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持續兩天的服貿會文旅專題重要活動之一、第八屆北京市文化融合發展項目合作推介會落下帷幕。推介會共促成87個文化融合發展簽約項目,簽約額總計238.94億元。
推介會由文資中心、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市科委、中關村(000931,股吧)管委會、市文旅局、市體育局聯合主辦,且首次以“主會場+分會場”的形式,在兩天時間內分專題、分時段舉辦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體育、文化產業園區等5個專題推介,精準對接合作資源。最終達成簽約合作的機構和企業有: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騰訊科技公司、北京出版集團、北京演藝集團、北京發行集團、北京文投集團、青島海爾產業發展公司等。
6日在推介會主會場,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文化(000802,股吧)科技融合發展報告(2020-2021)》,這是北京市第一部文化科技方面的藍皮書。報告在分析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現狀時提到,在文化旅游業,數字技術是進一步助力文化旅游的新活力,助力深入挖掘京味文化內涵,利用現代科技也促進了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價值創新。在創意設計領域,科技元素為北京的“設計之都”建設賦能。在文博非遺行業,北京領先全國以科技支撐了傳承發展。此外,科技助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全媒體高地,在媒體融合方面北京有許多創新做法。不過,藍皮書也建議,北京的相關政策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文化科技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資源整合與品牌建設還需要加強。
來自文化、金融、科技等領域的代表還圍繞“數字文化助推首都新發展格局建設”主題各抒己見。與會代表認為,融合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擁抱數字時代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撐。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針對如何開發城市IP提出了具體建議。他建議首先萃取城市文化,把它做成有故事或者有形象的城市文化IP;使城市文化IP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地標,這個文化地標可以融合傳統文化、家庭文化、時尚文化和數字技術,滿足本地消費者和外來游客的體驗需求;通過IP+,形成產業鏈;要把文化轉化成IP,比如影視、動漫等有故事IP,潮玩之類的無故事卻有形象的IP。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