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正威脅著人們的出行安全。
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電動車市場發現,多家車店存在非法改裝行為。十里河一帶的6家門店中,有4家店可以提供改裝,其中不乏愛瑪、綠源、新日等知名品牌電動車店。
2019年4月實施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規定,電動自行車的車速最高不得超過25km/h,蓄電池標稱電壓小于或等于48V。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滿足一些車主對續航和速度的要求,部分車店私自給車主提供改裝超標電池和解除限速等服務。
很多車店“改裝生意”做得火熱,記者在隨機探訪時見到多名到店改裝的車主。原本只能使用48V電池的電動車,在改動了線路后,被更換為60V甚至是72V的超標電池。甚至有人花費上萬元,加裝兩塊超標電池“輪著用”,續航從幾十公里增加到370公里。調速更為普遍,25km/h的限速,可以解碼到60km/h,店員在賣車時會直接告訴顧客,“買車就能免費改”。
選擇改裝的車主中,有人為了出行或者通勤,也有借此謀生的騎手。而提供改裝的店家往往對背后的安全隱患不以為然,聲稱“不會出問題,也沒人查”。
北京東城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一處副處長黃維方告訴新京報記者,非法改裝后的電動車,有極大的安全隱患。改變電動車電池的電流和電壓,容易引發火災,此類事故也時有發生。
早在今年5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專項治理行動,打擊非法改裝銷售不合格電動車及蓄電池。截至7月,已立案查處各類電動車違法行為45起,查扣非法電動自行車61輛,罰款近50萬元。
視頻丨瘋狂的改裝電動車:用超標電池、時速調到60碼,多家品牌店非法改裝
“改裝生意”
多家品牌店收費加裝超標電池,有人花萬元48V改成72V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多家電動車門店后發現,有多家電動車門店私自提供改裝服務。僅在東三環南路十里河一帶,就有4家車行收費改裝,私自加裝電池的情況最為普遍。
在綠源電動車專賣店內,當記者問道,有沒有大容量電池的車輛時,工作人員推薦了一款白色的綠源電動車,“這個車的電池規定只能使用48V的,但是也可以改裝60V60Ah的電池。如果你需要,還可以給你安裝鉛酸電池,續航里程能達到80公里,改裝一下就行。”
8月20日下午,哈啰電動車店的店員向兩名顧客介紹“格林豪泰”牌電動車。“這款車賣得比較好,能上牌,符合新國標。續航160公里,價格2200元。”
店員展示的產品合格證顯示,這輛車出自無錫超爵格泰車業有限公司,最高車速為25km/h,額定電壓為48V,蓄電池型號為48V16Ah。證書注明,該產品經過檢驗,符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
店外,修車師傅在“修理”一輛同款電動車。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輛車的構造已經有了一些改動。
后座被拆開后,連接電池的電線露了出來。這里原本是一根橙色的電線,而工作人員在此加裝了一根黑色的電線和接口,兩條線用膠布纏住。店員透露,黑線連接了車輛的控制器,改過的線頭和保險絲,能讓車輛使用超標的電池,原車的48V的電池就可以更換成60V或者72V的電池了。
車主說,自己希望電動車動力足、續航好,但是原裝電動車電池不能滿足需求,就來店里改裝。“把原車的電源線改掉,48V的電池換成60V的。”
電動車的蓄電池一般分為鉛酸電池和鋰電池。鉛酸電池體積大,車子平時只能在充電樁充電。而鋰電池重量較輕,可以從電動車中取出單獨充電,換電池也更方便,因此電動車使用頻率大的車主更喜歡鋰電池。
對此,哈啰電動車店內的工作人員稱,為了滿足車主需求,他們還可以更改電源線接口,將鉛酸電池車變為鋰電池車,改裝費用只要60元。
8月20日,十里河哈啰電動車店內,工作人員稱可提供電動車改裝服務。 新京報記者劉瑞明 攝
8月20日下午,一名騎手騎著一輛電動車到店“修車”。他的電動車腳踏板位置上,放著一個銀色鐵箱,箱子是用鐵鏈鎖上的,里面有一塊電瓶。
這名騎手告訴記者,他的電動車改裝后,加了兩塊外接電池,型號都是72V70Ah,一塊放在腳踏板上,一塊放在后座。“這個車的改裝都是在這個店里弄的。一塊電池4800元,兩塊9600元。算上車架,總共花了1萬多元。”
他稱,自己送快件有時候一個單子跑二三十公里,一般的電池續航不夠,只能加裝電池,改裝的車續航能達到370公里。
這輛車的后座,外接了兩根橙色、藍色的線,纏繞在車子的保險杠上,延伸到腳踏板鐵盒內,連接著另一塊電池。“一塊電池的電量耗完后,把插頭拔掉,接上另一塊電池,就能繼續跑。”
記者向店內工作人員質疑這種電池改裝存在隱患,對方卻不以為然,“上完牌照就沒人管,超標也沒事,不可能有人查你的電瓶。”
8月20日,十里河附近的哈啰電動車門口,一名騎手的改裝電動車腳踏板位置放著外接電池。 新京報記者劉瑞明 攝
一鍵改速
買車就能免費改,限速25km/h刷到60km/h
除了更換超標電池外,不少車店還會幫車主解除限速。
按照新國標規定,電動車限速25km/h。十里河哈啰電動車店的店員稱,所有的電動自行車出廠的時候,速度只能達到25km/h,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解碼刷到60km/h左右。“買車就能免費刷速度,用解碼器就能解除限速,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解碼器。”
