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蘇泊爾(002032,股吧)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6年4日至2021年9月10日期間,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416.5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1%,其中最高成交價為69.97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8.56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為2.42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公司回購股份數量已達回購方案中回購股份數量下限且未超過回購股份數量上限,本次股份回購方案實施完畢。
而就在前一天,格力電器(000651,股吧)公告稱,本次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買入公司股份3.16億股,占截至公告日公司總股本的5.25%,最高成交價為56.11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0.21元/股,成交總金額為15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公司本次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
至此,格力電器已完成三輪股票回購計劃,共耗資270億元,工程可謂相當巨大,而蘇泊爾也曾于2019年11月28日至2021年4月7日期間,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82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其中最高成交價為79.89元/股,最低成交價為62.88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為5.76億元(不含交易費用)。美的集團的上一輪回購也在今年8月份完成,累計耗資約50億元。
家電巨頭輪番回購股價卻不受“待見”:蘇泊爾接近腰斬 格力跌穿高瓴資本持倉線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年內A股上市公司已實施的回購總金額高達1300多億元,實施回購的公司超過了1000家,其中家電類上市公司中的龍頭企業都開展了一輪乃至多輪回購,但大量回購并未刺激家電類個股的走強,相反的是,在回購期間,不少家電類個股股價一跌再跌,例如蘇泊爾,股價已從2020年7月的高點87.51元下跌至如今48元出頭,跌幅接近腰斬;而格力電器三輪股票回購也沒能穩住股價,從今年1月份63.78元的高位下跌至如今40元出頭,跌幅也超過30%,并且已經跌穿高瓴資本的入股價格46.17元,若非拿到了格力的大量分紅,高瓴資本持有的9.02億股格力電器賬面浮虧將超過50億元。
為何市場對家電企業的回購“視若無睹”?股票的內在價值自然是由企業價值所決定,但在二級市場上的漲跌則完全是資金買賣的結果,家電企業回購股票的失效,本質上還是市場資金偏好所致。
家電并非朝陽產業 資金集中火力猛攻“新賽道”
雖然資金決定了股價的漲跌,但資金的選擇背后有著深層次的邏輯和理由。
股票投資最主要的就是預期,對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相關公司業績和內在價值會持續提升的強烈預期。
從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光伏發電等行業逐漸受到市場主流資金青睞,相關個股股價開始震蕩攀升,而到了今年則開始加速模式,甚至完全脫離估值等傳統基本面參考因素。而資金的集中猛攻和行業的高景氣度密不可分。隨著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傳統燃油車市場已經步入生命周期的末端,未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認知的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在加速提高,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攀升就是結果。而汽車產業鏈復雜,上下游企業眾多,伴隨整車銷量的持續增長,相關產業鏈企業的業績也明顯提升,尤其是上游的鋰資源,今年以來鋰價一漲再漲,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不斷刷新歷史記錄,其背后正是資金對未來業績持續提升預期的看好,因為一旦企業價值提升在未來得以兌現,那么股價也將再次面臨重估,屆時股價或許比現在更貴,所以資金才會持續買入并推高當前價格。
光伏行業同樣如此,和新能源汽車一樣,符合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都會在不久的將來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革,在大規模替代的過程中相關企業將持續受益。有了這樣強烈的預期存在,資金才會不停涌入相關板塊中。
而家電行業并非朝陽產業,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電市場已接近飽和,難以出現大規模替代或重大技術革命等刺激因素,即便是所謂的智能家居短時間內也無法實現大規模增長,再加上房地產調控措施日趨嚴苛,和地產密不可分的家電行業也受到一定壓制。
權威機構公布的國內家電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8月彩電線上市場銷量199.1萬臺,同比下降13.7%;銷額53.1億元,同比增長19.5%;2021年8月冰箱線上市場零售量為224.9萬臺,同比增長1.3%,零售額為48.7億元,同比增長10.7%;2021年8月冷柜線上市場零售量為36.1萬臺,同比下降10.5%,零售額為4.6億元,同比下降4.3%;2021年8月線上洗衣機市場零售量226.4萬臺,同比上漲18.6%;零售額36.7億元,同比增長36.5%;2021年8月空調線上零售量156.3萬套,同比下降34.6%,零售額48.5億元,同比下降24.7%;2021年8月油煙機線上市場零售量為63.6萬臺,同比下滑18.1%,零售額為10.0億元,同比下滑4.3%;2021年8月電熱線上市場零售量為67.9萬臺,同比下降11.0%,零售額為6.7億元,同比下降8.2%;2021年8月燃熱線上市場零售量為41.5萬臺,同比下降0.8%,零售額為6.9億元,同比上漲4.3%;2021年8月洗碗機市場零售額為2.90億元,同比上升1.73%,銷量為7.24萬臺,同比下降7.13%;2021年8月小家電(電飯煲、電磁爐、電壓力鍋、豆漿機、料理機、榨汁機、電水壺)線上市場零售額為17.4億元,同比下降3.0%;2021年8月線上凈水銷額4.95億元,同比增長11.9%;2021年8月凈化器線上市場零售額規模3.31億元,同比增長13.79%,零售量22.42萬臺,同比增長13.04%;2021年8月清潔電器線上市場零售額規模14.41億元,同比增長23.17%,零售量147.61萬臺,同比增長4.53%;2021年8月掛燙機線上市場零售規模1.52億元,同比下滑9.62%,零售量92.1萬臺,同比下滑22.25%。
從不同品類看,電視,空調等大家電仍舊處于下滑態勢,連去年疫情期間增長的生活小家電也開始回落,只有凈水器,清潔電器等少數品類還維持增長的勢頭,這也表明當前主要家電品類已經達到或逼近飽和狀態,而凈水器和其他清潔電器由于普及率相對不高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等因素,還有擴張空間。
就企業自身而言,在外部環境趨于疲軟的情況下,傳統家電企業要么想辦法拓展新業務,打造新的增長極,要么固守城池,和大環境一起下落。家電企業自然明白,也在不斷嘗試,例如格力電器,在空調業務外拓展了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跨行業的新業務;美的集團則憑借收購庫卡機器人進入機器人自動化領域。只是到目前為止,家電企業的轉型和多元化發展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傳統的家電主業仍然是營收的最大來源,若新業務短期無法貢獻可觀的營收和利潤,企業整體業績還將繼續承壓。
此外,家電原材料價格大漲,也造成企業生產成本抬高,進一步侵蝕利潤。
家電板塊估值和分紅優勢仍在
難道家電類上市公司就毫無優點?自然不是,和其他被炒得火熱的題材相比,家電類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處于低位,從投資安全性角度而言,家電股作為防守倉位配置顯然更合適,并且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等優質家電類上市公司常年保持較大力度的分紅,持股股東可以真分享企業的盈利。另外,優質家電企業公司治理相對規范,出現黑天鵝的概率也相對更小。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當前的A股市場,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緊盯新興行業賽道,大市值的家電企業少了大資金關注,股價自然難以扭轉頹勢,只有市場風格徹底切換,風險偏好下降時,家電類個股或許才能迎來真正的曙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