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99公益日”活動落幕,當代集團聯合伙伴企業,定向支持“留住長江的微笑——拯救江豚”、“守三江水,護萬物源”、“勁草同行”、“創綠家”、“諾亞方舟”等公益項目,總計籌款逾222萬元。
“99公益日”是由中央網信辦和國家民政部指導的全民公益活動。作為始終堅守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當代集團已連續參與6年。6年來,當代集團通過99公益日累計支持9個公益項目,籌款總額超過3600萬元,以實際行動,促進共同富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事業。
今年9月5日99公益日首開共同富裕專場,全員一塊做公益之時,當代集團被授予當前中國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近年來,當代集團及伙伴企業攜手湖北省慈善總會等多個公益機構開展公益項目近百個,累計捐贈金額逾5億元。
一心守護,“脫貧致富+環保治理”雙效收獲
多年來,當代集團以“敬畏自然,善意合作”為價值導向,與北京市企業家環;饡献,支持“一億棵梭梭”、江豚保護、三江源保護、滇金絲猴保護等環保公益項目,在各省開展探索貧困人群脫貧致富與環保治理相結合的模式。
其中,當代集團重點支持 “留住長江的微笑——拯救江豚”專題項目,由阿拉善SEE長江、瀟湘、江淮、東海中心聯合當代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由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負責項目執行。自參與發起項目后,當代集團持續支持項目運轉,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且于今年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上升至一級,成為與大熊貓、東北虎等平級的野生保護動物種類。
拯救長江江豚是一個復雜、系統的社會工程,需多方力量聯動合作,江豚保護社會共同參與的一大亮點便是“協助巡護”。污染排放、濫捕濫撈等人類活動導致長江環境惡化,漁業資源衰退,人豚爭食的矛盾愈發尖銳;鉂O民與江豚生存之間的沖突,才能真正有助于解決江豚危機。自2017年6月以來,江豚保護項目發展“捕魚人”成為“護豚員”,在江豚重點棲息地協助漁政部門拆除非法漁具、打擊非法捕魚。 “協助巡護”解決了部分年紀較大且無一技之長的退捕漁民轉業難題,尤其“十年禁漁”背景下,協助巡護成為漁民替代生計選擇,可在貢獻生態保護的同時獲得穩定收入。
協助巡護隊在工作中
因捕魚人轉型協助巡護員模式獲得廣泛認可,2020年協助巡護作為長江十年禁捕中重要的“群管”方式上升為國家政策。目前,協巡點從9個增加至近百個,協助巡護從百人增長到萬人,越來越多的退捕漁民成功轉產轉業。
不止99公益 立體化幫扶27年
自1995年當代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艾路明擔任武漢貧困村新洪村村委會主任,探索扶貧及新農村建設模式開始,他便意識到僅依靠捐款并非長久之計。他創新扶貧思路,提出產業扶貧。其中一項扶貧措施是鼓勵農民通過小額貸款種植中藥材,既帶領村民致富,又解決了企業的藥材需求。
20年后,艾路明從村主任卸任,村里人年均收入從1995年的720元,到2016年他離開時超過2萬元。20多年時間里,當代集團產業一步步開拓升級,主動發揮產業與資源優勢帶動脫貧致富,逐漸構建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結對幫扶等立體化幫扶體系,將企業發展脈搏與地方經濟深度綁定,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作為立體化幫扶核心,凝聚企業積累的經營、人才、管理、市場經驗及資源,引導當地人口就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外部消費力量。當代旗下企業三特索道(002159,股吧),依托旅游項目投資、建設、經營等手段,在多個景區所在偏遠貧困地區,以旅游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再生。其中梵凈山景區就近安排近500名本地貧困家庭人員就業,將上萬家農戶納入景區官方平臺,帶動貧困村、貧困戶銷售特色商品。旗下另一企業人福醫藥(600079,股吧),在對口幫扶的宜昌五峰傅家堰鄉橋料村,協助成立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申請注冊 “橋料牌”商標,幫助建設蔬菜大棚,扶持貧困戶種植高山蔬菜、水果等,每年增收7萬元。
梵凈山景區招聘的本地員工在制作文創產品
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當代集團20多年前開始支持鄉村教育事業,資助希望小學建設、開發適合的教育課程,提升貧困地區教育質量,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僅學前教育一項,當代集團便投入逾千萬元,資助農村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在湖北省農村地區推廣早期閱讀和幼兒教師培訓。2013年6月至今,當代集團支持湖北省6縣715所幼兒園中的7388名鄉村學前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約63000名幼兒獲得優質學前教育。
據統計,當代集團及伙伴企業近三年在精準扶貧方面總投入超過9200萬元,發揮企業產業資源優勢,為民生提質、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