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當地時間9月21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拉開帷幕,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在聯大發言的拜登備受關注。
經歷了從阿富汗狼狽撤軍、在法國背后“捅刀”等一系列讓美國外交信譽掃地的事件后,拜登試圖安撫盟友,夸口會為他們“挺身而出”。
他宣稱美國不尋求“新冷戰”,準備與“任何尋求和平解決共同挑戰的國家合作”、反對“強國支配弱國”等等。
另一方面,不少美媒都注意到,盡管拜登在講話中沒有直接提到“中國”二字,卻仍在含沙射影地針對中國。此外,拜登也強調,美國將參與競爭,并且將“激烈地競爭(compete vigorously)”。
外媒報道截圖
“為盟友挺身而出”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聯合國新聞等報道,拜登在21日的講話中闡述了他領導美國進入“外交新時代”的愿景,并試圖告訴那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們,他正帶領美國走出“美國優先”的時代。
拜登吹噓了自己上任8個月以來,在多邊主義和振興伙伴關系方面取得的成績,包括美國重申了北約集體防御條款的承諾、恢復與歐盟的接觸、提升美澳印日之間的四方伙伴關系、重返《巴黎協定》、重新參與世衛組織的工作等等。
他說,美國將繼續保衛自己和盟友的利益,使其免受攻擊,包括恐怖主義威脅。美國也準備在必要時使用武力,但是使用武力是為了保衛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且這些任務“必須是明確和可實現的”,將在美國人“知情且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并盡可能與盟友合作。
“我們會為我們的盟友和朋友挺身而出。”拜登說。
拜登把美國的表現說得天花亂墜,但他沒有提及引發與法國外交危機的潛艇交易風波。
CNN稱,最近被法國召回的駐美大使菲利普·艾蒂安21日晚些時候在CNN“戰情室”(The Situation Room)節目中表示,在特朗普時代,歐洲人還是維持了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因此,看到當下的美國政府采取了更多單邊主義行動時,我們確實有些失望。”
眼下,潛艇交易風波已然成為美國與盟友間“最嚴重的裂痕”之一,除了法國的“震怒”,歐盟及其成員國在此問題上也紛紛站隊自己人,認為澳英美協議為歐盟敲響了警鐘。此次聯合國大會,馬克龍并未親赴美國,而拜登將在“未來幾天”與他通電話,外界都在關注著美國要如何安撫法國這位“最古老的盟友”。
21日的講話中,拜登談到了另一個受到盟友詬病的決定——從阿富汗撤軍,他繼續為該行動辯護,聲稱:“我們不再糾結于過去的戰爭,而是著眼于將我們的資源用于對集體未來至關重要的挑戰:結束(新冠)流行病;應對氣候危機;管理全球權力動態的變化;在貿易、網絡和新興技術等重要領域塑造世界規則;面對當今的恐怖主義威脅。”
“我們已經結束了阿富汗20年的沖突,隨著我們結束這段無情的戰爭,我們正在開啟一段不懈外交的新時代。”拜登說。
當地時間9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發表演講 圖源:澎湃影像平臺
“不尋求新冷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曾擔憂地表示,中美關系“完全失調”,并呼吁避免“新冷戰”。而白宮方面則回應稱,拜登政府不同意對美中關系的這種描述,“我們與中國的關系并非對抗,而是競爭。”
21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拜登在34分鐘的講話中并沒有提到“中國”二字,但表示,“我們不是在尋求新的冷戰,或是一個分裂成僵化集團的世界。美國已經準備好與任何一個站出來并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的國家合作,即使我們在其他領域存在嚴重分歧。”
美聯社稱,拜登試圖淡化外界對美中關系緊張局勢升級的擔憂。
不過,在另一些美媒來,拜登的發言針對中國意味明顯。CNN就注意到,拜登在講話中強調,“美國將參與競爭,而且將激烈地競爭(compete vigorously)”。報道認為,拜登雖然不想和中國發生“新冷戰”,但卻希望進行“激烈的競爭”。此外,拜登也提及,美國正將重點轉移至印度-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
路透社也稱,盡管拜登口中沒有說出“中國”或“北京”,但整場演講“含蓄”提到了美國這位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兩國在印太地區、貿易和所謂“人權”問題上都存在分歧。
在聯大發表演講之際,拜登還將開啟一系列外交活動,包括21日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英國首相約翰遜會面;22日主持全球新冠疫苗線上峰會;24日與澳大利亞、印度、日本三國領導人會面,主持四方安全對話(Quad)首次面對面峰會。
此前《華盛頓郵報》指出,拜登希望利用他在聯大的發言,以及本周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會晤,來證明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領導地位”。而在演講前,拜登也再次放出豪言,稱“美國回來了”。不過在CNN看來,在阿富汗撤軍和美法爆發潛艇危機后,拜登聯大首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向盟友證明自己不是特朗普。
原標題:拜登聯大演講宣稱“不尋求新冷戰”,但將“激烈競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