這家店代理新蕾、哈啰、格林豪泰等品牌的電動自行車,店員稱,廠家會給他們提供解碼器,不同廠家有不同的解碼器。“解碼器只要跟車子對上,就能解除限速,操作并不復雜,不到10分鐘就能搞定。”
8月12日,在馬家堡路的愛瑪電動車店內,一名車主來讓店員解除電動車限速。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店員將電動車的后座拆下,然后用電動車鑰匙模樣的東西與后座下的線路連接,按動幾個按鍵后,店員現場測試顯示,這輛電動車的車速最高可達37km/h,整個調試過程不到一分鐘。
這名車主告訴新京報記者,一周前他在這家店里買了這輛電動自行車,“買車的時候店里說,按照規定車速不能超過25km/h,如果覺得慢,辦好牌照后可以回店里調速,不要錢。”
新京報記者在一家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有不少商家售賣電動車解碼器,價格在68元至180元不等。
一家網店出售一款愛瑪電動車解碼器,價格為69.76元。它看起來和電動車鑰匙類似,附帶一個黑色的塑料盒。商品介紹中稱,“支持愛瑪新國標多種款式。”
這款解碼器已經成功賣出624件。一名買家留言說,這個解碼器10秒鐘就能解除限速,解除后最快可以開到36km/h。還有評價稱,“安裝很方便,速度比以前提高不少。”“電車跑得快多了,立馬就能超過別人了。”
電商平臺上店家售賣雅迪電動車的解碼器,宣稱可以一鍵軟解提速。 圖片來源:電商平臺商品展示圖
此外,在電商平臺上,雅迪、綠源、臺鈴、綠能等多個品牌電動車的解碼器均有出售。
在愛瑪電動車專賣店,記者提出要購買車輛時,工作人員推薦了一款3999元的電動車,續航80公里,能上牌。店員還表示,上完牌照后,車主可以來店里免費調速,“就是拿解碼器刷一下,最高能跑到40km/h,速度很快。”
記者探訪發現,改速是很多電動車店的常規操作,十里河附近的哈啰、愛瑪、綠源、新日電動車店,均提供改速服務,解除限速后,車輛的行駛速度可以提到每小時四五十公里。
除了解除限速外,多家電動車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可以在店內改裝外觀。哈啰電動車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按要求,電動車不允許加裝后杠和車尾儲物箱,但是有的車主會來店里改裝。
“加裝一個后杠和儲物箱,費用為90元左右。”來改裝的還有一些“發燒友”,他們來店里改外觀,加裝鐳射燈、改彈簧、避震、音響等,一套下來要花費上萬元。
電商平臺上在售的電動車解碼器。 圖片來源:電商平臺商品展示圖
“瘋狂”的改裝
騎手高價加裝電池,曾引發起火事故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有些車主為了滿足日常出行、通勤去車店改裝,但還有很多需要借助電動車送件的騎手,改裝行為堪稱“瘋狂”。
他們對速度和續航有更高的要求,改裝成為行業“潛規則”。有的騎手花費上萬元,加裝大功率的鋰電池,還有騎手在一家店買車架后,又在別的車行拼裝出一輛動力足、高續航的車。
騎手李芳最近剛成為一名騎手。車是必備品,因此騎手們常常光顧電動車店。她告訴記者,配送站的站長、同事會推薦新騎手去某個車行購買或租賃電動車。“你跟車行的人說要買外賣車,他們就知道給你推薦啥樣的了。”
李芳解釋說,通常這樣的外賣車都是超速、電池超規格的車輛,對他們來說,車子不超速、電池容量不夠就沒法多接單。最終她花1850元買了一個電動車車架,又在別的車行以每個月300元的價格租了兩塊大功率的電池,兩塊電池都放在車上。
騎手王威做外賣員才5個月,他用的是一輛裝了兩組鉛酸電池的電動車。車是朋友用了三年后送給他的,電池是從車行花1600元買來的。
電池的組裝方式非常簡陋,看起來也隱患重重。打開后座上的鐵鏈鎖,三塊黑色的電池放在座倉里,用膠帶捆在一起。電線裸露在外,連著每一塊電池。王威把電池拎起來,下面又露出一組鉛酸電池,兩組電池用黑色的電源線連接著。
梁周的改裝更為夸張。他做了三年多騎手,為了滿足工作需要,他已經對改裝的風險視而不見。他的車上加裝了兩塊大容量電池,規格分別是72V120Ah和72V60Ah。“整套裝備花了一萬五千元左右,如今的車速可以達到50km/h,續航能有300公里。”
調查中記者發現,提供改裝服務的店家,都對改裝的隱患避而不談,而改裝的車主也對此不甚了解。
根據2018年11月1日起執行的《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對出廠后的電動自行車實施加裝、改裝電動機和蓄電池等動力裝置,或者更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機和蓄電池等動力裝置。從事經營性拼裝、改裝電動自行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北京東城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一處副處長黃維方告訴新京報記者,非法改裝后的電動車,不符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有極大的安全隱患。“電動車電池輸入的電流和電壓是有一定額度的,非法改裝之后,就會改變電池的電流和電壓,就容易引發火災。”
