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央行周三公布9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金融數據仍偏弱,社融同比增速創2003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新低。市場人士指出,預計四季度央行降準概率增加,以托底宏觀經濟,10月起金融數據有望進入同步回升過程。
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9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66萬億元,同比少增2,327億元。9月末,M2余額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此前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數據顯示,機構預測當月人民幣新增貸款中值1.9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值3.2萬億元,M2增速預測中值8.1%。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9月金融數據基本觸及本輪“緊信用”過程的底部區域,10月起信貸、社融及M2增速有望進入同步回升過程。未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主要取決于國內外宏觀經濟走勢。四季度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及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等政策工具都有發力空間,央行再次降準的可能性在增大。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財聯社表示,綜合10月經濟數據時間、歷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時點、美聯儲推出Taper節奏和11月MLF到期等因素判斷,降準的時點大概率在11月15日之前。
社融同比增速創2003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新低
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83萬億元,同比多增1,400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2,531億元,同比少增521億元;委托貸款減少1,142億元,同比少減2,048億元。
信托貸款減少1.23萬億元,同比多減8,133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228億元,同比多減7,904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43萬億元,同比少1.66萬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42萬億元,同比少2.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142億元,同比多2,043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本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表內貸款、表外融資、政府債券少增導致,既由于去年基數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
從結構上看,在治理融資類信托等政策下,信托貸款減少2,129億元,創今年以來降幅新高;政府債券雖然加快發行,本月新增融創年內次新高,但仍同比少增2,007億元。
王青表示,9月信貸需求不足,是金融數據偏弱的主因。預計下一階段居民房貸或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寬松態勢,并推動信貸需求邊際回暖,另外年底前政府債券發行將明顯提速,也將直接帶動社融數據改善。
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持續走弱
數據同時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6.3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2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14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619億元。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9月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持續走弱,票據沖量維持高位。其中企業中長貸同比少增超3,700億元,降幅較上月增長8成,或緣于實體需求加速走弱、限產等;地產銷售拖累下,居民中長貸同比連續5個月收縮、降幅擴大至1,695億元。
溫彬表示,從結構上看,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部分主要由居民部門和金融機構少增所致,企業部門比去年同期略有多增。但結構仍不夠理想,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
M1加速回落,M2小幅抬升
數據顯示,9月末,M2余額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2.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4.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69萬億元,同比增長5.5%。前三季度凈投放現金2552億元。
趙偉指出,9月,M1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至3.7%、創20個月以來新低,M2同比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至8.3%。M1回落,或與企業需求低迷、地產銷售下降等有關;M2小幅抬升,主因居民和非銀存款支撐,而財政存款同比多減,指向財政支出依然偏慢。
王青表示,9月M1同比增速繼續以較快速度下滑,主要原因是當月樓市降溫明顯。歷史數據顯示,M1增速與房地產市場熱度存在較強關聯。另外,9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降入收縮區間,表明在能耗雙控升級等因素作用下,近期實體經濟活躍度受到了一定影響,也是拖累M1增速下行的部分原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