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三個年度營收不斷下滑的另一面,英唐智控(300131,股吧)最近三個年度三次收到年報問詢函、四次收到關注函,以及董事長胡慶周違規減持被通報批評一次。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今,英唐智控董事長先后九次減持,合計減持6000多萬股。
三年三次收到年報問詢函:涉及子公司虧損等
根據英唐智控最近三個年度的報告,即2020年、2019年、2018年年度的營收分別為104.18億元、119.50億元、121.14億元,顯然,營收同比接連下滑;而相應年度的歸母凈利分別為2.69億元、0.29億元、1.41億元,而這變動的幅度與上述歸母凈利的幅度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一現象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發來了問詢函。
根據深交所于2021年5月18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報問詢函》(創業板年報問詢函【2021】第271號),即針對2020年度報告涉及了25大類問題。
其中,深交所問詢函提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18億元,同比下降12.82%;歸屬于 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841.50%;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后凈利潤”)-3.13億元,同比下降1,738.65%。請分業務板塊補充說明本期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凈利潤及扣非后凈利潤大幅變動且與收入變動幅度存在較大差異 的原因及合理性。”
英唐智控回復表示,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大幅變動且與收入變動幅度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受公司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目標的影響
另外,深交所問詢函提及“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增資取得科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富控股”)55.00%的股權,通過科富控股收購日本先鋒微技術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英唐微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唐微技術”)100%股權,因公司投資成本小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英唐微技術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該收購形成營業外收入1,338.58萬元。自購買日至期末,科富控股的凈利潤為-2,877.01萬元,英唐微技術的凈利潤為-560.13萬元。請補充說明英唐微技術購買日凈資產公允價值相較于賬面價值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評估是否公允,公司對英唐微技術采取的整合措施以及整合情況,科富控股、英唐微技術收購后的經營情況、發生虧損的原因。”
英唐智控在回復中表示,科富控股2019年11月18日成立,公司于2020年01月24日取得科富控股55%股權,科富控股自成立以來沒有開展業務。自購買日至本期末,科富控股的凈利潤為-2,877.01萬元,主要是收購英唐微技術發生的律師費、顧問費、咨詢費等。另外,英唐微技術自2020年11月納入合并以來,經營情況良好。自購買日至期末,英唐微技術的凈利潤為-560.13萬元,主要是因為英唐微技術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減少,因成本中固定成本、人工成本占比為46.47%,加上11月增加了一筆新產品導入成本5,2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333.25萬元),導致毛利率下降。
除此之外,筆者注意到,對于英唐智控披露的2019年度報告、2018年度報告,深交所亦分別下發了問詢函,即深交所2020年5月7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的年報問詢函》(創業板年報問詢函【2020】第 152號 )、深交所2019年5月13日下發的《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報問詢函》(創業板年報問詢函【2019】第 215 號)。
其中,針對英唐智控2019年度報告,深交所提問了包括“公司業績持續下滑且凈利潤下降幅度遠大于收入的原因及合理性”等14大類問題;針對英唐智控2018年度報告,深交所提問了包括“報告期內英唐智控營業收入與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幅度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等14個問題。
三年四次收收關注函:牽涉半導體等
根據深交所 2021 年 7 月 12 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創業板關注函【2021】第 293 號 ),關注函涉及三大問題。
“其一,公告稱,HuLu 是一家位于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高科技及半導體行業投資及技術服務公司,在半導體設備、產線及技術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請補充說明 HuLu 公司的背景情況,包括其設立時間、公司規模、主營業務、經營情況等,其可為你公司提供的具體合作資源、雙方的具體合作方式,你公司與 HuLu公司在半導體領域開展合作是否需要取得美國相關部門的批準、是否可能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在國內籌建碳化硅產線是否需要取得國內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相關合作在政策上是否具備可行性。”
“其二,你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于電子元器件分銷,請補充說明公司自行生產制造的半導體產品的產能、產量、貢獻的收入、利潤金額以及占比,生產使用的半導體材料類型、采購來源、需求量等,公司自建一條碳化硅生產線的主要目的、預計的產能、產品主要用途、與你公司現有業務的協同性、你公司進行自建的必要性。”
