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構建的反華聯盟中,澳大利亞可謂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因為這個在維護美國霸權和找茬中國方面都過于積極的國家,經常會干出一些讓全世界笑噴的蠢事,結果不僅傷不到中國,反而還讓美國跟著丟人。
比如,前不久澳大利亞就為了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一個軍事合作項目,拿到美國的核潛艇技術,就不顧最起碼的契約精神,違背了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制造協議。就連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當時都感嘆“有澳大利亞當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而最近,有澳大利亞人又干出了一件讓美國人有些尷尬的大蠢事。
在10月5日這天,一大群被澳大利亞反華媒體大亨默多克控制的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以及一些美國的右翼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所謂的“爆炸性”新聞。
這則新聞的內容是,澳大利亞一個名叫“因特網2.0”(Internet 2.0)的網絡安全公司通過“調查”發現,武漢一些醫學科研機構在2019年夏季和秋季的時候,購入了“遠超”往年的PCR儀器,并強調這種儀器是用來在實驗室檢測新冠病毒的。
由此,該公司宣稱,他們認為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更早的時候就出現了,而且“大大早于中國政府通知世界衛生組織的時間”。
然而,耿直哥稍加核實后卻發現,這個澳大利亞“因特網2.0”公司發布的報告,簡直白癡到了極點,不僅刻意隱瞞了PCR儀器在生命科學、化學以及農業等許多領域廣泛的應用范圍,就連基本的采購信息都搞錯了,以至于讓人不得不懷疑該公司的人員是不是連中文都看不懂。
而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媒體,如此急切地就將澳大利亞這份拉胯的報告,當成寶貝大肆宣傳,更是相當于在給中國“送臉”,不僅抹黑不了中國,反而證明了美國和澳大利亞某些人的卑鄙與無恥。
圖為澳大利亞“因特網2.0”公司發布的那份妄圖抹黑中國的白癡報告
那么接下來,耿直哥就給大家好好說說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報告有多么白癡。
如下圖所示,在這個“中國武漢PCR采購報告”中,“因特網2.0”公司的“專業”數據分析團隊先是介紹了他們的“調查”手法,稱他們是在一個名叫“中國采招網”的平臺上用關鍵詞“PCR”進行搜索,搜集到了1716份2007年到2019年間來自湖北武漢地區的相關采購數據。
然后,該公司的“專業團隊”將這些數據輸入了他們自己的系統,進行分組歸類和對比,結果發現在2019年武漢各單位采購的PCR設備數量,“遠多于”2018年。
其中,他們特別提到在2019年10月時,僅武漢科技大學一家單位就采購了遠超2018年全年數量的PCR儀器。
該公司的“專業”人員在報告中還表示,在發現武漢科技大學在2019年10月“異常”的PCR購買量后,他們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在武漢科技大學的官網上發現該校與8所醫院有隸屬關系,而且還與22所醫院有合作關系。
由此,這些“專業”的調查人員便宣稱,他們認為武漢科技大學10月暴增的PCR儀器購買量,可能是因為武漢當時已經出現了疫情,所以這家與這么多醫院有關聯的大學才會購入這么多PCR儀器。
