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卓 葛唯爾 李愛琳
每年9月11日的時候,蘇喬·約翰(Sujo John)心中涌起的復雜情緒總是難以言表。他會不停地想起那天在他面前轟然倒塌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北塔;他會想起慌亂恐懼的人群擁擠著跑下北塔狹窄的樓梯和“逆行”沖上樓救人的消防員和警察,一些和他一起跑出北塔的人活了下來,但那些進入大樓的消防員和警察卻沒能再出來;他會想起帶著他前往南塔的FBI特工哈頓(Lenny Hatton),哈頓也沒能活下來。
“很難相信已經過去20年了。我仍然能夠清楚記得那天周圍的聲音、味道和熱氣流!”約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國4架民航客機,兩架撞毀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一架撞毀五角大樓一角,另一架墜毀,事件共造成2977名無辜者死亡。
新千年的朝暉剛在地平線上閃耀,“9·11”卻瞬間改變了世界,改變21世紀,更改變了美國。迄今二十年過去了,但美國還在“反恐”的道路上豕突狼奔,留下一處處殘局。
在世貿中心工作的夫妻奇跡生還
約翰來自印度,他的工作地點在世貿中心北塔的81層,他的太太在南塔的71層。
2001年9月11日8點52分。約翰正在靠窗不遠的一臺傳真機前給公司在費城的辦公室傳發材料,突然,他聽到和感到了一陣巨大的爆炸。
“我看見一架飛機機翼的一部分插進了我所在樓層的玻璃窗。”約翰向第一財經記者描述說,“錯愕之中我向上看的時候發現,高于我們樓層的10層樓的外皮已經全被掀開,鋼筋和電纜線全部暴露出來。” 約翰說,“這時能夠明顯感到大樓開始劇烈搖晃,墻壁開始大塊脫落,機油開始漏到辦公室的地板上,辦公室開始著火。”
約翰表示,他和同在81層的人涌向樓梯逃生。“有一些人希望趕緊回到地面因此跑進電梯,這些人后來都沒有生存下來。” 約翰說。
約翰回憶說,和他一樣跑下樓梯的人們的臉上都寫著對死亡的恐懼,這個時候,他又聽到另外一聲巨響,那應該是第二架飛機撞進了南塔。
約翰邊跑邊給在南塔工作的妻子打電話,但信號一直無法接通。他借了周圍人的電話繼續打,仍然無法接通。最終,約翰跑出了大樓,回到了地面。
在他剛剛跑出1樓的大廳后被眼前的場景徹底驚住了——有數百人躺在地上,沒有了氣息,他們都是企圖從高樓跳下逃生的,但無一人生還。
他開始拼命往南塔跑。那個時候南塔和北塔的樓已經到處都是火光和煙霧。就在離南塔還有15米左右的時候,他突然感到,腳下的地面開始搖晃。“我聽到了一陣巨大聲響,以為是爆炸,抬頭發現,我所奔向的南塔開始全面倒塌。”
約翰的四周被瓦礫、灰塵和火焰包圍,但是,他唯一想到的是,他懷孕4個月的妻子一定已經不在了。
約翰回憶說,他在奔向南塔的時候全身蓋著玻璃和煙塵,他根本無法呼吸。于是,他開始手腳并用爬行,希望能離開這片徹底的黑暗和廢墟。這個時候,他突然看到一縷紅色的燈光,這縷燈光引領他走出了世貿大樓。
正在他離開大樓的那刻,他又聽到了一聲巨響,北塔也倒塌了。
“為什么我被救了,我被救了還有什么意義,我的妻子已經不在了。”約翰心痛地想到。
約翰在街上踉踉蹌蹌地走著,不知不覺他走進一家商店,里面工作的一個女孩看到他之后開始幫他撿出頭發里的玻璃。
“我可以幫你給你的家人打電話。”那個女孩說。
約翰解釋,他的家人也就是他的妻子已經遇難了,就在他們談話的時候,約翰的手機響了,是他的妻子打來的。
“我當時想,那一定是別人拿我妻子的電話打給我的,告訴我她遇難的消息。” 約翰說,“我恐懼地拿起電話,說了一聲‘Hello’。”約翰說,“電話中傳來的是我的妻子的聲音,她告訴我,她當天早晨出門發現遲到了幾分鐘后來沒有趕上地鐵,因此逃過了一劫!”
