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金喆 實習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時隔一年,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采的第二槍再次在天津打響。
9月14日上午,國家組織的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于天津正式開標。繼心臟支架之后,此次高值醫用耗材改革的矛頭指向了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簡稱髖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簡稱膝關節)。按照全國醫療機構申報采購需求量的90%,上述兩種人工關節的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54萬套。此次擬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價格從平均3萬元降到1萬元以內,平均價格降幅達82%。
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集中采購組組長高雪介紹,此次擬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預計在明年3月份左右落地。此外,《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相比一年前的心臟支架集采,政策更完善、中選比例更大、企業更喜悅是此次集采的三大變化,而國內人工關節市場也在悄然生變。
價格好于企業普遍預期
自6月21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官網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1號)》(簡稱《公告(1號)》)后,社會各界便一直在關注著這場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根據《公告(1號)》,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產品為髖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產品系統根據股骨頭和髖臼內襯材質組合,分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個產品系統類別開展采購;膝關節作為一個產品系統類別開展采購。
9月14日上午7點50分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天津陳塘科技商務區服務中心的集采申報信息公開大會,看到已經有企業代表陸續來到大廳簽到入場。按照集采組織方規定,每家企業可有三名代表進入會場,其中被授權人憑法定代表人授權書及身份證明遞交申報材料,上午9點開始投標,一個小時后現場唱標,所有被密封在紙袋中的報價謎底將被揭曉。
在這種氣氛下,各企業代表謹慎且嚴肅,面對記者對于集采的詢問大多保持沉默,但在大廳之外,也匯集了三五成群的企業工作人員,他們中有人笑稱自己是“智囊團”,神色輕松許多,也有人對記者直言“一晚上都沒睡”“非常焦慮”。
兩個半小時后,全部企業報價信息公示完畢,唱標正式完成,各企業代表從會場蜂擁而出,其中大部分代表的神色與入場前的焦慮相比,已經顯得輕松不少。
據記者現場了解,受此前人工關節省級集采影響,一些企業對本次投標的預期價格持悲觀態度,但最終價格出來之后,許多企業都長吁一口氣。“這次價格比預期要好一點。”一位企業代表向記者透露:“膝關節的服務成本非常高,現在(投標)價格出來之后,服務還是有保障的。”
但也有企業不敢放松。從出會場到再回到會場聽擬中標結果的一小時里,有兩名企業代表一直停留在會場外的一角,俯身在32開的筆記本上不斷翻閱、寫寫畫畫,而紙上記錄的,是密密麻麻的唱標數字。
指針終于指向12點30分。所有企業在會場聽完擬中標結果后再次走出會場,一種喜悅的情緒在會場之外蔓延。其中最鮮活的一幕發生在強生在擬中選結果落地后的合照環節。
“我們帥不帥?帥!我們厲不厲害?厲害!”當三種髖關節產品全部中標后,近20人的“強生集采隊”在合照時發出了響亮的口號。與這種外露的表達方式不同,一些國內企業對待擬中選結果的反應更加內斂,不過他們圍在一起交談時,雖然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但也能看到舒展的眉眼。再考慮到此次人工關節集采規定的8進7、16進13、21進15、34進24等寬松的入圍比例,企業們將要收到的集采結果,似乎大概率是值得樂觀的。
平均降價82%
9月14日下午6點左右,此次人工關節集采的報價正式出爐。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提供的數據及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公示的擬中標信息,本輪人工關節國家集采共有48家企業參與,44家中選,中選率92%。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記者注意到,44家中選企業中,國內生產企業30家,進口企業14家,國內和國外企業的產品在這次人工關節集采中成績相當,拿到的市場份額幾乎一樣。而根據國家聯采辦的消息,中選產品能夠覆蓋絕大多數臨床使用的規格以及用量,最大限度保障臨床需求。
從“全面豐收”的企業看,此次集采中,三類髖關節產品系統和膝關節產品系統全部中標的企業有11家,分別為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北京蒙太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北京威高亞華人工關節開發有限公司、貝朗醫療(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大博醫療(002901,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貿醫療用品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山東威高海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博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創骨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正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天衍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而從“報價最低選手”看,在合金-聚乙烯髖關節產品中,天津康爾諾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康爾諾科技)報出了全場的最低價1788元;在陶瓷-陶瓷髖關節產品中,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簡稱愛康醫療)報價6890元,為全組最低;在陶瓷—聚乙烯髖關節產品的報價中,外資企業史賽克(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簡稱史賽克)報出了5119元的最低價;膝關節產品中,愛康醫療再次報出低價4599元。
但是,從前那種低價搶市場的邏輯,似乎發生了變化。
“我覺得這次的人工關節招標機制相對比較合適。”創生醫療器械(中國)有限公司的高級招標項目經理曹毅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此前冠脈支架國家集采的規則相比,此次人工關節集采規則在價格上努力避免“單純的最低價格”,而是向“合理的價位”傾斜。
而在媒體集體采訪中,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教授表示,國家集采確實可以擠壓人工關節在流通環節的灰色空間,但是在該部分被清理后,再降太多的價格也不是太好。這次的集采規則其實比較好,雖然競爭還是會很激烈,但不會再出現報高價就一點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了,對于小企業來說是更好了。
此外,與心臟支架集采不同,此次集采明確提到了企業報價需包含“伴隨服務”價格。據現場媒體觀察,伴隨服務的報價跨度較大,從50元到800元不等。
業內:國產替代加速
事實上,在人工關節集采被正式納入國家集采的范圍之前,其價格在各省市帶量采購的過程中也上演了數次“跳水”。例如,2020年8月,安徽省骨科集采關節類240個產品平均降幅81.97%。江蘇省集采中,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平均降幅67.3%,最大降幅81.9%。2020年11月,山東淄博七市聯盟帶量采購中,骨科創傷類產品平均降幅67.3%,單個產品最大降幅達94%。今年7月,河南省牽頭十二省(區、市)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采購,中選產品平均降幅88.65%。
如此高頻地被選作集采對象可能與人工關節產品近年來的市場高增速有關。
根據Eshare醫械匯數據,2016~2019年我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且增速維持在16%左右。其中得益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和醫療需求不斷上漲,2019年我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約為304億元,同比增長16%,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50億元。
然而,在我國骨科植入市場中,國外品牌企業仍然占據較大份額。2019年,中國骨科植入市場中排名前十名的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數量持平,前者包括強生、捷邁邦美、史賽克、美敦力和施樂輝,后者包括威高骨科、愛康醫療、大博醫療、春立醫療、正天醫療。但從市場份額來看,5家進口品牌的市占率達到37.1%,而5家國產品牌的市占率僅為17.76%。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研究室主任蔣昌松告訴記者,此次集采并沒有國產替代率的指標要求。但業內普遍認為,此次人工關節集采再次釋放了國產替代加速的信號。
例如,曹毅平表示,國家一直在倡導國產替代,這次人工關節集采把進口和國產產品放在同一個競價組里,也能反映出這一態度。但他直言在一些技術上,目前發達國家會走得稍微靠前一點,所以外企會具有更先進的專利。“但我覺得這種差距是可以彌補的。”曹毅平說,只要通過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企業完全可以趕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