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接近尾聲,勝利的號角已經響起。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15時,2021年國慶檔新片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4.67億元。檔期實時大盤突破41.9億元,這一數字超越去年同期斬獲的39.6億元,并有望打破2019年國慶檔創造的44.6億元票房紀錄。
今年國慶檔,《長津湖》一騎絕塵,并以32.7億元票房登頂國慶檔冠軍,成為中國影史第13部票房破30億元的電影。根據貓眼專業版預測,其內地總票房有望達到53.98億元。
影片口碑對票房助推較為明顯,并調動全民觀影熱情。《長津湖》在淘票票、貓眼的評分均為9.5分,豆瓣評分7.6分,高于《八佰》《金剛川》等同類型影片,單片票房占比由10月1日的65.1%來到10月7日的78.9%,獨攬近八成單日票房,占比國慶檔整體票房四分之三。
宏大戰爭場面的呈現、志愿軍的群像塑造,令《長津湖》再次印證了中國電影(600977,股吧)人駕馭重大題材的能力,以及幾支導演團隊協同作戰的凝聚力。在《八佰》《金剛川》《長津湖》等一部部優質戰爭題材影片的經驗積累下,未來在這一類型領域,中國電影仍可以再進一步。《長津湖》的制作與上映,讓今天的觀眾得以回望和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那些在酷寒極端環境中奮勇抗敵的志愿軍戰士。國慶期間,反映長津湖之戰的紀錄片《冰血長津湖》熱度上升,客觀再現長津湖一役的慘烈與悲壯,劇情片與紀錄片的視角互補,令觀眾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與理解。
與此同時,正因為這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觀眾期待《長津湖》可以呈現得更好。有部分觀眾認為,影片在劇作、人物塑造、細節刻畫等方面不及預期,高潮部分情緒烘托乏力,特效場景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近三小時的時長也考驗大多數觀眾的觀影習慣。近日,豆瓣電影出現《水門橋》條目,主創人員與《長津湖》一致,據稱該片將是《長津湖》下部,聚焦七連接受新的任務:三炸水門橋。如《水門橋》能夠汲取《長津湖》的觀眾意見,針對反饋適當調整,在影片完成度上進一步提升,或許能夠創造更好的口碑與票房成績。
檔期內另一部種子選手《我和我的父輩》票房表現低于預期,與《長津湖》有超過20億元的票房落差,截至10月7日15時,其累計票房剛剛突破10億元。從目前票房走勢來看,《我和我的父輩》的最終票房超越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及去年的《我和我的家鄉》有較大難度。“我和我的”IP進入票房瓶頸期,這一模式令部分觀眾感到審美疲勞,創作者亟需找到創新出口保持這一IP的生命力。
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創新了主旋律影片的創作模式,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的故事能夠引發觀眾共情,也更具親和力,因此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創造了超30億元票房。自此,“我和我的”系列形成IP,成為國慶檔一道固定電影大餐。拼盤式影片考驗著著主創團隊的綜合控制能力,諸如篇章連綴的流暢程度、不同風格中之間的融合統一等。“我和我的”IP如需保持長久生命力,還需要在這些方面進一步完善,同時在故事與選題上加以創新,給觀眾帶來更為新穎的娛樂體驗。
總體而言,主旋律商業大片對觀影熱情提振較為明顯,截至目前,《長津湖》與《我和我的父輩》觀影總人次突破9000萬,單日票房在10月6日達到峰值6.62億元。兩部國慶檔獲益較多的影片背后站著超過50家出品公司,最大贏家為《長津湖》主出品方博納影業、八一電影制片廠、華夏電影、中影、上海電影、阿里巴巴影業以及登峰國際。
不過,兩部主旋律大片之外,其余青春片、兒童電影以及動畫片均未能突破5000萬元,其中票房最高的影片為《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錄得4426.3萬元。檔期內,影片類型單一,觀影選項較少,票房斷層明顯,對整體取得更高市場回報造成一定阻礙。
今年國慶檔平均票價為46.8元,相較去年的39.6元和2019年的37.6元漲幅明顯,與今年春節檔48.8元的票價僅一步之遙。截至目前,國慶檔總場次為243.6萬場,與去年315.6萬場有較大差距。由此可見,今年國慶檔票房成績與票價上漲關聯較大。
從即將上映片單來看,國慶檔之后的10月影市仍然令人期待。婁燁執導,鞏俐、趙又廷主演的《蘭心大劇院》定檔10月15日;許鞍華執導,馬思純、彭于晏主演的《第一爐香》定檔10月22日;久違的好萊塢大片《沙丘》(10月22日)與《007:無暇赴死》(10月22日)同樣陣容強大;《銀翼殺手2049》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新作以及丹尼爾·克雷格在007系列的謝幕令人好奇。此外還有犯罪喜劇《極盜行動》、愛情懸疑《烏海》等不同類型影片供應,電影市場有望在第四季度迎來較好表現。
(圖片均來自豆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