“其三,截至 2021 年一季度末,你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 4.52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 61.57%。請補充說明碳化硅生產線預計的投資規模、建設周期、資金需求等,并結合你公司在碳化硅材料相關領域已有的技術、人才儲備、市場資源等說明你公司是否具備充足的資金投入能力及建成后運營能力,該投資是否將對你公司流動性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并向市場充分提示該投資事項可能面臨的風險。”
“其四,請補充說明你公司與 HuLu 公司合作的具體籌劃過程,你公司與 HuLu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無需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請說明該合作事項履行的內部審批程序、是否達到信息披露標準,《合作協議》未明確合作金額、具體方案、權利義務等關鍵內容的合理性、相關合作事項是否真實、可行,你公司是否存在刻意利用第三代半導體概念炒作股價、協助實際控制人高位減持的情形。”
對于上述深交所關注的問題,英唐智控作出了回復。其中,英唐智控提及,半導體行業具有前期資金投入大、技術含量高、投資建設周期長的特點。根 據公司規劃,本次自建 6 英寸碳化硅生產線設計產能為 5000 片/月(以晶圓片計 算,具體生產器件數量將根據產線建設完成后產線性能及器件產品的設計指標最 終確定),預計投資規模 20 億元、預計建設周期 2-3 年。
另外,在風險提示方面,英唐智控在回復上述問題時提及,公司控股股東胡慶周先生于 2021 年 6 月 29 日披露了減持計劃,其計劃在 2021 年 6 月 29 日起 6 個月內以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者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擬減持/轉讓股份數量不超過 45,339,364 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 4.24%),其中,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方可實施。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上述減持計劃尚未實施。
除此之外,在2019年至2021年9月期間,英唐智控還收到三次關注函,包括據深交所 2021 年 1 月 18 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創業板關注函【2021】第 20 號 )、深交所 2020 年 10 月 22 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 限公司的關注函》(創業板關注函【2020】第 478 號 )、深交所2020年10月16日下發的《關于對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的關注函》(創業板關注函【2020】第471號 ),所涉及的問題包括關于股權激勵和獎勵基金計劃、英唐微技術生產線的升級改造、上海芯石成相關問題等。
董事長胡慶周被通報批評一次:違規減持
縱觀英唐智控最近三年的違規行為,筆者發現,其董事長胡慶周曾在2019年期間存在違規行為被深交所通報批評一次。
據深交所2019年披露的《關于對胡慶周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經查明,胡慶周作為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簡稱“英唐智控”)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存在違規行為。
2019 年 7 月 18 日,胡慶周被質權人以集中競價方式強制平倉減持英唐智控股份 7,738,836 股,占英唐智控總股本的 0.72%,涉及金額為 4,345.24 萬元,但胡慶周未按規定預披露減持計劃。7 月18 日晚間,英唐智控披露了《關于公司控股股東所持部分公司股票被動減持暨可能繼續被動減持的提示性公告》。7 月 19 日至 7 月24 日期間,胡慶周繼續被質權人以集中競價方式強制平倉減持英唐智控股份 2,943,453 股,占英唐智控總股本的 0.28%,涉及金額為 1,554.03 萬元,減持行為發生日距離減持計劃預披露日期不足15 個交易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表示,胡慶周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本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 11 月修訂)》第 1.4 條、第 3.1.11 條和《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的規定。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依據本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 (2018 年 11 月修訂)》第 16.2 條、第 16.3 條的規定,經本所紀律 處分委員會審議通過,本所作出如下處分決定:對胡慶周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與此同時,上述處分決定書顯示,對胡慶周的上述違規行為及本所給予的處分,本所將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開。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0年期間,英唐智控董事長胡慶周先后九次累計減持了64667400股。據巨潮資訊網,截至2021年6月30日,胡慶周持有股份為18135.75萬股,持股比例為16.96%,十大股東排名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16日,于2010年10月19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電子元器件分銷,軟件研發、銷售及維護,電子智能控制器的研發、生產、銷售;經營范圍包括芯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開發、銷售及技術服務;微電子產品、計算機軟硬件及系統集成;電子元器件的渠道分銷及技術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智能控制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企業管理咨詢服務;自有物業租賃。
(文中圖片來源:深交所官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