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創業黑馬(300688,股吧)集團主辦的“2021黑馬科創高峰論壇暨科創云發布儀式”,在北京懷柔區科學城創新小鎮舉行,數十位政府及行業協會領導、專家、一線投資機構與券商代表出席,眾多黑馬科創企業和懷柔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科創云”首批入駐者。
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出席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牛文文在演講中表示,產業數字化升級和北交所的成立,讓屬于中小企業的大時代到來了。而“中小企業要升級,首先服務中小企業的機構要升級”,牛文文認為,SaaS化、全國化和平臺化,是企業服務升級的方向。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北京懷柔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城,未來中國的一些前沿科學探索,可能將要從這里出發。因此,我們也要把一些重要的產品放在懷柔發布。
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科創云”,這是創業黑馬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的一個SaaS產品,本質上是幫助大家檢測自己的商標專利和技術實力——我們稱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含量”——的一個工具。它可以幫大家完成知識產權的覆蓋、確權,為下一步的金融化、資本化做好準備。
當前,是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道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因為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發生了。
第一件事是中國的數字化升級。中國有全世界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我們的產業鏈主體是中小企業,可能不如國外產業龍頭強勢,但產業鏈條和產業生態是最完整的,F在國家提出“實現數字化升級”,我認為升級的重點就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就是中國的產業升級。只要實現了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我們就不怕全球產業鏈的重塑,也不怕逆全球化下的產業鏈遷移。
特別是國家提出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向。所謂專精特新,就是讓中小企業不要盲目走平臺化、金融化、多元化,海量燒錢擴張的美式或者說硅谷式發展路線,而要以產業為主,實業為主,技術為主。
第二件事,是北交所的成立。我們做企業的人要關注政策方向。2012年以來,每年的有關文件里,都可以看到“加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表述。中國的中小企業達到千萬數量級,這是全世界罕見的,只靠銀行體系對中小企業實現覆蓋和支持是很難的,所以,中央很早就提出中小企業要直接融資,用股權去融資。作為中小企業,我們要把自己的“股權名片”擦亮,勇敢地走進直接融資市場。
過去,天使、VC機構大多是美元基金,投資最終會借納斯達克等平臺退出。人民幣基金沒有足夠大的平臺和退出機制,導致大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扎根產業的中小企業沒有辦法進入資本市場。現在國家想在了企業前面,北交所可以幫助眾多中小企業投資者順暢退出,它會成為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的最終上市通道。圍繞北交所,所有中小企業未來的資本路徑就變了,這是一個偉大的改變,已經有大量的VC涌入專精特新和新三板投資。
很多中小企業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兩件事疊加在一起的力量。我們相當于是把德國式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的路徑與面向中小企業的獨創金融服務路徑整合在一起,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確定性。這一規劃奠定了中國中小企業——尤其是科創和科技制造型中小企業——騰飛的基礎。我們這些做科創服務的人為此感到振奮,屬于中國中小企業的大時代已經到來。
在這個大的宏觀形勢下,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創業黑馬已經為科技型創業公司服務了13年,我們認為,中小企業要升級,首先服務中小企業的機構要升級,投資機構、產業孵化器和黑馬這樣的企業服務機構,都要同步跟上這個時代,需要在三個方向上完成升級。
第一個方向是SaaS化。在美國,企業服務SaaS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一個發展很快的黃金賽道,中國則要補上To B SaaS服務這一短板。SaaS化代表著服務的云化、數字化,也代表著普惠的服務。企業服務最早是從大中型企業出發的,價格很高,中小企業享受不起。當你開始面向中小企業的時候,SaaS化就是第一步,只有SaaS化才能有更大的覆蓋面,才能有普惠的價格。正是因為地產服務行業的SaaS化,讓物業公司的估值、市值超過了地產公司。服務中小企業的SaaS市場空間巨大,可能會出現千億級的公司。
第二個方向是全國化。中國的企業服務機構大部分都是本地化或者說區域化的,服務半徑不夠。要為中小企業服務,必須在創業者聚集的地方服務創業者。像我們這次在懷柔發布“科創云”,要為懷柔160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其中有的在本地,有的只是注冊在這里,對于不在這里的,我們需要一個數字化的平臺幫助它們上線,在云上為它們服務。這種服務一定是既全國化又本地化的,只有全國化的機構才能覆蓋。
第三個方向是平臺化。服務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高端資源,包括大律師、大審計師、大會計師,這樣的資源注定是稀缺的。要把這些高端服務資源聚集起來,分發好、匹配好,必須運用平臺化的工具和思維。
今天,我們發布國內首個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SaaS——“科創云”。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徑,是一個不斷爬坡的過程,登陸北交所也是一個不斷爬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小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這就需要我們來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的流動化,讓眾多中小企業能夠借助這一系統,不斷做強“硬實力”,通過國家的檢測。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