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6日,以“新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為主題的2021中關村(000931,股吧)論壇第四屆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在懷柔舉辦。會議邀請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成員及國內有關科學中心代表,圍繞科學中心建設運行、國際科技合作和最新研究成果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討交流。
“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需要很多大科學裝置,不是一個。大科學裝置是一個極限裝置,是非常難建設的,需要很多人、很多國家合作。”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表示。大科學裝置比實驗室裝置更大更精細,能完成實驗室里做不了的實驗,更好地解決科學問題。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會吸引大量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他們之間又會產生協同和合作,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就是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
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由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并主辦,從2017年到2019年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并推動成立了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首批有15個國家科學中心或實驗室(國際9個、國內6個)加入,是國內外科學中心分享規劃、建設及運行經驗,探討機制創新和謀劃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本屆研討會期間,還召開了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2021年年會,也是聯盟第一屆年會。聯盟自成立以來,已經建立起內部工作機制、聯絡員制度、自己的網站、新聞通訊交流等,并征集到20多項合作意向,在本次研討會上進行深度交流。年會還審議了聯盟2022年工作計劃及合作計劃,選舉了第三屆聯盟主席,并討論聯盟新成員的發展計劃等。
本屆研討會還設兩場平行學術會議,邀請來自德國、英國、瑞士、西班牙、波蘭、荷蘭、瑞典等國家以線上形式,以及國內大連、蘭州等地區的9位聯盟成員代表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作為歷屆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的舉辦地和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的發起成員之一,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2017年批復以來,已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十三五”時期,29個重大科技設施平臺建設全面提速。“十四五”時期進入建設與運行并重的新階段,繼續堅持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進創新,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戰略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