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歸來,布奠傾觴。
適民之愿,觀國之光。
我民則富,我國則強。
明明赫赫,立于東方。
英靈所視,既樂且康。
魂兮歸來,以反故鄉。
魂兮歸來,維莫永傷!”
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
109名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愿軍烈士,71年后在祖國的大地安息。
10時,軍樂隊奏響《思念曲》,儀式正式開始。在解放軍戰士持槍護衛下,禮兵護送志愿軍烈士棺槨緩緩步入現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全體人員向志愿軍烈士三鞠躬,27名禮兵鳴槍12響,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安葬儀式:禮兵鳴槍12響致敬志愿軍烈士。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隨著《思念曲》再次低回奏響,禮兵們抬起志愿軍烈士棺槨,繞廣場半周,緩緩走向安葬地宮。全場人員凝視著烈士棺槨,默默送別英雄。
2014年以來,累計共有825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在這里安息。
社會各界約300人參加了儀式。參加儀式的人們排起長隊,向烈士獻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墻。
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現場 吳雄奎烈士的侄子帶來家鄉的橄欖。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志愿軍烈士安葬祭文。
離家尚是少年之身,
歸來已是報國之軀。
70余年,
祖國從未忘記!
人民從未忘記!
最可愛的人,
歡迎回家!
【更多看點】
安葬烈士遺骸的陵園
參加儀式的人們向烈士獻花致敬。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據悉,安葬烈士遺骸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始建于1951年,1999年10月改建。陵園占地24萬平方米,現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紀念館等組成。紀念碑高23米,呈四棱錐形,正面鐫刻董必武題詞“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墓群分為東、西、北三個墓區,安葬123位志愿軍烈士,其中包括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楊根思和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孫占元、楊連第,以及部分團以上烈士。
2014年,為更好地安葬迎回的在韓志愿軍烈士,經中央批準,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進行了修繕擴建,新建了下沉式紀念廣場、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墻和專門用于安放迎回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的地宮。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舉行 黃繼光等長眠于烈士陵園
如何為烈士“尋親”?
2014年1月,中韓雙方就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事宜達成共識,決定每年清明節前由雙方共同組織實施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工作。今年是自2014年此項工作開始以來的第八個年頭,至此共有825位烈士遺骸回國。此次,109名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遺骸以及1226件遺物返回祖國,如何為這些歸國烈士找到親人?
今年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和軍隊有關方面不懈努力,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11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中,梁佰有、展志忠、吳雄奎、林水實4名烈士正式確認找到了親屬。
退役軍人事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烈士印章等有較明確身份信息的線索摸排并進行鑒定分析,是烈士遺骸鑒定分析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率、成功率較高的鑒定方式!坝≌虏皇敲课涣沂慷加校虼藶榇_認烈士身份提供了更直接的線索!蓖艘圮娙耸聞詹苛沂窟z骸搜尋鑒定中心主任李中水說。
據悉,本次確定身份的展志忠烈士、吳雄奎烈士、林水實烈士,就是通過印章確定身份和親緣關系的。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鑒定比對成功的梁佰有烈士是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主動核查檔案資料并找到其侄孫的。這是自2019年開展“尋找英雄”全網活動,并通過烈士印章尋找烈士及其親屬線索鑒定比對成功烈士身份后,又一個突破性成果,表明通過相關史料核查摸排烈士及其親屬線索,并開展鑒定比對工作路徑是可行的,為今后開展烈士遺骸鑒定比對工作積累了經驗。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即將回國,如何為烈士“尋親”?
第一至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情況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5年3月20日,第二批68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6年3月31日,第三批36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7年3月22日,第四批28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8年3月28日,第五批20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9年4月3日,第六批10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今年迎回安葬時間選在9月初,有何特殊含義?
退役軍人事務部介紹,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時間確定在9月初,目的是在新學期開學之際,通過迎接在韓志愿軍英雄烈士歸國,大力弘揚英烈精神,使廣大青少年在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能充分學習了解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刻認識我國和平穩定環境的來之不易,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同時,據退役軍人事務部介紹,此次從韓國迎回志愿軍烈士遺骸109位,從單年迎回數量看是較多的一年。在籌備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工作難點:一是籌備時間緊,二是受疫情影響,遺骸交接迎回安葬等工作疫情防控要求相比去年更加嚴格,讓籌備工作面臨較大壓力。致敬英雄!祖國以最高規格迎接109位志愿軍烈士回家
資料來源 新京報、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國退役軍人微信公眾號
編輯 馬浩歌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