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北京多區出現了強降雨天氣,朋友圈里到處可見暴雨的痕跡。
北京先后發布了雷電、暴雨、大風預警,預計當前至17日05時,城區、昌平、順義西部、通州西部、房山東部、門頭溝東部、大興大部將出現小時雨強達40毫米左右的強降雨,局地累計雨量可達50至70毫米。部分地區雷雨時將出現短時大風,風力可達8級左右。
17日早上7時,“北京海淀”公眾號發布消息確認,昨夜的暴雨中,有兩人在車內被困,后經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遇難。
北京突降暴雨
據新京報,8月16日21時,北京氣象臺發布了暴雨藍色預警信號。此時,朋友圈里反饋被困在暴雨中的視頻、圖片開始刷屏。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微博
有人在石景山拍下了路面積水即將沒過車輪的畫面,也有人拍到了在玉泉路輔路上淌水的畫面。這個地點,距離旱河路鐵路橋,大約7公里。
21時25分,海淀區氣象臺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海淀區北長河水文站1小時累積降水量超過80毫米,預計當前至23時,降水仍將持續,海淀中部和南部街鎮累積雨量較大,山區及淺山區可能出現強降水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低洼地區可能出現積水。
直接遭遇了昨晚降雨的一名海淀區居民反映,這雨大得離譜,伴著7、8級短時大風,傘被刮碎了,小區里三棵樹(603737,股吧)也被刮斷。
據北京日報,受8月16日北京和周邊地區降雨及后續地質災害險情影響,截止至8月17日9時30分,公交集團共計30條線路采取臨時措施,停駛7條、區間11條、繞行甩站12條。其中:市郊線路9條,停駛2條、區間7條。山區線路21條,停駛5條、區間4條、繞行甩站12條。
鐵路橋下水深近2米
2人被困車內遇難
從昨晚網友發布的一則視頻可以看到,一個下凹橋下,積水將被淹的車輛浮起,遠處,有閃爍的警燈,工作人員在現場外圍警戒。
另一段視頻中,有三人在被淹車頂上對一名躺著的人做急救措施,并回頭向圍觀的人大喊:“打120!”視頻中有人回應:“打了,打了!”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現場還有人在猜測,車頂上的人還活著嗎?
17日早上7時,“北京海淀”公眾號發布消息確認,昨夜的暴雨中,有兩人在車內被困,后經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遇難。
據新京報,發生車輛涉水事故的海淀區旱河路鐵路橋位于地鐵6號線田村路站以北,京糧廣場的西北側,為一處下凹式立交橋。該立交橋有四個橋洞,供機動車行駛的主路為雙向六車道,中間被綠化帶隔開。
圖片來源:新京報
17日早上8點半,旱河路鐵路橋下積水已經退去,路面滿是淤泥,從橋柱上的水痕線可以看出,最深的積水接近兩米。據悉,涉事路段的積水清理工作已在16日晚間完成。
遭遇城市內澇如何避險?
城市內澇,是指短時間內強降雨或者連續性降雨超過城市的排水能力,出現道路積水等災害現象,經常會發生在城市的低洼地帶。造成內澇的原因之一是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遭遇城市內澇如何避險?這份避險指南請收好!
一、行人切勿在積水中行走
不要在有積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志,不要靠近有旋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切忌冒險涉水。
二、行人切勿靠近電線等金屬物體
不倚靠路燈桿、信號桿,避免與含金屬物體接觸。暴雨天氣出行,不要與路燈桿、信號燈桿、空調室外機、落地廣告牌等金屬物體接觸,可選擇一處地勢較高的位置避雨。
要留意周圍是否有電線,保持距離避免觸電傷害。尤其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線和變壓器下避雨,因為大風有可能將架空電線刮斷,而雷擊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線或變壓器短路、放電。
另外,如果發現電線斷落在水中,千萬不要自行處理,應當立即在周圍做好標記,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報警。一旦電線恰巧斷落在離自己很近的地面上,先不要驚慌,更不能撒腿就跑,此時應單腿跳躍離開現場,否則很可能會在跨越電線時觸電。
三、開車切勿冒險通行
開車的人要特別注意,不要冒險把車開到有積水的地方,切勿駛入立交橋的底層或下沉式隧道中。停車的時候盡量選擇停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防止車輛進水。進入漫水區前,要注意與前面車輛保持較大車距,以防涌浪及帶起的水花進入發動機,造成車輛熄火。如果車在深水中熄火,不要再啟動以防止發動機進水。
如車輛周圍已經形成積水,最佳選擇是立刻打開車門離開車輛,步行至地勢較高的地方。若積水已經較深,沒過車體超過二分之一,打開車門不再可能,這時車窗就成了最佳的逃生路徑。如果積水尚未堵住車窗,則應抓緊時間解開安全帶,打開中控鎖,搖下車窗逃生。若車體被整個淹沒,水壓致使車窗無法搖下,就要利用身邊的防盜鎖、羊角錘等工具砸破側車窗逃生。
四、水災過后需防范次生災害
即便水災過去,也不要放松警惕,更不能飲用水流,因為水中可能有汽油、下水管污物、泥漿等,充滿很多的細菌,異物弄破皮膚會造成感染,細菌容易從皮膚毛孔趁機而入。對人體造成傷害,還可能帶電。所以不要讓小孩子在水中玩耍,也盡量避免蹚水。
淹水后也不要立即回到家中或水淹區域,因為水勢退后,斜坡多的地方還可能發生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洪水走后一定要清理所有被水浸泡過的物品,因為上面可能殘留有下水道的污物和化學元素。
當暴雨發生時,公眾出行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掌握一些保護自身安全的技巧,上述避險指南請牢記。
編輯|段煉 肖勇
校對|孫志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