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技創新,長期利好資本市場
對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幾點解讀
全文共1802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文?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事件:9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對此,我們的解讀如下:
正文
一、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供需錯配難題
隨著國內工業化進入中后期,投資需求回落,加上總人口即將達峰、人口老齡化加劇,未來經濟發展逐漸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支持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也是未來全球大國競爭的關鍵。
國內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我國中小企業具有典型的“56789”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內實踐經驗表明,中小企業發展得好的地方,經濟表現都比較亮眼。
但當前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舊突出,融資供需錯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當前國內金融供給以提供實物抵押品的銀行信貸為主,間接融資占比長期保持在70%以上,而廣大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多數屬于輕資產行業,無法提供與信貸融資需求相匹配的抵押品,且由于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初創期、規模較小、投資風險較大、融資需求多元化,銀行放貸意愿不強,金融供給不足,導致其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專注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一方面遵循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充分考慮其成長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有利于實質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供需錯配難題;另一方面能服務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高質量發展。
二、助力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金融供給側改革再上新臺階
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一是補足了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短板。1990年成立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兩者重點主要在于支持大中型行業龍頭企業融資,北京證券交易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補足了普惠金融短板。二是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發揮重要紐帶作用,與其他市場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成長路徑。三是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全面激活新三板市場,標志著新三板改革進入歷史新階段。如證監會提出,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表明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新三板市場將形成重要聯動。
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金融供給側改革再上新臺階、資本市場發展開啟新篇章。自2018年11月設立科創板以來,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明顯提速,直接融資占比持續提升,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適配性提高。此次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意味著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開啟新篇章,“十四五”時期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有望繼續大幅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在高質量轉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日漸清晰,根據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歷史經驗,直接融資與實體經濟的聯動性將逐步提高,與銀行一起形成對實體經濟的強力支持。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資本市場將會加速發展,更好地解決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中融資需求多元化與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
三、利于化解金融風險,降低宏觀杠桿率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2020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達289.5%,債務負擔處于歷史高位。未來若繼續過度依賴信貸融資,會進一步加劇金融風險,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尤其是提高股權融資比重,既能夠減少對銀行債權融資的過度依賴,保持宏觀杠桿率穩定,又能實現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的目標,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一方面有利于支持量廣、面大的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拓寬了企業融資來源、降低其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又不增加企業債務負擔,有助于穩定宏觀杠桿率,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四、對資本市場及相關板塊形成利好
一是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提速,有利于提振市場情緒,提高投資者對未來系列政策紅利和配套措施落地的預期,吸引資金加快配置A股資產。二是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意味著國內股權融資和財富管理市場均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部分行業和公司盈利或明顯受益,如深耕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券商、金融IT、財富管理等相關板塊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是資金面邊際改善有支撐,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提速,將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資產;另一方面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計貨幣政策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的結構性支持力度加大,國內流動性環境將邊際趨于改善,貨幣政策整體上大概率有利于資本市場建設。
本微信號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時,并不表明這些內容代表本人觀點,其目的只是供訪問者交流與參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微信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閱讀者的一切商業決策不應將本微信號內容為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微信號所涉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微信號涉及的本人所有表述是基于本人的知識和經驗客觀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見,投資者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對任何基于偏見角度理解本微信號內容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保留采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微信號內容(除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
本人對本免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