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瞬息萬變,價值投資需要思考哪些?答案必然是市場空間與前景。
當前,科技浪潮席卷而來,智能制造迅猛發展,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產值將達到1.51萬億美元左右,近乎2016年的2倍。
利和興正是智能制造的代表企業之一。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OLED柔性屏顯示器件等電子產品的檢測、生產領域。
持續服務H公司 “以點帶面” 開拓新客戶
利和興致力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檢測、生產領域,與國際知名手機品牌商H公司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公司多項產品技術應用于H公司產品。
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H公司公司列入“實體清單”,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出臺了針對H公司公司的管制新規。
在美國的強硬監管措施下,H公司的業績承受對了較大的壓力,而作為H公司重要供應商的利和興也因此遭受業績波動。
任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會經歷困境,決定企業能否走得更遠的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和方法。
在面對困難時,利和興積極采取“雙箭頭”前進的策略,一方面繼續服務H公司,與H客戶公司共克難關,共同成長,另一方面積極開拓新的客戶。
此前,H公司曾表示將自身定位為智能聯網汽車的新零部件供應商,目標是幫助汽車制造商們制造更好的汽車,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車載業務。
利和興在5G技術的出現同時緊跟產業發展步伐,目前已經能夠生產車載T-BOX相關的測試設備,這完全可以配合H公司車載業務,實現新的業務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根據路透社消息,美國方面或已經批準了供應商數億美元的許可證申請,允許其向H公司出售用于視頻屏幕和傳感器等汽車零部件的芯片。
如果這一消息坐實,那么H公司的汽車相關業務或將成為發力方向,而利和興也將再度為H公司賦能,進行實現新業務的快速增長。
在持續服務H公司的同時,利和興也積極的開拓新客戶,以其獨具特色的“以點帶面”模式,積累了不少在行業內有極具分量的合作客戶。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京東方。根據京東方2019年年度報告,其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五大主流產品銷量市占率居全球第一。
利和興2018年進入面板行業領先企業京東方的產業鏈,此后不斷為京東方提供優質產品服務,使之成為其在業內樹立優質的品牌形象的重要“起點”。
在良好口碑的主推下,利和興再根據客戶所處的細分行業情況或客戶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的客戶開拓策略,進而先后在2019 年進入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產業鏈,在2020年進一步成為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的供應商,實現行業內的全面布局。
此外,為了應對美國的強硬監管,H公司于2020年11月發布聲明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同年12月,利和興便與榮耀公司簽訂采購協議,成為其供應商,從公開資料來看,榮耀手機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升。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在“618”購物節期間呈現復蘇態勢,與5月前三周相比,榮耀6月前三周的銷量增長超過15%。
隨著榮耀業務獨立發展,其將謀求更廣的業務發展空間,達到更高的發展目標,同時也將有較大的設備投入需求,這將給利和興帶來新的業務增長動力。
前瞻布局 深耕OLED市場
未來十年誰將成為顯示市場的主導?很顯然是OLED。
當前市場主要有兩種顯示技術LCD和OLED。相對于LCD顯示技術,OLED具有真正的“未來科技”屬性。
材料質地上,OLED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僅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輕;響應時間上,OLED響應時間是LCD的千分之一,顯示運動畫面絕對不會有拖影的現象。
此外,OLED還具有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不存在可視角度問題,在大視角下觀看畫面仍然不失真,低溫特性好,在零下40度時仍能正常顯示,發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等特點。
近年來,OLED快速發展,下游終端應用廣泛,涉及智能手機、電視、VR、車載、可穿戴設備、照明等領域。
利和興抓住契機,果斷切入OLED賽道,于2018年成功研發出針對OLED柔性屏的覆膜設備。
利和興的OLED 柔性屏覆膜設備主要用于將覆蓋保護膜和散熱膜覆蓋于3D 曲面的OLED 柔性面上,其采用超長軸形變控制技術,解決了8-15.6英寸OLED柔性屏覆膜時輥軸受力變形的難題。
該技術率先應用于京東方8英寸OLED屏產品的制造過程,幫助H公司順利實現折疊屏手機量產,推出國內第一款量產的國產折疊屏手機Mate X。
從全球來看,根據《全球工業愿景2025:打開智能世界產業版圖》預測,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 億,這些設備的面板大部分將采用OLED材料;從國內來看,根據市場預測,隨著國內OLED產能的釋放,到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OLED面板總產能占比將接近45%,成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應商。
龐大的市場空間疊加國內產量占比的提升,這些因素都將為利和興OLED業務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持續性的營收增長。
打鐵自身硬 研發高投入造就“硬實力”
當然,打鐵終需自身硬,利和興能夠成為眾多優質企業的供應商正是憑借著自身的“硬”實力:
一、專業化。利和興專注于智能制造設備類產品,目前已成為H公司、京東方、富士康、中興通訊(000063,股吧)等大企業的優質供應商,2019-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均高達99.98%。
二、精細化。利和興從采購、生產到銷售過程均有邏輯清晰的流程管理體系,通過嚴謹的分步流程,從最初的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再到產品成型交付客戶需要經歷50余步驟,進而實現產品的精細化管理。
得益于經營管理的精細高效,利和興的產品能夠保持精良品質,并分別于2012 年、2018 年通過了 ISO9001:2008、ISO9001:2015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三、新穎化。利和興是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與主要客戶的合作,能夠實現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兩個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
利和興所屬的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屬于科技創新型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與生產不僅涉及機械學、電子學、光學、軟件等多項學科,還需要綜合運用機械控制技術、機器視覺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等技術。
技術集成度高、研發難度大,工藝流程復雜、精密度要求高等眾多難度要求下,企業需要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項目經驗,才能開發出適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智能制造設備。
較高的技術門檻對潛在的市場進入者構成了壁壘,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無法快速解決技術瓶頸,產品穩定性較差,無法滿足和適應下游客戶對設備新功能和品質更新換代的要求,失去市場競爭力。
利和興深諳掌握核心技術和具備持續創新能力是企業維持行業壁壘,構建護城河,形成核心競爭力所在。
2020年數據顯示,利和興研發人員總人數高達126員,占員工總數的18.48%;2018年-2020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 2669.05萬元、4249.35萬元和 2715.6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54%、7.62%和 5.73%。
在加大自身研發同時,利和興還結合高校資源進行前沿科技的研發投入。截至目前,利和興已經與南方科技大學等立了合作關系,助力“產學研”一體化的實現。
得益于持續的科研投入,利和興已經掌握了信號測試技術、數字工廠技術、仿真測試技術、視覺檢測與定位技術、5G介質濾波器測調技術、OLED 柔性屏覆膜技術、自動化測試技術、 計算機圖像分析處理技術以及精密加工技術等重要核心技術,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科技硬實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