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22“世界無車日”,國際公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了新一期的《中國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報告,對全國45個城市的街道步行環境現狀以及近年來的改善狀況進行了評估,為城市改善步行環境、提高綠色出行比例提供參考。評估結果顯示,北京步行環境的改善情況得分排在了45個案例城市之首,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步行環境改善最大。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49.68%上升至63.89%。隨著城鎮化規模的繼續擴大,城市居民數量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也將持續增長。改善步行環境、減少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
為推動綠色出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自2013年起開始關注中國城市街道的步行友好性,通過評價、評分、案例介紹對步行環境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和倡導。本期報告是NRDC步行友好性系列研究的第五期。
研究團隊選取了45個案例城市,基于可獲得的網絡地圖信息,在城市建成區內隨機選取了2.5萬多個街道點位,對比每個點位在近幾年里過街設施、專用自行車道、機非隔離設施、街道家具、機動車占用步道等十項指標的改善情況。
研究團隊在所有案例城市都觀察到了提升步行友好性的道路設施改善。改善最多的是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物理隔離、步道修繕和過街設施,改善最少的是街道綠化、獨立自行車道和設置座椅等休息設施。因數據可得性的限制,有些城市可獲得信息的時間區間為3-4年,有些為5-6年。在前一個時間區間里,深圳、淄博、呼和浩特、青島、徐州步行友好改善的總分排名前五。在第二個時間區間里,北京、長春、武漢、蘭州、鄭州排名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得分靠前的城市,大多出臺了針對慢行系統建設的規劃,對城市步道的改善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
此外,報告評估了這些城市步行環境的現狀。在提供人行道、地下通道等過街設施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成都、上海、深圳、北京、杭州、武漢、蘇州、大連、鄭州、廈門。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隔離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廈門、北京、武漢、深圳、西安、上海、鄭州、蘇州、杭州、淄博。步行道路被占用曾經是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現象,讓行走變得費神費力,且因行人外溢至行車道而產生交通安全隱患。步行道占道情況較少的城市依次為:蘭州、上海、長春、淄博、青島、廣州、南京、蘇州、煙臺、北京。
NRDC中國城市項目主任潘支明表示,改善步行環境是提高綠色出行意愿、培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目前,許多城市都在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等多個方面,系統梳理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短板和不足,包括步行環境在內的慢行環境是城市體檢的重要內容之一。城市應借此機會加強對街道環境和設施的定期追蹤。排名不是目的,研究的目標是為城市決策者提供參考,讓城市互相借鑒好的做法,改善步行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