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就證券業發展指出了方向。
李超提出了“五個堅持”,堅持回歸本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持嚴守底線,強化合規風控意識和實施;堅持行穩致遠,加強行業文化和聲譽建設;堅持強基固本,努力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堅持擔當使命,發揮好自律服務傳導作用。
來看關鍵內容:
1、 什么時候重視合規風控,行業什么時候才能健康發展;什么時候忽視合規風控,行業什么時候就會問題叢生、風險頻發。
2、 各證券公司要更好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著力健全公司治理,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3、 進一步加強行業的專業聲譽建設,發揮聲譽激勵和約束作用,督促行業機構珍惜專業聲譽,加強聲譽風險管理,自覺維護行業專業聲譽,促進行業不斷提升聲譽資本“軟實力”。
4、 證券公司首先要聚焦主業,健全與注冊制改革相適應的能力體系建設,加快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圍繞保薦、定價、承銷等核心提升投資銀行全鏈條業務能力和執業質量。
5、 強化創新,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工具,提高行業的科技應用水平,穩步發展跨境業務,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6、 圍繞“特色、強項、專長、精品”培育競爭優勢,推動行業形成綜合化、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
7、 協會要堅持自律管理與行政監管的差異化定位,突出自律規則、業務規范的正面清單屬性,通過建標準、做評價、立示范等方式方法引導證券公司合規展業,守正創新。
8、 協會動員組織行業機構研究、推進高質量發展規劃,不斷提升自律服務傳導效能,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強化合規風控 加強證券行業聲譽建設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28日舉行。與會者共同回顧證券行業和協會30年的發展歷程,齊心展望資本市場和行業發展的美好未來。李超表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更是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發展的主題。30而立之年是走向成熟的重要起點,協會要主動作為,與行業同成長共進步,攜手邁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李超指出,證券行業要堅持回歸本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本、科技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中發揮樞紐作用。證券行業作為連通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核心中介,應該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宗旨,并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動力。30年來,證券行業為服務實體經濟融資,助力國企改革、對外開放和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了應有的社會責任。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實行注冊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目標任務,對證券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業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從國家大局出發,勇于擔當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服務。
同時要堅持嚴守底線,強化合規風控意識和實施。李超指出,金融機構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專業機構,由于金融風險具有顯著的外溢性,證券行業必須牢牢樹立合規風控意識,堅守合規風控底線。30年來,行業的經歷曲折與光耀,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什么時候重視合規風控,行業什么時候才能健康發展;什么時候忽視合規風控,行業什么時候就會問題叢生、風險頻發。證券經營機構要將合規風控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合規風控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近期,中國證監會印發了《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并啟動了健全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治理專項工作,希望各證券公司加以高度重視,認真查漏補缺,更好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著力健全公司治理,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李超還強化了證券行業的文化和聲譽建設。他指出,文化建設為證券經營機構提供了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是證券業能夠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自2019年行業召開文化建設動員大會以來,協會積極推動“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理念有效落地,并按照《建設證券基金行業文化、防范道德風險工作綱要》的部署,在總結證券公司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際最佳實踐,發布推廣《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從觀念、組織、行為三個層面,提出落實行業文化理念的具體行動指引,推動行業文化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行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事業,需要從小事抓起,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協會要繼續深入發揮組織、引導作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中國特色行業文化。進一步加強行業的專業聲譽建設,發揮聲譽激勵和約束作用,督促行業機構珍惜專業聲譽,加強聲譽風險管理,自覺維護行業專業聲譽,促進行業不斷提升聲譽資本“軟實力”。
加快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
李超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專業能力是證券經營機構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堅持提升專業能力、發揮專業精神,才有可能把握機遇,攻堅克難,肩負起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證券發行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大變革,證券公司首先要聚焦主業,健全與注冊制改革相適應的能力體系建設,加快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圍繞保薦、定價、承銷等核心提升投資銀行全鏈條業務能力和執業質量。
“苦練內功,錘煉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合規風控能力,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團隊。強化創新,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工具,提高行業的科技應用水平,穩步發展跨境業務,努力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李超強調,還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圍繞“特色、強項、專長、精品”培育競爭優勢,推動行業形成綜合化、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
李超對中國證券業協會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國際經驗表明,自律管理相對行政監管具有預防性、緩沖性、包容性優勢,在增強市場韌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30年來,協會在逐步探索中不斷完善行業自律管理機制,有效發揮了“自律、服務、傳導”作用,得到市場各方認可,彰顯了行業自律組織的使命擔當。新實施的《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協會職責,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證券業協會自律管理職責的意見》對協會工作予以指導。下一階段,協會要堅持自律管理與行政監管的差異化定位,突出自律規則、業務規范的正面清單屬性,發揮自律管理的前瞻性引導、預防性規范作用,注重構建市場化的自律約束、道德約束、誠信約束、聲譽約束機制,通過建標準、做評價、立示范等方式方法引導證券公司合規展業,守正創新,與行政監管協同配合,形成對行政監管的傳導、細化和補位作用。
李超指出,協會要動員組織行業機構研究、推進高質量發展規劃,不斷提升自律服務傳導效能,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助力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引導行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中國特色行業文化建設,為行業營造規范有序、充滿活力韌性的發展生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葉舒筠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