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綱表示,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速仍有望維持在5%~6%的區間,有條件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收益率曲線也可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形態。中國將盡可能地延長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目前不需要實施資產購買操作。 ]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金融研究》刊發《中國的利率體系與市場化改革》文章。他在文中特別強調,中國將盡可能地延長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目前不需要實施資產購買操作。
易綱表示,資產購買工具不屬于常規貨幣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場出現問題時的被迫選擇。央行長期實施資產購買操作會產生危害市場功能、財政赤字貨幣化、損害央行聲譽、模糊央行解決市場失靈和貨幣政策立場之間的界限、引發道德風險等諸多問題。
此外,該文還涉及諸多重點內容,第一財經梳理如下:
中國目前不需要實施資產購買操作
易綱認為,應當盡可能避免實施資產購買操作,如果必須實施,應當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央行干預的目的應當是幫助市場恢復正常運轉,而非替代市場;二是央行的干預措施應盡可能走在市場前面,從而快速穩定市場情緒,避免市場失靈進一步惡化;三是應盡可能減少資產購買規模,縮短持續時間,力求資產購買實施力度與市場失靈的程度保持一致。
當前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利率長期趨于下降,一些經濟體的政策利率已接近于零利率甚至負利率。
易綱表示,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速仍有望維持在5%~6%的區間,有條件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收益率曲線也可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形態。中國將盡可能地延長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目前不需要實施資產購買操作。
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存款實際執行利率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存款,存款是最重要的金融公共服務產品,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易綱表示,存款基準利率過去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當前金融機構可自主確定存款實際執行利率。存款利率是在一定規則下,由市場決定的。央行公布的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指導性利率,為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定價提供了重要參考。
從國際經驗看,存款利率一般比其他市場利率更加穩定。當前我國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以此為基礎既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浮。可以說處于“黃金水平”,符合跨周期設計的需要。
易綱認為,利率自律機制參考存款基準利率形成了存款利率自律約定,對維護存款市場公平合理的競爭秩序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易綱認為,我國的收益率曲線已趨于成熟。對于收益率曲線的短端,央行控制著基礎貨幣的供給,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投放短期和中期基礎貨幣,直接影響短期和中期的市場基準利率。對于收益率曲線的中長端,則主要基于市場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取向等的預期,由市場交易形成,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從中觀察重要的市場信息。
利率市場化要“放得開”也要“形得成”
展望未來,易綱表示,央行將繼續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著力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一方面,繼續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繼續鞏固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MLF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理想狀態為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為中樞波動。著力完善利率走廊機制,有序實現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全流程電子化。
另一方面,持續強化市場基準利率培育。優化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形成機制,督促報價行提高報價質量,對報價行進行考核并實行優勝劣汰,適時公布LPR歷史報價。拓展回購利率DR在金融產品中的運用,進一步鞏固DR的基準性。按市場化原則培育國債收益率曲線。
此外,易綱還強調,利率市場化既要“放得開”也要“形得成”。當前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矛盾在于,市場化利率在“形得成”和傳導方面存在障礙,其原因包括監管套利、金融市場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場分割,以及融資平臺預算軟約束、存款無序競爭等財政金融體制問題。下一階段,要繼續加強監管、優化營商環境、硬化預算約束、化解金融風險,為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更有利條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