭州六院占地面積的約2.5倍。
現在對新冠定點收治醫院的要求有,負壓病房、供氧設施、檢驗檢測設備等嚴格按標準配備到位,確保醫療救治需要,同時要滿足新冠患者所在區域與醫院其他區域之間嚴格的物理隔離,這都是那些老舊醫院難以匹配的。
而且疫情之前,地方政府建設新區,一般都考慮有能力的三甲綜合醫院,誰會主動引入傳染病醫院?在地方的醫療發展規劃中,傳染病醫院往往成為易被忽視的角落。
北京一家傳染病專科醫院的管理人員提及,在公立醫院的幾輪發展擴張中,傳染病醫院很難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往往處在比較尷尬的地方。
沒有政府支持,靠醫院自己升級迭代,幾乎不可能。山東濟寧市傳染病醫院總會計師邵士洪在2019年1月《經濟師》發文指出,在保證職工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情況下,醫院沒有多余資金再進行基礎建設和必要的醫療設備投入。如果政府沒有專項資金支持,醫院無法進一步發展。
這次新冠疫情再次發出警告,提示傳染病專科醫院的重要性。
2020年,中央財政曾向全國各市、縣政府下撥456.6億元,專款用于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同時,中央直達基層的2萬億元財政支出中,有一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一位三甲醫院管理人員認為,此輪傳染病防控醫院改造、升級建設,顯示出已有傳染病專科醫院優勢明顯。“同樣是承擔醫院改造任務,傳染病專科醫院在項目審批、資金申請更容易”。
最不應該的地方發生院感
疫情常態化后,境外輸入和本土散發的新冠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集中收治于定點醫院獨立區域的獨立病房樓,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同時收治于同一區域或同一病房樓。
上述北京三甲醫院感控負責人說,“這波疫情的傳播速度更快,我們對病毒的認識又有不足,確實為醫院防控提出了很多挑戰。不斷認識新的變異病毒特性的同時,我們也在及時調整具體的細節。”
這位感控負責人的理想是,實現標準預防,即將所有的病人都視為有潛在感染性的病人。如果能夠將這個理念刻印在所有環節上,就不會發生院內感染。
要知道,在最初的武漢抗疫中,武漢兩家傳染病專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承擔了繁重的抗疫任務,卻沒有出現院內感染。
多位感控專家提到,多地發生院內感染,肯定存在管理問題,也有醫院建筑設計、硬件條件達不到要求的情況。這種硬件能力不足的情況,往往使得避免院感這件事,要花費數倍精力。
院感防控上的漏洞,也需要花費數倍的成本管理。如提升醫務人員對院感的認識,也要加強一些規定的執行力度。
青島市胸科醫院便很典型。一方面,青島市指定了一家不具備條件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硬件不足;另一方面,醫院內人員操作不規范導致了交叉感染,管理漏洞。
李亮所在的北京胸科醫院也面臨這樣的困難,在現有建筑格局和內部設計的基礎上,他們需要設施更多屏障,才能實現不同病人之間的相對隔離。
國務院發布的相關通知也強調,收治新冠患者的病房樓及其所在區域,要與其他區域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形成隔離病區,新冠患者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共用相同的醫療區域和醫療設備。并鼓勵有條件的定點醫院在污染區和緩沖區之間,設置潛在污染區(包括輔助功能用房),以增加隔離病區整體緩沖能力。
北京感染控制與消毒技術產業協會會長武迎宏指出,一些建筑設計肯定在隔離分區或者通風上受限制,這在客觀上導致防控中容易出漏洞。
但“這不能成為借口,也不是唯一的問題,定點醫院內一定還存在系統性的人為漏洞。我覺得硬件條件本身只是影響感控的一個因素”。武迎宏說。
鄭州院感的具體原因尚未公布。不過,在鄭州已公布行動軌跡的128名感染者中,鄭州六院的保潔和陪護人員共有26人。
倪語星分析,這起院感的問題很可能就出在保潔工、護工這個群體,太多的環節都是經過他們處理的,包括醫療廢棄物的處置,環境的清潔和消毒,他們自身的防護等。
“大部分醫院在做防控時,保潔、護工的院感培訓都被忽視了,或者可能壓根就沒做過,現在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缺口。”倪語星說。
保潔、護工等群體年紀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執行力和理解能力都不高,防控的意識相對不足,進行院感防控培訓后,操作熟練程度會差一些。倪語星介紹,瑞金醫院每天有1萬多工作人員,其中外包人員約1888人,來自多家外包公司,能夠給他們做培訓的只有院感科的五六個人。這也是大多數醫院面對的情況。
倪語星建議,對保潔、護工,醫院進行層層培訓。比如先培訓外包公司的經理、再培訓組長,然后讓組長培訓組員。瑞金醫院對一些重要的崗位,比如發熱門診、急診等的保潔、保安,給補助保持人員穩定,且由院感人員直接培訓,像穿、脫防護服。
今年1月,上海出現3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2例都是醫院外包的后勤保障人員。56歲的男性病例1李某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徐匯院區)有關,53歲的男性病例2周某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西院區)有關。兩個人是鄰居。
于是,為快速準確地追溯工作人員,瑞金醫院上線了工作人員登記系統,每天上崗人員要手機簽到,包括姓名、部門、在哪個位置工作,和考勤綁定。并要求上班不串崗,下班不聚集。
在國務院發布的相關通知中,也特別提到保潔、保安等相關人員進入隔離病區前,應當經過感控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對隔離病區內可能出現的保潔力量不足等情況,要制定應急預案。
一位多年從事感染防控的專家曾這樣描述感染防控,沒有人能夠將醫院感染降為零,這是一個專業性極強且復雜的醫學“戰場”。但大規模聚集性的醫院感染暴發,其中必然存在嚴重的人為“漏洞”。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財經雜志】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 | 要琢?zhuoyao@caijing.com.cn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