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30月電 國家發改委網站3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體育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全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導則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提出,要建立以工商資本及金融資本為主、以政府有效精準投資為輔的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等。
《通知》指出,制造業發達地區可著重發展先進制造類特色小鎮,先進要素集聚地區可著重發展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數字經濟及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擁有相應資源稟賦地區可著重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體育運動及三產融合類特色小鎮。
《通知》提出,特色小鎮應聚焦產業細分門類,做強做精特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例原則上不低于60%,培育競爭優勢強的領航企業。特色小鎮應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原則上不低于20萬元/人,單個特色小鎮吸納就業人數原則上不少于2000人。特色小鎮應聚焦創新創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原則上不低于20%。
根據《通知》,人均GDP少于1萬美元省份的清單內特色小鎮原則上不多于50個,鼓勵控制在30個以內。對清單內特色小鎮進行定期評估,實行有進有退、優勝劣汰。
同時,《通知》要求,堅持市場化運作、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鼓勵通過政策激勵引導、盤活存量資產、挖掘土地潛在價值等方式,培育專業性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主體,引導大中小微企業聯動發展。建立以工商資本及金融資本為主、以政府有效精準投資為輔的投融資模式。現金流健康的經營性項目、具備一定市場化運作條件的準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主體自有資金先期投入,其中符合條件項目可通過申請注冊發行企業債券、鼓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特別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與等方式予以中長期融資支持。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各級財政資金予以投入,其中符合條件項目可按規定分別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
《通知》還提出,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縣級政府法定債務風險預警地區不得通過政府舉債建設,不得以地方政府回購承諾或信用擔保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防房地產化傾向,特色小鎮建設用地主要用于發展特色產業,其中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滿足特色小鎮內就業人員自住需求和職住平衡要求。除原有傳統民居外,特色小鎮建設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原則上不超過30%,鼓勵控制在25%以下。(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