然而,耿直哥通過核實、采訪和進一步的比對后發現,這個澳大利亞公司重點列出的這個武漢科技大學的“線索”,存在著多個常識與事實性的漏洞。
首先,“因特網2.0”公司這份報告最大的一個漏洞,是其并不了解或刻意隱瞞了PCR儀器在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化學、農業、以及醫學領域廣泛、多樣和普遍的用途或使用場景,只刻意強調PCR儀器是用來檢測新冠感染的。這種認知上的“信息污染”,便會導致不了解這種儀器的人很容易被誤導,以為買PCR儀器就是用來“測新冠”的。
而且,即便是在醫學檢測層面,PCR儀器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可以用來檢測大量病毒,而不僅僅只有新冠病毒。有熟悉該儀器的人士告訴耿直哥,隨著中國相關領域的發展,這種應用場景廣泛且普遍的設備,只會被人們更多的使用,其采購量逐年增加很正常。
其次,武漢科技大學在2019年所有涉及PCR儀器的采購項目中,都不是只購買了PCR儀器,而是一同購買了許多其他儀器,且這些儀器在數量或價值上要高于PCR儀器。更重要的是,這些一同購買的其他儀器,基本上都不是用于新冠病毒或者冠狀病毒的檢測這一場景的。
比如,一份2019年9月27日的招標文件顯示, 武漢科技大學當時準備投入155萬元的預算,購入一臺預算在27萬元的PCR儀器,以及一臺預算在128萬內的全自動切片掃描儀。這個項目最終在當年10月25日中標,成交價格為144.88萬元。
另一份2019年10月11日的招標文件則顯示,武漢科技大學拿出了280萬預算準備購買一臺PCR儀器,以及一臺無標記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儀。該項目最終在10月18日中標,成交價格為277.5萬。
對此,一位來自武漢醫院系統、直接負責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專家就告訴耿直哥,不論是第一份招標文件中的全自動切片掃描儀,還是第二份中的無標記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儀,都不是應對新冠病毒檢測這一場景的標配儀器,而是用作其他實驗需要的——比如全自動切片掃描儀更多是用于病理研究的。
那么,什么是新冠病毒檢測的標配儀器呢?如下圖所示,2020年4月26日湖北省當陽市人民醫院為了防疫而緊急采購了一批新冠病毒檢測設備,其中除了PCR儀器外,還有一種叫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的設備,這種設備便是進行新冠檢測時必須有的一種標配儀器。
武漢紅十字醫院在2020年5月18日采購的一批新冠核酸檢測設備中,同樣可以看到全自動核酸提取儀這種設備:
而在2020年8月26日湖北省疾病控制預防中心采購的新冠疫情防控設備中,除了出現了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等核酸檢測設備外,還出現了高通量測序系統等基因測序設備,基因測序設備亦是檢測新冠病毒時相當重要的儀器。當新冠病毒出現變異導致核酸檢測受影響時,就需要基因測序出馬了。
但武漢科技大學在2019年幾次采購PCR儀器時,其一同購買的其他儀器都不包含上述這兩種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必須或很常見的標配設備。其2019年5月10日一份采購文件中出現的離心機,雖然可用于新冠病毒檢測,但這種設備更多是用于科研需要,并不是檢測的標配設備,其他諸如冷凍切片機這樣的設備,亦與新冠檢測無關,而是用于病理研究的。因此,這些被一同購買的其他儀器,反而證明了該校在2019年購買PCR儀器并不是用于新冠病毒檢測,而是出于其他實驗需要。
