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波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在印度經濟開始復蘇的關鍵時期,一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卻不期而至。
目前,印度各大火電廠已經面臨無煤可用的窘境。該國內的135家燃煤電廠中,有112家只剩下不到一周的存量,超過70家不足三天,有16家甚至已經斷供。
印度電力部長辛格表示:“我不知道未來5到6個月,狀況是否會有所緩解。雖然需求通常會隨著10月中旬天氣轉冷而放緩,但情況將會很不穩定。”
1“完美風暴”
印度經濟學家歐羅迪普?南迪表示:“(印度)電力行業正面臨一場完美風暴。我們陷入了這樣一種情況:需求高,國內供應低,而且沒有通過進口補充庫存。”
隨著印度疫苗接種推進、新冠病例數大幅下降,印度經濟活動恢復加快,工業開始逐漸復蘇,用電量激增,導致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據統計,印度全國電力需求在7月和8月有了10%和18%的明顯增長,今年前8個月需求增加了13.2%。
往年7~9月,印度煤炭行業通常會受季風等因素的影響,確實會出現周期性的減產,但今年,煤炭短缺情況卻超出了預期。
在電力需求激增和當地煤炭產量大幅下降侵蝕庫存后, 目前印度全國火電站的煤炭庫存已經降至840.9萬噸,為2017年11月以來的最低點。
只有高價進口煤炭,才能避免各邦面臨的停電風險。
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印度每年進口約3-4億噸煤炭,主要來自南非、澳大利亞和印尼。
然而,現在煤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成為稀缺商品,澳洲煤、印尼煤和南非煤離岸價同比漲幅繼續擴大,分別上漲171%、255%和189%之多,很多企業都有心無力。
8月,印度煤炭進口量為859萬噸,同比下降22.5%。其中,從印尼進口煤炭為440萬噸,同比減少200萬噸;從南非進口煤炭148萬噸,同比降46.8%;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79萬噸,同比增近一倍。
同時,印度主要煤炭進口方國有公用事業公司的官網上,也沒有顯示本月的新招標貨物。這意味著,受到高價煤炭的制約,印度大幅縮減了進口煤炭數量。
這并非長久之計,很可能會導致相當一部分電廠減產甚至停產,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
海運價格和國際煤價持續上漲,是印度煤炭進口低迷的主要原因。只要國際煤價還維持在高位,印度煤炭進口量將持續低迷,能源危機也將難以緩解。
此外,印度國內的煤炭供應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印度國內廉價的煤炭供應,近80%來自規模龐大但效率低下的印度煤炭有限公司,跟不上國內需求激增的步伐。
該公司從4月1日到9月28日,共向電力公司供應了約2.43億噸煤炭,比去年同期高出24%,但仍沒有緩解電煤供應緊張的問題。
同時,印度雖然自有煤炭的產量超過6億噸,但由于雨季來臨,暴雨的襲擊使得印度最大煤炭產區和附近的道路都被淹沒,生產和運輸都受到極大影響,導致國內燃煤供應短缺,進一步加劇了煤炭供應危機。
2缺煤影響的不止是電力
印度是全球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電力生產國和消費國。
據統計,印度國家電網的裝機總容量為388.134GW,包含大型水力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占印度總裝機容量的37%。去年,印度全年發電總量為7779.1TWh,發電總量占世界總量的5.8%,近乎日本和韓國的總和。
不過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工業體系對煤電格外敏感,電力系統極度依賴煤炭。印度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為82%,其中絕大多數為煤電機組,水電占比為9.06%,太陽能(000591,股吧)和風電占比僅6.44%。
當下,煤電仍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發電形式,具有施工難度小、施工周期短、發電效率高、受外界干擾因素小以及投產快等一系列優點,簡單來說就是有煤就能投產。
這也是印度嚴重抵觸氣候峰會的重要原因,印度自身的火電機組在環保方面面臨嚴峻的考驗,往往存在配套設施不到位的情況。
比較尷尬的是,為了迎合英美,印度曾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比中國的2060年還要早十年。部分印度媒體表示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只是服務于外交需求,對改善印度溫室氣體排放貢獻頗微。
缺煤的危機,還蔓延到了其他行業。
此前,印度煤炭公司每天裝運的煤炭中,約24%-26%供往鋁、水泥、鋼鐵等非電力行業,但在進入9月以后,印度煤炭公司對這些行業的供應鏈直接減少了一半。
由于煤炭短缺,該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得不優先供應電力行業,這直接導致對其他行業的煤炭供應減少。
印度鋁業協會表示,由于煤炭公司大幅削減非電力行業煤炭供應的決定,鋁企產能也將大幅下降。由于鋁是一個以連續工藝為基礎的高電力密集型行業,而煤炭占鋁生產成本的40%左右。
實際上,印度國內的鋼鐵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煤炭不足的沖擊。通常情況下,由于鋼鐵制造過程需要用到大量動力煤,企業一般會保持12-15天的動力煤庫存,但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已經降至3-4天。
目前,印度鋁業公司、印度京德勒鋼鐵電力公司、京德勒西南鋼鐵公司等大型企業均受到煤炭供應鏈影響。
近期,印度重工業部長潘迪重申,印度政府將通過工業4.0、印度制造等政策,在2022年把制造業在印度的GDP比重提高到25%,而著重發展制造業必將進一步抬高全社會的用電量。
然而,國內產能下降和能源進口運能不足等問題,短期內仍無法解決,能源緊張問題將成為印度經濟增長道路上的一塊心病。
3結語
不只是印度,由于疫情后需求急劇反彈,世界各地都在擔憂能源供給短缺,燃煤、天然氣、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漲到多年來的高點。
疊加北半球冬季來臨,即將進入供暖高峰期,能源的消費量可能還會再攀新高,這將使得能源供給短缺的情況愈發嚴重,極可能再次拉高全球能源價格,并擠壓供應鏈。
目前,世界各國才剛剛開始綠色能源轉型,聯合國就氣候變化問題也已經發出“人類警告紅線”。但與此同時,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迫使越來越多國家使用煤炭,這與此前綠色發展的承諾大相徑庭。
更何況,在未來幾個月中,即便是使用煤炭,也無法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現狀。
這種令人擔憂的態勢何時才能結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