黃維方介紹,今年8月份,一個外賣小哥停在胡同口的一輛電動車發生起火。他的車輛安裝了兩種電池,一塊是裝在腳踏板里的鉛酸電池,一塊是放在后座的鋰電池。下雨的時候,電池進水發生短路,電動車起火了。附近居民發現后及時滅火,所幸沒有造成其他損失和人員傷亡。
電動車著火,除了電池老化、短路、內部故障、雨天受潮等原因外,非法改裝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根據以往的案例,加裝了電池、改過限速后的電動車容易發生起火事故,而原裝電動車就很少。”
某地市場監管局質量監督與認證認可股股長王志偉告訴新京報記者,電動車在出廠之前會做型式實驗,在出廠時,各個配件都已經規劃好,在不改動配置的情況下能夠保證安全性。但如果賣家修改了電動車的出廠配置,私自改裝車輛,是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
王志偉稱,“市面上,有一些賣家將鉛酸電池電動車改裝為鋰電池車,還有的改了電動車的電池規格、加大容量,這些都是非法改裝,會增加電動車使用風險。”
一名騎手向記者展示自己的電動車,車內裝有兩塊鉛酸電池。 新京報記者劉瑞明 攝
嚴查嚴打
北京開展專項整治,舉報獎勵制度奏效
今年以來,多起電動車起火傷人事故相繼發生,背后的改裝隱患引起更多關注,有關部門關于非法改裝的整治力度也不斷加強。
7月18日,杭州一電動車行駛時突然燃起大火致一家三口受傷,其中父親與其7歲的女兒被嚴重燒傷。新京報記者針對此事探訪了該電動車的購買門店,店員介紹說,這輛電動車在售出時安裝的是鉛酸電池,而非起火時使用的鋰電池。而經過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火災調查組的調查取證,初步判斷,起火原因與電動車的鋰電池故障有關。
7月20日,中國應急(300527,股吧)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召開視頻會議,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曹奇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國電動車火災情況。
據消防救援局統計,今年以來,全國發生電動車火災事故6462起。從火災場所看,居民住宅、自建房和沿街門店是電動車火災高發場所。從起火原因看,電氣故障和自燃是造成電動車火災的主要原因,分別占電動車火災總數的62.1%和23.5%;而過充電、電池單體故障、電氣線路短路是導致電動車電氣火災的根本原因。
曹奇要求,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推動落實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加大對電動自行車銷售企業及經營場所監督檢查力度,整治電池等違規改裝問題。
早在今年5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專項治理行動。
此次行動強化對電動自行車銷售主體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銷售不合格車輛,偽造、冒用認證證書等違法行為。對發現銷售帶有解速、調速功能等相關器件要加大跟蹤處理,從嚴查處非法改裝、拼裝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
7月12日,新京報記者從該局獲悉,在全市開展打擊非法改裝銷售不合格電動車及蓄電池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已立案查處各類電動車違法行為45起,查扣非法電動自行車61輛,罰款近50萬元。同時,加強電動自行車目錄管理,今年以來,累計刪除車型209款。
行業協會也在發力。今年3月,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組織北京市11家電動自行車企業建立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舉報獎勵制度,涉及品牌包括雅迪、新日、愛瑪、綠源等,提出對舉報非法改裝電動車的個人進行獎勵。
8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日前一家品牌電動車商向舉報非法改裝電動車線索的北京一市民頒發了1萬元獎金。該市民是本市建立舉報獎勵制度以來,獲得獎勵的第一人。
不久前,這名舉報人在網絡上發現,名為“北京酷車聯盟”的公司宣稱提供改裝電動車服務,隨即前往西城區某電動車門店進行暗訪。舉報人發現,該公司不僅提供調速服務,還可以更換大功率電池、電機。
經技術檢驗,確認兩家公司存在非法改裝電動車的違法行為,依據相關規定,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兩家違法企業分別作出沒收違法車輛和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
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呼吁市民,為了保證人身和財產安全,不要駕駛改裝的電動車。
(文中李芳、王威、梁周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陳琳 實習生 蘭涵
編輯 李明視頻剪輯 王丹陽
校對李世輝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