然而,澳大利亞“因特網2.0”公司為了編造新冠疫情于2019年夏秋季就出現在武漢的謊言,隱瞞了這些重要的事實,再加上其在報告開頭對于PCR儀器“是用來測新冠的”這種用途上的“認知污染”,便導致武漢科技大學在2019年不論買什么儀器,不論這些儀器與新冠病毒檢測多么無關,也不論這些儀器的數量或價值是不是多于PCR儀器,只要這些儀器是和PCR儀器一起買的,這些采購的總預算或總成交金額都會被“因特網2.0”公司“注水”般地算作是“買PCR測新冠的錢”,以此支撐其拋出的“2019年夏秋季武漢PCR設備采購出現不正常增量,很可能與新冠出現有關”的陰謀論,蒙騙世人。
同時,由于這家澳大利亞公司也沒有透露武漢科技大學在2019年購買PCR儀器時一同購買的其他設備的具體信息,導致國外一些理性客觀的專家也難以有的放矢地從這方面下手揭露其這一歪曲事實的操作。
“因特網2.0”公司在其報告中炒作的2019年10月武漢科技大學“異!钡腜CR采購增量,便是通過這種偷換概念的方式編造出來的
再次,耿直哥還發現“因特網2.0”的這份報告中存在多處數據計算混亂的錯誤。其中,除了將“招標預算”和“中標成交金額”這兩個數字錯誤地混用外,這份報告的編造人員甚至還完全搞錯了武漢科技大學9月和12月的采購數據。
我們先說12月的那個67萬的數據。耿直哥核實后發現,武漢科技大學生科院在2019年10月11日開始就一攬子實驗室儀器進行招標,當時該項目的總預算是79.5萬元。而在10月30日中標后,該項目的最終的成交價為78.9萬。
隨后,在2019年12月23日,武漢科技大學生科院發布了兩份文件,一份是一個價值11.955萬的合同,一份是一個價值66.945萬的合同,兩個合同分別與不同的供應商簽署,但兩者的價格相加后正好是10月30日成交的78.9萬的價格。
而且,中國采招網也在其PC端的頁面上列出了這兩個12月23日的合同,與之前10月那個78.9萬成交的項目,是“相關招標”。
可“因特網2.0”公司居然將其中那個66.945萬的合同,直接當成了武漢科技大學12月的“PCR采購項目”……
至于2019年9月份那個145萬的數據,這個數字很可能來自于我們一開始提到的那個2019年9月27日招標的“武漢科技大學全自動切片掃描系統及實時熒光定量PCR”的項目。因為耿直哥翻遍了中國采招網2019年9月與武漢科技大學和PCR有關的全部采購信息,最后只發現了這個在9月27日以155萬的預算開始招標、后于10月25日以144.88萬成交的項目。也只有這個項目最后那144.88萬的成交價格,最符合“因特網2.0”公司給出的那個四舍五入后的145萬的數字。
可驚人的是,“因特網2.0”公司一邊將該項目145萬的成交數字算作9月的“采購數據”,另一方面卻把該項目原本155萬的預算計入了10月的“采購數據”中。其10月總計435萬的數據,便是這個155萬的項目預算和10月另一個“無標記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儀”的項目280萬的預算相加后得出來的。
而這也就意味著,為了抹黑中國編造謊言, “因特網2.0”公司居然干出了把同一個采購項目的數據反復使用的操作,只為給其“PCR采購數據”注水。
至此,耿直哥再簡單給大家總結一下我們在“因特網2.0”公司涉及武漢科技大學的“PCR采購”信息上,發現的三個嚴重事實錯誤和漏洞:
1.他們隱瞞了PCR儀器廣泛和普遍的用途,通過信息污染讓人們以為PCR儀器只是用來“測新冠”的;
2.他們未能區分或故意不區分武漢科技大學在采購PCR儀器時一同購買的其他儀器,未能搞清或故意不搞清其他這些儀器的使用場景,并將這些儀器都算作了“測新冠”用的“PCR采購”,從而令數據“注水”;
3.他們的數據使用極為混亂,將2019年10月武漢科技大學的一份采購數據算作了12月的數據,還為了將數據“注水”,將9月27日招標的一份采購項目的數據,在9月和10月的數據計算上重復使用。
這些最基本的常識、事實和數據上的嚴重錯誤,還意味著澳大利亞“因特網2.0”妄圖通過歪曲乃至篡改2019年武漢“PCR采購數據”,將疫情出現時間“人為提前”,以此抹黑中國“瞞報疫情”的“專業”報告,已經徹底公信力“死亡”了。畢竟,武漢科技大學這個案例可是這份報告的一個“核心論據”,但這個核心論據目前已經完全站不住腳了,這份報告中其他那些“如法炮制”的栽贓和指控,又怎能“獨善其身”呢?
