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迭代創新,民航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智慧機場”建設已成為產業轉型公認的價值增長點,更成為未來機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021年6月16日,宇通最新一代無人駕駛巴士——小宇2.0正式進入長沙機場機坪內部開展測試,這是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巴士進入機坪內部進行載人測試。以創新應用為導向,以前端產品作支撐,至此,長沙機場智慧轉型迎來發展新篇章。
布局正當時
“5G+智慧機場”時代來臨
“十三五”期間,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建設目標,進一步催生了中國民航的智慧化發展浪潮。
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智慧機場全面覆蓋了機場空側、航站樓、陸側等區域,旨在對航班、旅客、行李、車輛等實現“精細化、協同化、可視化、智能化”運行與管理。
近年來,在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帶動下,航空業數字化水平由“高速”增長向“高質”增長轉變,打造基于自動駕駛的智慧機場地面交通系統,為“智慧機場”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步入“十四五”開局之年,未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一步開展機場建設、擴容工作,搭上產業快速發展的“列車”,智慧機場建設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聚焦自動駕駛
契合智慧機場數字化運營“新場景”
對產業而言,聚焦智慧機場建設,是建設智能交通體系需要,更是我國從民航大國邁向民航強國的必經之路。
作為交通產業的重要組成,機場本身即是一個“微型城市”,其涉及的場景不僅包括旅客和車輛的到達、聚集,還包括多種交通資源的配置和調度。
繁忙與復雜的交通網絡,是機場運營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地上、地下、隧道等各類復雜環境下,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實現端到端的載人運輸,無疑將為智慧機場發展帶來了重大價值。
長沙機場“無人駕駛+智慧機場”的創新應用,既科學避免了人為失誤,提升了運輸效率;又進一步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助力機場安全保障效率有效提升。
目前,小宇2.0已實現廊橋下約4公里線路循環常態化運行。依托單車智能技術路線,車輛可快速部署,并具備深度學習能力,可對感知檢測模型進行訓練,準確度達99%以上。
在最為核心的感知與定位層面,小宇2.0搭載高線束激光雷達、高動態模組相機、高分辨毫米波雷達,實現了250米范圍的多重冗余感知;基于GPS和激光SLAM融合生成的高精度地圖,結合車身傳感器實時定位,在高樓區、高架橋下、隧道內,廊橋下等GPS信號弱的區域,車輛可保持厘米級定位精度,可充分滿足復雜場景應用需求。
全球首例示范
構建機場智慧交通生態新模式
如今,作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巴士進入機坪內部進行載人測試——小宇2.0正式進入長沙機場機坪內部,既完成了對宇通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的嚴苛性驗證;同時,又為火熱的智慧機場建設帶來了新產品、新思路,展示了機場智慧交通新模式,實現了多方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宇通帶來的不止于自動駕駛產品本身,而是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
通過智能道路建設,構建車路協同系統、以及云控平臺、智慧場站運維等技術手段,方案打通了車輛調度網絡與航班網絡的信息通道,實現了車輛實時監控、調度,充分契合并滿足機場內各類人員出行及智慧車輛應用需求。
未來,圍繞“四型機場”建設目標,進一步促進智慧機場創新發展,助力機場運營由“勞動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加速轉變,打造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適的數字化出行新體驗——自動駕駛發力正當時,前景可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