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場長跑,我們需要從書籍中汲取力量。蘇寧金融財顧頻道聯(lián)合蘇寧金融研究院推出“財顧薦書”欄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負責向大家推薦一本經(jīng)典書籍。
本期主理人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付一夫,他推薦的書目是《金融煉金術(shù)》,作者是擁有“金融巨鱷”之稱的喬治·索羅斯。這位投資大師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有人將他譽為“金融奇才”,因為他創(chuàng)造過日賺10億美元的驚世記錄;有人罵他是“金融流氓”,只因他憑借著詭異的做空手段令不少國家貨幣體系一度錯亂坍塌。不同于“股神”巴菲特對于價值投資的堅守,索羅斯更像是個投機者,他的風格更加“囂張跋扈”,可若是論投資業(yè)績,索羅斯創(chuàng)下的年復合投資收益率甚至比巴菲特還要高出不少。
雖然索羅斯被世人公認為金融投資大師,但他本人卻并不喜歡這個稱謂,而是更愿意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哲學家,而他的這本充滿哲學觀念的《金融煉金術(shù)》更是被他的擁躉們奉為投資指南,當然也值得每一位投資者認真讀一讀。
以下為推薦正文,希望大家閱讀愉快,有問題也歡迎留言交流。
索羅斯的哲學思想,來源于他在英國倫敦經(jīng)濟學院(LSE)攻讀經(jīng)濟學專業(yè)期間,聆聽了大經(jīng)濟學家馮?哈耶克和大哲學家卡爾?波普的理論觀點,并被其深深折服,尤其是卡爾?波普的代表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不僅為索羅斯的求知生活奠定了基礎(chǔ),還成為了他能夠在華爾街獲取財富的理論之源。
在索羅斯眼里,金融市場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是根本性的、是絕對的,任何看法都可能錯,任何錯誤都可能發(fā)生。究其原因,人類對于事物的認識反映同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情況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其中必然存在某種認知與現(xiàn)實之間的偏差,而作為認知主體的人類本身,既不能在事先預知這種偏差,也未必能在事后完全把握——這就是“可錯性”的內(nèi)涵,它繼承了卡爾·波普“可證偽性”的思想。
基于這一邏輯,只要承認人類認知與行為存在犯錯的可能,就必須要重視這些認知與行為偏差對金融市場價格發(fā)展的實際影響,這就是索羅斯金融投資哲學思想的精髓所在。
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
“反身性理論”
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把“均衡”這一概念擺在了頗為重要的位置。然而索羅斯卻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為“均衡是極為荒謬的概念,它使經(jīng)濟理論的一切結(jié)論喪失了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在金融市場上,均衡是不存在的。”
原因在于,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是有思想的人,而人的思想在金融市場上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參與者希望了解其所參與的情況;另一方面,他的了解將作為決策的基礎(chǔ),并影響事件的發(fā)展。這兩種角色會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擾,若是僅從某一方面來探索市場,必然無法完整地把握市場規(guī)律。
索羅斯稱這種交互作用為“反身性”,其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認知的“可錯性”。
正因如此,索羅斯對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理論表達了極大的失望之情,因為“理性經(jīng)濟人”是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假設(shè)。在索羅斯看來,人們對金融市場的認識永遠不可能達到一個完備的程度;換言之,錯誤一定存在于人們對市場的認知當中。
二
從市場的錯誤中獲利
由于“可錯性”與“反身性”的客觀存在,金融市場價格的演化勢必要同時受到價值“基本面”和“認知偏差”的影響,而市場價格也很難精準地表達其價值,因此索羅斯堅決反對“有效市場理論”的基本觀點,并堅稱市場失靈是普遍存在的,市場崩潰只不過是問題長期積累而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極端現(xiàn)象。
正因為索羅斯堅信市場是錯的,他才能從市場的錯誤中大獲其利,最經(jīng)典的案例莫過于1992年索羅斯對英鎊的成功狙擊:他充分利用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規(guī)定的的匯率機制中的巨大漏洞,以及英格蘭銀行的對形勢的錯誤估計,一天之內(nèi)就從英鎊空頭交易中豪取10億美元的巨額利潤,成為了“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索羅斯同樣認為自己犯錯誤的可能性與別人一樣大,這種敢于直面自身錯誤的勇氣亦是難能可貴。
三
反對投資中的一般性方法論
索羅斯認為,不可能概括出贏取超額利潤的通用方法,否則人們便可以運用它通吃市場,市場將不復存在。基于這一思想,索羅斯提出了“金融煉金術(shù)”,其真諦在于: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驗證投資者市場猜想的歷史過程,人們可以從某個合理的邏輯猜測起點出發(fā),構(gòu)造某種反身性的市場假說并將其付諸投資,然后以市場實際發(fā)展進程來檢驗該假說的有效性;但市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倘若該假說為市場接受,那么投資者便可從趨勢把握中獲取超額利潤,否則投資者就應該盡快拋離原有假說并尋找新的邏輯起點。考慮到不同的假說有著不同的邏輯起點,故而并不存在能夠穩(wěn)定獲利的通用方法。
正是由于金融市場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因而索羅斯認為,任何預設(shè)假定前提并套用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來歸納金融市場的歷史過程,或者試圖從歷史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一般性盈利方法的努力,都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此,索羅斯強烈反對在投資管理中的數(shù)學化和工程化傾向,他本人也幾乎從來不使用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
索羅斯曾說過:“我希望人們不要過多地試圖研究我是怎樣在股市上賺錢的,而是更多地注重我的哲學理念。”而上述種種,便是這位投資大師哲學理念的絕佳體現(xiàn),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chuàng),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封面圖來自壹圖網(wǎng)。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文章內(nèi)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