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卞純)訊,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疫苗分配不公導致的接種時間延遲,或將令全球經濟損失數萬億美元,而發展中經濟體將承受其中大部分損失。
經濟學人智庫預測,到2022年年中仍無法為60%的人口接種疫苗的國家,將在2022年至2025年間損失2.3萬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國家將承受約三分之二的損失。
從絕對值來看,亞洲將受到最嚴重影響,預計損失將達1.7萬億美元,占該地區預估GDP的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預估將損失GDP的3%左右,從占比來看是最高的。
“這些預測是驚人的,但它們只是反映了失去的部分經濟機會,尤其是從長期來看,”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該機構并指出,其預測并未考慮疫情對教育的影響。在封鎖期間,較富裕國家轉向遠程學習,但很多發展中國家卻沒有這種選擇。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匯編的數據,全球已有超2.13億人感染了Covid-19,至少440萬人因此喪生。
富國和窮國疫苗接種差距懸殊
富裕國家在新冠疫苗接種率方面遙遙領先,朝著打加強針和重新開放經濟的方向發展,而貧窮國家在疫苗接種步伐中遠遠落后。
根據統計網站“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8月23日,全球已接種了約50億劑疫苗,但低收入國家僅占據了其中的1502萬劑。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低收入經濟體疫苗接種運動進展緩慢,并指出導致這種不公平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全球產能和疫苗原材料短缺,疫苗運輸和儲存困難,以及人們由于不信任而對接種猶豫不決。
很多發展中國家無力為其居民提供疫苗,并指望富裕國家捐贈,但在這方面,全球倡議并未能完全獲得成功。
經濟學人智庫認為,在疫苗獲得方面存在的貧富分化幾乎不可能被彌合,COVAX(世衛組織發起的一項向新興經濟體輸送疫苗的計劃)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盡管富裕國家嘴上慷慨承諾,但捐贈的疫苗僅能滿足一小部分需求,而且常常不能兌現承諾。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追蹤,COVAX的目標是今年提供約20億劑疫苗,但迄今只發出了2.17億劑。
疫苗分配不公有何影響?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較貧窮的國家從疫情中復蘇的速度可能會更慢,特別是在由于疫苗接種率較低而需要重新實施限制措施的情況下。
報告指出,出于安全考慮,游客也可能會避開有大量未接種疫苗人口的國家。
與此同時,政治方面的憤怒和抱怨可能會增加。當地居民可能會對政府(無法提供疫苗)和較富裕國家(囤積疫苗)感到不滿,從而在未來幾年引發社會動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