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完成作業“中國歷史長河圖”時主動性很強。 本版圖片/受訪者供圖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睖p輕作業負擔是“雙減”工作的重點之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分類明確了作業總量,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克服機械、無效作業。
在具體落實中,如何控制好作業總量,設計符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作業,并能從作業中準確判斷學習效果,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學科融合完成“中國歷史長河圖”
新學期,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六年級組設計的開學周作業——在學校三樓走廊的兩側呈現“中國歷史長河圖”。
“作業打破了學科壁壘,沒有很清晰地界定學科間的界限!北本┦粚W校豐臺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曹川平介紹,這一作業名為“開史了”。課業任務挑戰了學生在歷史、美術、學科領域的多方面能力。不僅要查找歷史資料,學生們還要基于數學知識的運用,在走廊兩側設計好各朝代的內容分別占比是多少!霸谥袊鴼v史幾千年的長河里,夏、商、周有多少年,墻上的內容就要對應有多少長度,這都需要特別精確地去計算!苯o她感觸最深的是,學生們接到作業后熱情很高,雖然在討論中會產生分歧,但也會各退一步。她還會引導學生們在美術、歷史方面求教專業老師,一起完成任務。
落實“雙減”工作,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在作業設計上堅持了“三多”,多布置實踐性作業、多設計長時段作業、多提供可選擇的作業。在過去的暑假中,老師們可沒閑著。暑假期間,曹川平一直在和年級組開會探討,如何給學生們設置基于教學大綱、多學科融合的、周期性作業。
該校四年級老師吳萌也在假期中隨著年級組設計了作業內容。她介紹,以課程帶動學習,暑假期間確實花費了很多心力設計了實踐性的作業,讓孩子們在周期性作業中跟生活建立聯系。
比如這次開學周做的“神獸守護小菜園”作業,就是讓學生以閱讀《山海經》為基礎,感受神獸的多樣技能。然后結合學校的小菜園,讓學生動手制作神獸,以保護小菜園!昂⒆觽兘璐藭莆斩鄠神獸的技能,發揮想象力,用捏黏土、繪畫的手法制作作品!
吳萌介紹,不僅如此,四年級組學生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自己購買圖書”。因為學校會根據實際學習情況,為每個年級配備圖書購買資金。老師們決定將這筆錢發放給學生自己來購買圖書。“比如我們班分了八組,每組一定金額,讓小組成員根據書目價格、需求、折扣自行決定書目購買。”吳萌介紹。
寫作文變成“猜猜他是誰”趣味游戲
中小學作業如何減負?北京第一實驗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林莉(化名)告訴記者,該校要求學生作業總量不超過一小時。因此,語文、數學、英語各科老師要做好溝通、協商,控制好作業量。林莉所在班級的做法是,在班級里設立一塊“作業黑板”,各科老師將當天的作業如實寫在黑板上,“后留作業的老師看到前面的作業量已經差不多了,就會相應少留一些!
林莉表示,控制作業數量的做法,在該校已經持續多年。起初,的確有一些老師會覺得,作業量減少后會不適應教學!斑@就要求老師想辦法提高作業質量。之前可能會有老師讓孩子每個單詞抄3遍、5遍,現在,我們的做法是,孩子生字寫一遍就會了,就絕對不讓孩子寫第二遍;練習冊上的內容,都是老師根據孩子情況,把容易掌握不好的地方‘劃’出來讓孩子們做,而不是每道題都做!贝送猓掷虮硎荆推渌處熯會利用課堂時間幫助孩子鞏固知識,“每天上課,我們會先組織孩子復習前一天的內容。”
林莉表示,很多孩子需要掌握的內容其實無需落實在筆頭上,利用孩子的興趣,讓他們邊玩邊學即可。她舉例,“比如在名著單元,會讓孩子扮演自己喜歡的名著中的角色,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讓孩子們在家熟悉一下名著內容,再利用語文課或班會時間,讓孩子們扮演。如此一來,孩子們既記住了名著中的情節和角色,也沒增添孩子們的負擔。”
有一次,林莉原本打算給孩子們布置一篇寫人物的作文,發現作業量超了,她干脆把作文換成了一個趣味游戲,“沒讓孩子們落在筆頭上,而是讓他們回去任選班里一名同學,抓住這名同學的典型特征。第二天在課堂上,通過玩‘猜猜他是誰’的游戲,讓學生分享自己準備的素材。”林莉發現,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練習作業內容,孩子們對人物特點抓得更準確了。
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徐曉原,深圳市南山區松坪學校教師
采寫/新京報記者 戚望 劉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