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務院批準廣東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釋放什么信號?
地方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加大
近日廣東省政府公開披露,經國務院批準,廣東省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將全面清理存量隱性債務,確保按期完成試點任務。據了解,其他一些地方也將有類似試點。
多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在中央要求今年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后,地方隱性債務化解力度有所加大。廣東財政實力強,顯性政府債務風險安全可控,有能力提前完成化債任務,也釋放了地方存量隱性債務加快化解信號。
前些年地方違法違規舉債形成隱性債務,由于隱性債務規模大、增長快,引起中央高度關注。早在2017年財政部等部門發文嚴控隱性債務增長,2018年中央要求各地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不少地方出臺隱性債務化解方案,多數計劃用5至10年來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目前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巨額存量隱性債務化解仍是當前一大挑戰,各地化債進度不一。
近期召開的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全省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會議強調,省委、省政府始終將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決遏制增量、加快化解存量,當前政府債務總體安全、風險可控,具備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的工作基礎。
上述會議稱,經國務院批準,廣東省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健全機制統籌推進,依法依規全面清理存量隱性債務,確保按期完成試點任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吉富星告訴第一財經,廣東省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始終將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啟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2018年中央要求各省用5-10年將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完畢。但隨著新冠疫情沖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地方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緊平衡成為常態。同時,各省存量債務化解呈現一定分化趨勢,部分省市的確存在較大化債壓力。”吉富星說。
廣東財政收入規模20多年雄踞各省之首,財政實力雄厚,政府債務負擔相對較輕。當地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廣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計約2.16萬億元。截至2020年底,廣東全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約為1.53萬億元,控制在當年1.75萬億元限額內,債務風險安全可控。廣東尚未披露當地隱性債務規模。
廣東主要經濟數據
圖表來自廣東省政府債券評級報告
吉富星表示,雖然廣東省經濟發達、財力雄厚,但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其中,深圳、廣州等地提前化解或清零隱性債務基礎比較牢固,但在省域范圍內比原計劃提前化解完隱性債務也是一項攻堅任務。預計廣東省全域能在短期內實現隱性債務清零,其試點工作的一些模式、舉措可以為全國其他省份提供示范和經驗借鑒。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告訴第一財經,廣東省財政廳一直積極推動財政體制改革,此次推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也是當地財政體制改革的一項積極嘗試。在大數據時代,廣東省財政廳對于省以下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情況等已經相當掌握了,至于地方政府通過債務工具舉債,也已經被嚴格納入規范和有效管控的范圍。剩下來的問題就是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的問題。
他認為,近年來,廣東省在推動省級以下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的清理上做了大量工作,這次國務院批準廣東省實行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也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地方債務管理機制,為在全國其他省區推動類似財政改革樹立一個樣板。
目前廣東一些城市已經在隱性債務化解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比如,廣州市財政局公開表示,截至2020年末,廣州市隱性債務累計化解率達95%,已有9個區實現隱性債務“清零”,提前超額完成化解任務。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率先實現政府隱性債務全部清零這一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如果廣東成功如期完成隱性債務清零,特別是成功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形成的隱性債務,將為隱性債務治理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目前,地方化解隱性債務主要有六種方式:直接安排財政資金償還;出讓政府股權以及經營性國有資產權益償還;利用項目結轉資金、經營收入償還;合規轉化為企業經營性債務;通過借新還舊、展期等方式償還;采取破產重整或清算方式化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