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年會開幕式上致辭時強調,開放合作是全球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證監會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
易會滿還表示,證監會要繼續擔負起資本市場的使命責任,進一步強化市場功能發揮,堅持依靠實體、服務實體,推動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同時要警惕資金空轉泡沫化,防止脫實向虛風險累積。
為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京證券交易所日前設立,并將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易會滿稱,證監會將以此為契機,加快構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易會滿在會上對當前市場的四個熱點問題表示了關注。包括技術進步帶來的監管風險、社交平臺發展帶來投資者行為的變化、SPAC等新型上市模式的風險,以及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的市場影響等。
重申堅定開放態度
“當今世界的資本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都是國際化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應當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易會滿強調稱,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也都是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區域,承擔著匯集全球資金、配置全球資源的樞紐功能,理應為全球投資者服務,為跨境投融資提供便利,不應成為所在地政府打壓制裁他國的平臺和工具。
他表示,證監會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
具體包括,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范圍,拓展和優化滬倫通制度,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推動建立境外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機制等,為境外機構和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務。
針對跨境監管審計問題,易會滿也做出了回應。
“在當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各國各地區的監管機構需要更加擔當,秉持市場化原則,發揮專業精神,共同推動解決合作中面臨的各種難題。”易會滿稱,將堅持相互尊重、有效溝通、互利共贏的原則,在中概股監管、跨境審計監管與執法合作等領域,同相關方開展務實合作,爭取更大的進展和積極成果。
關注四方面風險隱患
“交易所傳統的管理和運營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易會滿稱,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疊加疫情沖擊,資本市場的運行模式和行業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所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風險隱患增多。
他在致辭中對四個方面的市場風險表示了關注。
一是一線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問題。他表示,技術進步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便利投資者參與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跨境跨市場跨產品的風險隱患,違法違規行為也呈現更加隱蔽、更加復雜、更加智能化等特征。
“這需要交易所深入思考目前自律監管的科技化水平是否足以適應和應對?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易會滿提出。
二是社交平臺發展帶來的投資者行為變化問題。易會滿稱,前段時間,“散戶運動”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互聯網技術創新、自媒體傳播、做空機制缺陷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和市場影響跟過去已經大不相同。
“交易所對此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又是否有有效的手段?”他提問稱。
三是發行上市模式創新的問題。易會滿表示,近兩年,部分境外市場通過SPAC模式的上市融資活動大幅增加,還出現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這對傳統的IPO模式形成了顛覆性挑戰。有觀點認為,這本質上是一種IPO虛擬化和“脫媒”的現象,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都引發了不少新問題。
“我們持續在關注,是否在每個市場都具備條件呢?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跟蹤和研究。”易會滿說。
四是新型交易方式的監管問題。易會滿表示,在成熟市場,量化交易、高頻交易比較普遍,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定價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引發交易趨同、波動加劇、有違市場公平等問題。最近幾年,中國市場的量化交易發展較快。
“交易所對入市資金結構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易會滿表示,希望大家做些思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