其實,一些有腦子的西方網民也已經發現,“因特網2.0”公司的這份報告太粗糙了,難以得出新冠疫情在2019年夏秋季就出現在武漢的結論,并要求該公司公開全部數據。
更逗的是,一些美國主流媒體對于“因特網2.0”這個澳大利亞公司編造的拙劣報告,也頗為尷尬。比如美國彭博社雖然將這個報告當做了“正經事”進行了報道,卻也不得不在其報道中指出PCR儀器的用途其實很廣泛、也很常見,僅憑采購量的增加得不出什么結論。
彭博社還難得地指出,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中國還曾在2019遭遇過豬流感的沖擊。這說明,即便“因特網2.0”公司在其報告中還列出了當地疾控中心和動物檢測機構也增購了PCR設備的情況,并宣稱此事“值得關注”,這同樣說明不了這些事情與新冠疫情有關。
不過,即便有這些“客觀”的內容存在,耿直哥對于彭博社未能深入地去調查這份報告本身的內容,還是覺得遺憾,甚至有些疑惑。因為如果是中國媒體發布這么一個漏洞百出的報告指責美國,像彭博社這樣美國媒體肯定會立刻出來辟謠。
可為什么當中國成為了這種謠言的受害者時,號稱全球最專業的彭博社記者卻沒有拿出辟謠的精神,反而只是在“隔靴搔癢”,甚至變相給了“因特網2.0”這一陰謀論傳播的平臺呢?
這或許是因為,“因特網2.0”公司的負責人,有著不同尋常的政治背景?
網絡上的公開資料就顯示,該公司的創始人兼CEO羅伯特·波特(Robert Potter),曾為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政府工作,參與過這三國官方的“網絡安全”或者說是“網絡情報”工作。他還有在BAE這樣的西方軍火商和《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西方主流媒體的工作,干的也是與網絡安全相關的項目——不夸張的說,此人可謂是西方那套“軍事+工業+政治+媒體共生體”的活體標本了。
他的“因特網2.0”公司,自然也就不是什么普通的“網絡安全公司”了,而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為抹黑中國而用來“設置議題”的又一個馬甲——是的,這樣的“馬甲”公司還有很多很多。
因此,即便該公司的報告中有這么禁不起檢驗的明顯的漏洞,波特和他的團隊仍然會強行顛倒黑白,栽贓中國。畢竟,這可是美西方反華勢力的一項“命題作文”呢。
最后耿直哥想說,“因特網2.0”公司耍弄的這種去中國的采購招標網站上扒數據,通過歪曲數據和專業化的包裝,然后編造出“武漢2019年PCR儀器采購量異常增長”的陰謀論,其實早已不是一次了。
比如去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就發布了一篇看似很“專業”的學術論文,說什么2019年秋季武漢各家醫院停車場數量的比往年同期多,并由此宣稱武漢在2019年秋季就出現了疫情,想以此抹黑中國。盡管當時耿直哥很快查明了論文中使用的衛星圖有很大的角度問題,哈佛的團隊是在用這些錯誤的圖片帶節奏歪曲事實,但美國許多主流媒體還是大肆報道了最初的謠言,卻對我們和外交部詳細的辟謠集體失聲裝死。
而在今年8月,美國一幫政客又發布了一份看似很“專業”的報告,稱他們通過檢索中國官方的招投標平臺,發現武漢病毒所曾經花了“6億美元”在2019年秋季改建空調系統。盡管此事很快被新華社的記者王子辰查明了真相,是這些美國政客及其員工不懂中文數字,鬧了個大烏龍?擅绹襟w同樣在真相揭開后集體裝傻不報。而且這些政客去中國的招投標平臺上扒數據并進行歪曲的套路,還被如今澳大利亞這個“因特網2.0”繼承了過來。
這都說明,我們的敵人發動的這一次次的抹黑攻勢,并不是一種零散的隨機行為,而是在有目的地利用他們在國際上的輿論壟斷地位,編制起一張由許多陰謀論交織而成的大網,想將我國徹底困在其中,讓我們百口莫辯。
所以,我們不應該對這種的攻勢感到麻木,哪怕他們的攻勢很低級。我們應該時刻警惕并及時反擊,特別是要及時在國際上進行發聲,哪怕西方媒體裝傻,我們都要想辦法在國際輿論場留下我們鏗鏘有力的打臉聲。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破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