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北京,記者 郭輝)訊,昨(18)日,DCM董事總經理魏女士在參加“飛躍力”課程途中暈倒并不治身亡的第二天,關于課程內容的質疑聲/爆料內容以及無據猜測,經發酵后系列傳言甚囂塵上。
昨日早間,涉事的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誠泉文化”或“Legacy”),通過其官方平臺發布了魏女士丈夫李某的申明。根據聲明發布形式和內容,李某并未公開指責誠泉文化。
《科創板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誠泉文化位于朝陽區光華路SOHO的辦公地點——亦是公司開設“飛躍力”等相關課程的主要場所,并從公司所在屬地相關部門采訪獲悉,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現處于法律和監管的灰色地帶。
Legacy課程組織涉親屬下線發展
誠泉文化轉引逝者丈夫的聲明中,對互聯網上關于魏女士接受的課程涉及“精神控制”“洗腦”“傳銷”以及傳聞課程中存在的“辱罵環節”進行了辟謠,稱相關信息嚴重失實,對魏女士生前真實意愿存在誤解,也對其家人造成了傷害。
《科創板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從本周一起,誠泉文化員工便逐漸減少了來此地上班的頻次,18日全天除少數幾位自稱非誠泉員工的疑似人士分撥開鎖進入公司辦公室外,并未見公司其他職員到此。隔著誠泉文化緊鎖的辦公室玻璃推門,可清晰聽到時有電話鈴聲響起。
與網上唯恐避談不及的傳言所營造的神秘色彩不同,誠泉文化光華路的課程室門口視野很好,人流量并不小,要做到掩人耳目也不容易。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盡管身處大樓高層,這里幾乎是周邊最為重要的社交場合。誠泉文化課程室出門走兩步即是這棟大樓最高的戶外樓間連廊,因而常有樓下其他公司職員來此處抽煙閑聊。
不過,這家公司給樓下以及隔壁單元的幾位人士留下的大體印象依然是“神神秘秘”!犊苿摪迦請蟆酚浾邚拇髽抢锒辔蝗耸靠谥辛私獾剑\泉文化的工作人員并不太愿意向“外人”透露培訓課程的內容,其中在與一位參加課程的人員閑聊中得知,課程由該名學員的妻子為自己報名,學費9800元。
通過梳理越來越多經曝光的誠泉課程內容,以及多地/多年前的多起類似課程,關于參加此類價格不菲課程的實際緣由最終凝到了兩點:一是尋求自我提升,包括自我心理和人際資源等多方面的提升;二是公司強制進行的企業員工培訓。此外,多起課程組織形式看來也越來越具有“傳銷”發展下線等的特征。
據一位微博ID為“殤小辛”的博主對誠泉文化深圳Legacy工作坊的持續爆料,課程初期“還是不少有啟發的地方”。從發布的“飛躍力”課程日常功課來看,確實多在幫助學員進行內省,與市面主流書店多見的暢銷書內容無異。
圖片由“殤小辛”提供
不過之后課程便加入了新老成員——亦是課程推薦者與被推薦者的見面活動,這讓“殤小辛”感到不適,比如曾經推薦他參加課程的那個人,會在他遮目時和睜開眼睛后,親手捧著鮮花和電子燈蠟燭站在他面前。“我當時聽了新老學員的發言,(發現)很多是妻子進來學習后,推薦了老公/婆婆/孩子”。
處監管盲區
杭州某公司的多位員工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他們參加的課程,從前期的心靈啟發到需要“感召下線”,甚至網傳的需要相互辱罵的環節,與誠泉文化的“飛躍力”系列課程“一模一樣”。不過與行業新貴網傳參加課程或是為了自我提升不同,他們則是由于公司老板為更好管理員工,專門斥資近30萬元報名了該培訓課程,不過依然需要拉其他人“入伙”。
上述幾位人士均稱,自己參加這類課程身心抑郁,感到非常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整起事件的核心:所謂學員的不適感受或不合理的課程設置,終究處于灰色地帶。諸如誠泉文化之類的心靈體驗課程,盡管飽受輿論爭議,但目前確沒有明文法律條款規定屬于違法或不合規,目前也沒有直接相關的監管。
據成都商報于2007年的一篇調查報道,還有今年一月份該報道的作者李亞玲以及培訓課程受害者在東方衛視“東方直播星”欄目現身說法,可見此類課程至少在這十余年里一直長存不衰。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范圍是“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上述屬地相關部門人士稱,不過此類培訓課程似不涉及“生活必需品”這一特征,也不關乎學位證明或者職業資格證,因而即使走法律途徑維權或尋求教育/人保等相關部門的監管并不便利。
不過,類似誠泉的課程需要發展下線這一特征又與傳銷的相似,外加有虛高之嫌的課程價格/殺熟/行動詭秘等特征,該屬地相關部門人士認為,市場監督部門可能才是較為合理的切入點,不過課程既沒有編造金錢暴富神話,也沒有控制人身自由,并不完全適用監管傳銷活動的那套辦法!斑@一事件比較棘手,還需要向上請示,同時從多方了解情況”。
法律業界人士則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以上描述的一類課程至少在目前確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不過涉事企業的監管主體還是在市場監管部門!艾F今看來雖是單純的民事法律關系,不過真要管只能往傳銷靠。不完全具備傳銷特征,但是相關解釋權仍在市場監管部門手中,想管也能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