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9月8日,四川綿陽正式進入“科博會時間”,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在綿陽開幕。
作為國家唯一批準的科技城,綿陽舉辦與西博會并列的四川兩個重大展會之一的科博會,可謂相得益彰。
置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這一展會自然也少不了雙圈因素。在開幕式上,科技部副部長張雨東就表示,支持綿陽著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創新高地。
此外,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
目前科技部正在指導四川省人民政府編制綿陽科技城“十四五”發展規劃,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支持綿陽科技城建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的意見。
這意味著,綿陽建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在國家規劃層面再進一步。
政策疊加背后,是綿陽在成渝雙圈建設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競爭成渝雙圈“第二城”上,綿陽的贏面越來越大。
01
主打科技優勢的綿陽,在當下的機遇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成渝雙圈層面,國家對成渝雙圈的定位之一就是,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很顯然,實現這個目標,除了重慶、成都兩大主力支撐,綿陽的作用必不可少。
此外,當前科技創新在全國戰略中的分量日益突顯,綿陽作為唯一科技城,也毫無疑問趕上了大的發展窗口。
事實上,近幾年綿陽拿到的諸多政策支持,就足以說明。
比如,去年底,科技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其中就包括支持綿陽科技城探索建立區域科技創新特區的科學路徑。
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則為中國(綿陽)科技城作出更細化的定位:
爭取國家支持國防科研院所企業化改制、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軍工投資和資產管理改革。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建設國家國防科研生產的重要基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創新高地。
此外,四川省還提出,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主要承載區,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
而作為實際支持措施之一,去年底,四川省政府還批復同意設立綿陽科技城新區。
可以說,不管是在國家層面,成渝雙圈層面,還是四川省層面,綿陽都迎來了大好機遇。
02
作為全國唯一批準的科技城,綿陽的科技優勢,在川渝地區,除了重慶、成都之外,是其他任何城市都無法比擬的。
但在爭奪成渝雙圈“第二城”上,綿陽也的確面臨挑戰。
去年,綿陽GDP首破3000億,成為四川繼成都后第二座GDP破3000億的城市,繼續坐穩四川GDP第二城寶座。
但是,GDP第三城宜賓與綿陽的差距已經縮小到200億左右。此外,德陽、南充也呈現出追趕之勢。
正是因為未能建立絕對的優勢,2018年,四川省層面明確經濟副中心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而并未直接欽定。
根據當時的目標,到2022年,全省經濟副中心初步形成,且“它的總量應該是三四千億左右的標準”,那么,像綿陽、宜賓都有機會。
另外,由于離成都這一主干近,綿陽的區位優勢其實并不突出。而像宜賓、瀘州、南充等,反而在鐵路交通,對外開放等方面具備更大的優勢。
人口方面,綿陽常住人口也仍不到500萬,除成都外,還低于南充、達州。
因此,綿陽要當好“老二”,壓力和焦慮仍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要真正匹配經濟大省第二城的地位,綿陽的綜合能力,還需要邁上一個大的臺階。
就以GDP為例,經濟體量與四川相當的湖北和湖南,前者副中心城市襄陽、宜昌,都邁上了4000億臺階,后者確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陽、衡陽,GDP也超過或接近4000億。
當然,現在綿陽在科技上的傳統優勢,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增加了在競爭上的優勢。
此外,備受關注的交通瓶頸也有望突破。
其中頗具標志性意義的是,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與交通運輸部共同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開工建設綿陽至遂寧至內江等城際鐵路。
這條讓綿陽盼望已久的線路若能按時建成,必定為綿陽打開新的空間。
03
那么,綿陽到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補短板?
今年7月,綿陽日報發文,稱綿陽已鎖定7大重點方向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其中就指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
比如:
目前,我市擁有189家國省級高能級科技創新研發平臺,但整體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不高。
這其實是長期困擾綿陽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問題。通俗表達,綿陽有諸多的科技資源,但是顯得太“高端”,而不夠“接地氣”,在產業轉化上,還是存在明顯不足。
比如,在GDP總量相差不大,而科技優勢更突出的情況下,綿陽2020年的二產占比僅有39.0%,而宜賓高達48.2%。
所以,四川“十四五”規劃,要求綿陽爭取國家支持國防科研院所企業化改制、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軍工投資和資產管理改革,這些都是有的放矢。
縣域經濟發展滯后也一直是綿陽的一塊突出短板。這尤其是與經濟體量差不多的德陽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在近年來的招商引資方面,綿陽的收獲也不是太突出。
今年5月,綿陽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招商引資工作,其中就指出,要清醒認識到當前重大招引項目儲備不足、接續乏力等問題和短板。
在雙圈戰略機遇下,綿陽結合自身在科技方面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應該是有機會的。但是,如何準確與重慶、成都兩大主力城市形成差異化競爭,顯得非常重要。
在具體補短板之外,最近兩天,四川大學被點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差距,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夠主動” 一事,或也應該給綿陽一些啟示。
那就是,要更主動抓住雙圈建設的大機遇,既要服務好,也要利用好,在規劃、交通、產業等方面把這一機遇用足、用實。這是國家希望看到的,也是綿陽未來經濟發展千載難逢的大機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部城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