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4日電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漲幅連續四個月回落。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9月CPI同比再度回落,與食品價格下跌、出行等服務需求疲弱有關。年內CPI同比上行幅度有限,食品價格延續弱勢。9月PPI同比超預期上行,主要受煤炭供需偏緊、高耗能行業限產影響。
高瑞東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將延續高位運行,而下游需求面臨進一步回落隱憂,國內滯漲風險正在不斷加大。一方面,短期內全球能源問題難以緩解,國內雙控政策約束仍在,工業品供需環境偏緊,預計年內PPI同比將維持在10%以上。另一方面,隨著歐美供應鏈加速修復、房地產調控政策延續,將持續拖累出口和房地產投資。
原材料上漲影響有限,核心CPI環比仍弱于季節性
高瑞東指出,9月CPI同比降至0.7%,符合預期。CPI環比由上月的0.1%轉為持平,不及季節性表現,主要受食品價格拖累,非食品價格環比回升。
受豬肉和水產品價格下跌影響,食品價格環比轉負,不及季節性表現。9月食品CPI環比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0.7%,低于2016-2020年同期均值1.3%。因供應充足,豬肉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下降5.1%、2.5%,二者分別影響CPI環比下降0.07、0.05個百分點,是本月食品價格回落的主因。
原材料上漲疊加季節性提價,帶動非食品價格環比轉正,但受疫情擾動影響,整體表現仍弱于季節性。9月非食品CPI環比由上月-0.1%升至0.2%,低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0.3%。
具體來看,一是,原材料漲價逐步向終端消費品傳導。受液化天然氣、芯片供求緊張影響,9月水電燃料、交通工具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9%、0.5%,高于過去五年同期均值0.4%、0%;二是,衣著、教育迎來季節性提價,9月衣著、教育服務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8%、1.7%,提價幅度基本符合季節性;三是,受暑期結束以及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影響,9月服務價格環比漲幅低于季節性。9月服務價格環比上漲0.1%,不及過去五年同期均值0.3%。
能耗雙控疊加電煤緊缺,推升PPI同比升破10%
高瑞東預計,9月PPI環比漲幅繼續擴大,同比持續超預期上行。9月PPI環比較上月的0.7%升至1.2%,同比走高至10.7%。煤炭供需偏緊、高耗能行業限產是推動本月PPI環比漲幅擴大的主因,二者分別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50、0.57個百分點。
一是,受需求旺盛、供給彈性不足影響,9月煤炭加工、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分別上漲18.9%、12.1%,是本月PPI上漲的最大拉動項;
二是,能耗雙控政策推進、疊加電煤緊缺。9月,有色、水泥、化工、黑色等加工品價格分別上漲2.9%、2.9%、2.0%、1.8%;
三是,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下游紡服、公用事業也在不斷提價。衣著價格連續三個月上漲;電力熱力、燃氣的生產和供應業價格分別上漲0.4%、2.5%,上月分別為-0.4%、1.7%。
短期內能源問題難以緩和,國內滯漲風險加大
高瑞東預計,四季度大宗商品價格仍將維持高位,PPI同比將保持在10%以上。
國內方面,盡管地產、出口需求承壓,但供給端約束較多,包括鋼鐵限產延續、煤炭新增產能釋放偏慢,加之能耗雙控推進,導致工業品供需環境持續偏緊,帶動高耗能行業價格上漲。
國際方面,近期各國加快解封步伐,極端天氣限制綠色能源發力,加之冬季用能高峰到來,共同推動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需求上升,而供給端又面臨產能不足、庫存低位、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供給彈性不足,將導致能源問題短期內難以有效緩解。
在高瑞東看來,年內CPI同比上行幅度有限,食品價格延續弱勢,非食品價格溫和回升。當前生豬供應已恢復正常,但產能尚未見頂,年內將持續拖累食品價格。非食品價格溫和回升,一是,疫情影響尚未消退,出行等服務價格仍將承壓;二是,居民收入結構性分化、儲蓄率維持高位,消費表現疲弱,原材料漲價影響有限;鶖敌,11月大概率出現年內CPI高點,預估在2%左右。(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