美股市值一周蒸發1.4萬億美元
美國現代歷史上經歷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根據美媒所做的一份最新民調,在這個問題上,有的美國人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是已造成逾64萬美國人死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有美國人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和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恐怖襲擊事件。
但無論如何,回望二十年前,“9·11”事件就是當時的美國人在現代歷史上經歷的最大挑戰。
“9·11”事件當周,美股休市四個交易日,直至9月17日周一才重新開市,創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長休市紀錄。
為振奮市場情緒,紐交所邀請美國前國務卿、時任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里和時任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等敲響開市鐘。
官員助陣不敵市場恐慌情緒,道指當日暴跌7%,創下了當時的最大單日跌幅。美股連續下跌五個交易日,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周跌14%和12%,納指當周累計重挫16%,美股市值一周蒸發1.4萬億美元。
此后的第二周,美股發力,一個月后主要股指收復失地。
不少駐場交易員于復市第一天毫不猶豫地重返交易大堂,券商利弗莫爾(Livermore Trading Group)的首席交易員羅韋(Gregory Rowe)就是其中之一。
羅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9·11”襲擊發生當天,他所在的證券公司剛巧組織員工在外州辦公,“我很幸運地躲過一劫。”他回憶道,此后整整六個月,華爾街附近街道都彌漫著刺鼻的焚燒味,來往行人不得不遮蔽口鼻才能忍受。
羅韋表示,紐交所建筑體并未在襲擊當中受損,但不少交易員歷時一兩年才真正消除恐懼,“9·11”發生前上千名交易員在交易大堂叫價作業,在那之后,駐場交易員數量大幅減少。此外,紐交所在之后幾年也有意加速電子化轉型。事實上,2020年疫情期間交易大堂停擺長達數月,而美股沒有休市一日。
美國雷霆“反恐”取得完勝?
20年前,“9·11”事件發生時,龐哲是華爾街唯一的華人記者,她躲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辦公室門后,將一手消息傳回大洋彼岸。龐哲至今仍保留著一方早已褶皺的餐巾,這是在“9·11”事件發生后,跟隨消防員撤離途中,一位非洲裔好心人贈予的。
20年后,在布魯克菲爾德廣場18樓的辦公室,窗外重建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正映出紐約初秋里明媚的陽光。俯瞰著腳下被稱作“歸零地”的“9·11”世貿遺址,她形容20年后自己的心情亦是“一切歸零”。
“20年前的恐襲事件我都敢去報道,但如今在地鐵上看到有人吵架,我都想趕緊下車。萬一他們吵著吵著開槍了,我挨一槍,總不合適吧。”她說,“與20年前相比,物質生活和科技環境進步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感情卻退步了。”
紐約市警察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5日,該市累計發生謀殺案、偷車案和槍擊案分別達314起、6539起和2391起,較2019年疫情前水平分別上漲39.6%、88.2%和98%。
恐襲發生后不久,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在對國會的演講中正式提出將進行“反恐戰爭”。10月7日,美軍開始了針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并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權。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但全面的戰爭帶來了什么?戰后的伊拉克與阿富汗仍不斷牽扯著美國,給美國社會帶來動蕩不安。
尤其是美國及其盟國在阿富汗“經營”20年后匆匆撤出。仍有相當一部分美國民眾認為,因為美國在阿富汗倉促撤出,有可能會讓美國近期遭遇恐怖襲擊。最新民調顯示,在對美國政府保護民眾的安全方面,有51%的人表示“有信心”,有47%的人表示“沒有太大信心”或“沒信心”。
多國專家學者和政界人士指出,20年來,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反恐戰爭”并未給世界帶來安全穩定。打擊恐怖主義需要各國凝聚共識,加強合作,綜合施策,而不應成為個別國家謀求私利、維護霸權的借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